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父母愛情》:發現安泰夫婦的勢利涼薄裏藏着不爲人知的智慧

《父母愛情》中,安傑的哥哥安泰和嫂子給人的印象勢利又涼薄。

特別是在大妹夫歐陽懿被打成右派,發配到小黑山島上受苦;而二妹夫卻官位一升再升,直至做了松山島上的司令後,那截然不同的嘴臉便愈發明顯。

其實最初這兩口子對兩個妹妹的態度並沒這麼區別對待:

安泰兄妹打小錦衣玉食,受着良好的教育。他們家在解放前曾經一度有一家紡織廠,一家洋車行,一家洗染店,還有一家藥店和若干家小飯店。

但是在解放前夕,安傑的父親除了現住的這幢洋房帶不走外,他席捲了家中所有的金銀細軟,把其它能變賣的財產也全變賣了,然後只帶着他的小老婆和小老婆生的一雙兒女跑去了臺灣。

卻丟下了大老婆和她生的三個兒女,即安泰兄妹不管不顧。

安傑母親不久後便鬱鬱而終,安泰兄妹那時業已成年,安泰甚至已經娶妻生子,兩個妹妹便依附着哥哥一家一起生活。

大妹安欣甚至出嫁後也一直住在家裏。就衝安欣在這家裏住得心安理得也能看出安泰兩口子其實一度對這兩個妹子都還算不錯。

只是後來基於特殊年代的特殊待遇纔對這兩個嫁了不一樣身份妹夫的妹妹有了迥然不同的嘴臉:

安泰兩口子的家庭成分都不好,一個是資本家出身,一個是大地主家庭,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很是遭人白眼和歧視,只能過得如履薄冰,活得小心翼翼。

論投契,安泰當然比較能和門當戶對、家學淵源的大妹夫歐陽懿談到一處;

可要論靠山,卻是身爲解放軍軍官的小妹夫江德福更能勝任。

於是,從安傑在相親舞會上被江德福一眼相中後,安泰兩口子便對這出身根紅苗正,已時任團職幹部,並在海軍炮校進修的江德福抱有了極大的熱情和超乎尋常的尊重。

安傑兄嫂勢利涼薄的具體表現:

首先,爲了家裏人從此過得揚眉吐氣,熱心又積極地促成安傑和江德福的婚姻

安傑和江德福的婚事大概率上是安泰兩口子幫忙促成的。

安傑對江德福一開始根本就瞧不上,姐姐安欣對妹妹安傑的想法和看法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安泰夫婦卻旗幟鮮明地站到了江團長這邊來說服小妹:

先是一盆冷水澆下去讓安傑有自知之明,說人江團長未必願意娶資本家的女兒爲妻,咱這家庭哪有資格挑肥揀瘦。

後來見人家江團長誠意滿滿,對小妹窮追不捨,立馬隨之對小妹的態度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那叫一個關懷備至。

安傑很享受這樣被家人重視的感覺,加之在外面待遇那也是今非昔比,她這才和江德福且行且珍惜起來。

安傑後來知道了江德福是二婚,這在安傑心裏立馬成了一根拔不掉的刺,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她拂袖而去,這婚事眼看要黃。

這時哥哥安泰家裏出了大事,安傑的侄兒得了大腦炎,急需要盤尼西林救命,而這針當時非常稀缺,只有部隊醫院有,還需要特批。

江德福是安家認識的唯一一個能和部隊扯上關係,並且還算有頭有臉的人物。

於是安泰夫婦便求着安傑去找關係正陷入僵局的江德福幫忙,安傑雖然答應了,卻抹不開臉面,無功復返。

安泰便親自去求江德福,一來二去,這纔有了安傑和江德福重新在一起的契機。

其次,對大妹安欣一家落難後的勢利涼薄

非常時期,歐陽懿被打成右派,發配到了小黑山島,家人隨行。

這小黑山島距安傑和江德福所在的松山島近在咫尺,又是江德福的轄區,本來最能得到時任參謀長的江德福的關照。

可兄長安泰從一開始就叮囑安傑,不讓她把安欣一家的遭遇告訴江德福,就擔心重情重義的小妹夫江德福會去違規關照,以致遭連累被影響。

不光如此囑咐安傑,自己也以身作則,安欣一家在小黑山島上受苦的那些年,安泰經常會給在松山島上條件優越的小妹一家捎東西,卻對更需要的大妹一家不聞不問。

爲女兒安怡當兵的事,安泰一家專門到松山島上的小妹安傑家拜訪,禮物之豐盛和高檔讓江家孩子們欣喜不已。

安泰在安傑家住了幾天,卻一次都沒向安傑詢問一下大妹一家這些年的現狀,更別提轉道去近在咫尺的小黑山島上順便探望一下。

其勢利涼薄讓安傑一直爲此耿耿於懷,也讓江德福對此多有微詞。

如此自私勢利涼薄的安泰夫婦真得不堪一交嗎?其實也不盡然,這兩口子身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自私但有原則

安泰夫婦當年確實對江德福頗爲青睞,希望他早日娶了小妹,成爲自家的靠山。

可是當知道江德福結過婚,安泰夫婦也有過短時間的猶豫,以他們的閱歷考慮最多的是江德福與前妻有沒有孩子。

如果不是兒子得了大腦炎,事發突然且緊急,他們也不會爲了一己之私非逼着安傑嫁給二婚的江德福。

江德福和安傑的婚事漸漸提上了日程,誰知在政審上遇了阻,擺在江德福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和安傑分手,繼續官運亨通;另一條便是如果非要結婚,得冒脫下軍裝,回鄉當農民的風險。

江德福那是鐵了心非要結婚的,即使再回老家種地。

這時的安傑也已經和江德福處出了感情,感情畢竟不是水龍頭,說開就開,說關就關,她已下定決心一意要和江德福同進退。

可安家人的意見這時又分成了兩派:

安欣再次選擇了支持安傑,姐妹倆都有一顆赤子之心,認爲如今江德福的困境是自己家給人家造成的,當然不能中途當逃兵,違反心中的道義原則。

可安泰夫婦卻堅決反對小妹跟上江德福回鄉當農民,他們先前攛掇小妹嫁給江德福和現在不同意嫁的原因如出一轍:都是爲了安傑以後能過得幸福。

安泰夫婦年長於安傑,對政治時事的敏感度和閱人的見識也高於安傑,當安傑找對象還在在意長相,在意文化,在意感覺時,安泰早已悟出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都不靠譜。

反而要想過得幸福,重要一點是對方是否能庇佑小妹,次要一點是對方是否真心愛重小妹。這兩點江團長都符合,他們便極力贊成小妹嫁給江德福。

可如今,不僅再不能被庇佑,還將被拖到比現在還慘的絕境中,當然爲小妹計要投反對票了。

可見在安泰夫婦這裏,道義的原則不強,實用的想法才佔上風。

幸好江德福也是個明白人,當他上門時聽到安傑的侄兒轉述母親私底下和他們說的“不讓安傑往火坑裏跳”的話時,非但沒惱,反而還要謝謝他們一心爲安傑着想的苦心。

大度拎得清

時隔十多年,安傑兄嫂攜女兒安怡第一次來島上看望小妹安傑一家,順便求妹夫江司令關照女兒安怡,也安排她到部隊上來當兵。

由於安傑不滿兄嫂這些年對姐姐安欣一家過於涼薄,不聞不問,沒有個當兄長的樣,所以對他們的到來並不太友好,甚至不肯上碼頭去接。

當嫂子提到也想讓安怡當兵這事時,安傑含譏帶諷“部隊又不是託兒所,不是給你看孩子的地方”,小姑到底肯不肯幫忙的疑慮便一直存在安怡心頭。

到了晚間,回了各自的臥室後,安怡開始向母親吐槽小姑對他們的態度,說“好像看着不太高興,不一定會幫他們”時,安傑嫂子立馬向女兒解釋:說那不是話趕話趕到那兒了,檢討說是自己先說到安怡在傢什麼也學不進去,什麼也幹不了,還不如放到部隊上省心時,安傑才那樣懟回來的。

安怡繼續自己的推測,還是認爲小姑不一定幫忙,父親安泰發話了:“又不是你小姑辦,是你小姑夫給辦。”

母親也說:“你小姑還能不向着自家人”。

看來,兄長安泰也已經感覺到了小妹客氣背後的疏離,可是,他並不以爲忤。

爲了兒女的前途,他願意低下身段,在比自己輩分小的妹夫跟前畢恭畢敬,即使被人笑話像店小二也在所不惜。

安泰和歐陽懿最大的區別便是:小心謹慎,懂得變通。

他和歐陽懿同樣的出身不好,可是在那個特殊時期,安泰就能做到夾起尾巴做人,不談敏感話題,不說不該說的話,既保護了自己,也禍及不到家人,平安度過那段特殊時期。

可歐陽懿就不同了,既有一身傲骨,又管不住自己的嘴,以致早早被打成右派,連累老婆孩子陪他一起受苦。

安泰之所以堅決和大妹一家劃清界限,有怕受牽連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賭氣的成分在裏面。

估計安泰當年不只一次提醒過歐陽懿小心“禍從口出”,但歐陽懿還是沒管住自己,安泰很是對他心懷不滿。繼而勸大妹和歐陽劃清界限,大妹當然也不肯,於是安泰便任憑他們自作自受去。

如果不是這個理由,光是怕被牽連,安泰來松山島這次,政治的風聲早已小了許多,又有升爲島上一把手小妹夫江司令的庇佑,安泰滿可以在江司令面前表演一下兄長的關懷之情,去趟小黑山島,但他愣是硬下心腸,一句也沒提及大妹一家,更別提去看望了。

懂得感恩

安泰夫婦身上還有個最閃光的優點,那便是懂得感恩。

自從小妹安傑談上江團長後,他們家的社會地位肉眼可見的節節攀升,已讓他們一家欣喜不已。

後來更因爲兒子得了大腦炎被江團長下力氣地幫助過,安泰夫婦便時刻銘記於心,他們見不能強迫安傑嫁給江德福,先是打定主意要讓兒子認江德福當乾爹。

後來等真成了一家人,便把江德福對他們家的好處常掛在嘴上,聽得安傑那叫一個受用。

後來出場的歐陽懿聽說一向眼高於頂的小姨子竟然找了個農村出身的大老粗當丈夫,大跌眼鏡,更生出捉弄這新晉連襟----土包子江德福的心,第一頓請喫飯便是請喫西餐,誠心要看他出洋相。

誰知到了席上才發現大舅子安泰一家早成了江德福的忠實擁躉,不僅不參與不笑話,還總是照顧江德福的情緒,這場針對別人開的玩笑結果讓自己成了最大的笑話。

以後安家受江德福的恩惠更多,兒子長大順利被江德福安排在部隊上當兵,女兒安怡當兵的事也被順利解決。安泰一家更對江德福感恩戴德。

即使小妹一家長期遠在閉塞的海島上,通訊不太方便,這些年安泰夫婦也沒忘了給捎各種稀罕東西。更別提上島時肩扛背提的那些個高檔禮品了。

江德福退休後,攜妻帶女回了一趟青島。第一站便是安泰家,安泰家其實早不復當年的闊綽優渥,住的房子狹小逼仄,可見他們送安傑家的不是他們的日常生活規格,而是誠心誠意的盡其所能。

一桌接待貴賓般的家宴,安傑嫂子先舉起酒杯,第一個便敬到江德福,並由衷地說:“我們安家要是沒有你,就完了,還不知道怎麼樣呢!”

感激的話安泰夫婦說過一次又一次,每次都說得既動情又走心,難怪安傑對兄嫂有意見,江德福卻對這大舅哥兩口子印象好得很。

與人交往,往往看的是人的最低處,而安傑兄嫂這最低處,就是感恩。

安泰兩口子始終活得通透清醒,人生高光他們不倨傲,人生低谷他們不抱怨,該低頭時低頭,該彎腰時彎腰。

擁有的人生智慧讓他們不僅安穩度過了特殊的歷史時期,又讓他們在謀劃兒女的前途問題上佔盡先機。

雖然歐陽懿和安欣的孩子後來也被安排參了軍,但那是安傑兩口子心疼他們那些年受的苦主動給辦的,並不在這對夫妻的主觀規劃裏。

年齡越大越發現,生活的秩序,往往比內心的秩序來得更重要。安泰這一路走來得順達便驗證了這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