重视孩子的每一次提问


重视孩子的每一次提问,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质量陪伴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系列之一



晚饭后带哥哥在天空小区遛弯是我和孩子每日的“必修课”,一起感受生活,体会美好。每次遛弯,小家伙简直就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妈妈,为什么夜空有星星?”

“妈妈,为什么我们的小区比小西家的小区漂亮?”

……

面对孩子的每一次发问,我都尽可能耐心解释,虽然有的问题让人哭笑不得,每个问号背后,都是孩子对这个世界发出的探索,一个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的孩子,才有主动求知的可能。在我看来,孩子的好奇心如同成年人的初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是当妈妈的义务之一。



偶尔也有被问住的时候,我会坦率地告诉孩子妈妈一时半会可能无法给到他标准答案,因为妈妈也不知道,然后向孩子发出邀请,不然妈妈和你一起寻找答案?


孩子热情高涨,拉着我动手查资料,有时通过上网,有时候去图书馆,求知欲就这样被激发起来。


带着孩子探索,比把现成的答案推到孩子面前更有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每一次提问变成引导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契机,直到孩子找到答案满意为止。


往往最后,答案是什么已经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培养了主动探索的习惯,收获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表现出不耐烦,不知道如何回答又不愿孩子看到自己的“窘态”,不愿当着孩子的面承认自己“不懂”、“不知道”,家长觉得这会是件难为情的事情。


其实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懂远胜过不懂装懂,家长适当地“示弱”,让孩子明白大人也不是百事通,让孩子从小树立不懂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不懂装懂才可耻,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不耻下问。


让孩子明白,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回答小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既能有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对孩子的成长也起到一个积极表率的作用。





有一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带哥哥在小区散步,哥哥好奇为什么要用一个小小的支架对小区每棵新栽的小树进行支撑?我告诉他,为了不让小树长着长着长歪了,园丁叔叔用支架对小树进行固定,起到加固成长的作用。


哥哥听罢若有所思。他说妈妈我知道了,难怪你要求我挺胸擡头,原来是不愿意看我长歪了。


想到哥哥开学即将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初期,保持正确的坐姿对塑造体型至关重要。于是我从树引申到人,通过“支架原理”让孩子明白身姿挺拔的重要性。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挺拔身姿对一个人日后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我问哥哥,现在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了吧?


哥哥连连点头,表示以后再也不佝偻着身子写作业,或者趴在桌上写作业了。


“除了挺拔身姿,做人要有做人的精气神,这个精气神首先体现在一个人的体态上,其次是精神面貌。”我接着说:“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我给孩子讲解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以及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听不懂,其实不是孩子听不懂,是大人觉得孩子“听不懂”,真实情况是孩子未必听不懂。作为家长,我的感受是不要怕孩子听不懂,即使一时听不懂,一知半解也没关系,我们传递给孩子的讯息会逐渐渗透到孩子日后的成长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我和哥哥的日常生活中,我一直把他当成大人去看待、去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试着多去理解孩子,坚持用完整的表达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注意措辞和语法,让自己的表达更严谨、更富逻辑性。


对孩子而言,每次和妈妈在一起讲话聊天,就是一次关于语言表达的学习,既通过聊天传递了亲子温情,培养了亲子感情,又在无形中学习了语言表达,一举多得。


当我讲完后,哥哥扬起脸看着我,眼睛里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烁。我顺势而为,告诉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让他明白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才,要比种植一棵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是不是就像小王子灌溉他的玫瑰花那样,要每天悉心呵护?”哥哥问我。前不久刚给他讲完《小王子》,没想到孩子能够适时地进行联想。我点点头。


“爸爸妈妈把我养大原来是这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孩子发出感叹。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一直认为强行灌输不如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让孩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


教育不是居高临下,对受教育者的人生指手画脚,也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兜售知识、贩卖人生经验。父母对孩子的事横加干涉,既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同时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首先应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是蹲下来和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其次是与孩子“建立关系”,让孩子相信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父母是欣赏孩子的,以及父母愿意被孩子影响。


这是优质亲自关系所必备的3个要素,平等让孩子变得不易自卑,也不易自负;欣赏让孩子在关系中感到被肯定与被爱;家长愿意受孩子影响能进一步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




我们经常说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然而很多父母仅仅把耐心放在“反复讲大道理”上,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焦虑。教育应当遵循“慢即是快”的规律,强行把道理塞给孩子,从表面看走了最快的路,实际却破坏了和孩子的关系。感受不到尊重的孩子容易与大人对着干,也更容易陷入自我封闭,即便家长后期费劲心思管教,依然收效甚微。


相反,俯下身聆听孩子的心声,重视孩子的意见,愿意陪孩子去探索,这个过程看起来虽然慢,却能培养亲子间相互信赖的关系。相比教育内容,教育者与孩子的关系更为重要。


一段稳固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更加信服父母的教导和建议。


在我的创意阅读分享课上,经常有孩子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分享各种小秘密。有的孩子把不愿和父母老师讲的话讲给我听,征求我的意见。




有一次,一个五岁的男孩子怯生生地说,爸爸妈妈会因为(家里的事)家庭问题发生争吵,(激烈程度)让他害怕。


孩子问我,父母为什么会争吵?


面对一个五岁孩子的提问,我不敷衍,不回避,尽可能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正面回答。我告诉孩子,争吵有时候是父母在尝试进行问题沟通,越是关系亲密的人,争吵的机率越大。


“为什么?”孩子感到不解。


我明白让一个五岁的孩子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理解问题,有一定难度,但我不愿意因为提问者是孩子,就敷衍塞责,而是教孩子接受并尊重客观事实。


我说,因为大家在日常交往中,往往习惯于把客气留给陌生人,把肆无忌惮和口无遮拦留给熟悉的人。


我和孩子们解释“客气”、“肆无忌惮”和“口无遮拦”,他们懂得意思后,很快记住了三个词语,并且在下课的时候已经可以活学活用。





这节创意阅读分享课由“问题沟通”引申到“亲密关系”,又从“亲密关系”讲到“非暴力沟通”。


我告诉孩子们,解决问题有很多种方式,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因为建立有效的沟通,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对一个家庭而言非常重要。


我和一群10后的孩子探讨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告诉孩子们,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他说老师我懂了,我们要把好脾气留给外人,也要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越是亲近的人,越要避免争吵,因为吵架伤感情。


男孩子想了想接着说,大家应该尽可能通过心平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好流畅的语言表达!好深刻的生活体会!我惊讶于一个孩子何以拥有如此精辟的观点见解,忍不住为孩子的悟性点赞。


这是发生在创意阅读分享课的真实案例,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尚有如此成熟老练的洞见,可见其认知远在同龄人之上。这是阅读之于孩子的馈赠。






每个孩子天分资质不同,性格特点不一。气氛融洽有利于孩子思维活跃,作为家长,尽可能创造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挖掘每个孩子潜在的可能性,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求知的快乐。


那天晚上,哥哥又问了一个问题,也是和小树有关的。


“为什么小树的支架要涂成绿色呀?”哥哥对着支架,不解地问到。


我启发孩子,引导他观察小树和它周围的草地是什么颜色?


“绿色!”孩子立刻答出。


“这就对了!”我说:“给小树做支架是出于实用的考虑,我们在生活中考虑问题,不光出于实用,还要兼顾美观。”


“妈妈,什么是美观?”


“美观,简单理解就是好看。”我接着说:“把支架涂成绿色就是出于美观的考虑,让支架巧妙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不会显得太突兀,看上去更好看。”


就这样,从一个小树的支架出发,最后回归到“生活美学”,让孩子保持审美的趣味和生活的趣味,让孩子明白相比有用,有爱有趣同样重要。





像这样的聊天经常出现在我和哥哥的日常生活中,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和金钱,一次小区遛弯就可以为孩子认识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汲取新知,获取外部世界的阳光雨露。


很多家长埋怨工作忙,没空陪孩子,即便陪孩子也是眼睛盯着手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完全丢给家中老人帮忙带。


建议家长朋友有条件尽可能自己带孩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自己带,虽然辛苦,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成年后的问题源自童年,很多成长问题追根溯源,早在童年就已埋下隐患。那些缺乏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相比在父母关爱中长大的孩子的,更容易因为童年缺爱导致成年后出现各种人格缺陷。


认识到问题的源头,是为了不让遗憾再次发生。不要在该学习的时候贪玩,和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和心仪的女孩擦肩而过;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躺平,和理想的生活背道而驰,和向往的OFFER相向而行;在该陪伴孩子的时候忙着加班赚钱,错过孩子的成长。


我们今天错过的,都是我们在日后花费几倍的时间和精力也弥补不回来的宝贵的东西。




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在童年除了阅读以外,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阅读是补精神之钙,陪伴是补成长的钙。


希望家长朋友无论自身工作再忙再累,应酬再多再晚,都能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停下来感受孩子的心情,洞察他的心理,体会他的不安,抚平孩子的焦虑,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认识外部世界,带着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拥有从容豁达的心态,收获成熟睿智的人格,走向积极进取的人生。


周小乖

晓书童■创意阅读分享课创始人

“打造天空最贵的一平米”、“口袋阅读”活动发起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