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杭州我的城

我的杭州我的城

文/一笑東方

        杭州這座城,你說古老也確實古老,從良渚古城來算近五千年,蕭山來算,八千年,大禹治水也來過杭州,當然那時候還不叫杭州,杭州一名始於唐朝。可是不知爲何,從我所經過的城市來看,杭州給我的感覺總是缺少一份必要的厚重感,也許是江南溫婉的氣候,多雨的地域,似乎總能把歷史雨打風吹去。杭州給人的感覺總是新的。似乎古老陳舊,不屬於這座城。她彷彿一個凍齡的美人,永遠年輕。歷史在這座城市似乎永遠難以留下痕跡。


        一入杭城,也許論高樓大廈比不過上海深圳,論引領時髦比不了廈門廣州,論厚重大氣比不了南北二京,但是杭城清爽、整潔乾淨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就算古寺山林也總能煥發清新的氣息。所以這座城不故作老氣橫秋,也不標榜時尚,她自有一股南國佳人的氣質令人神往令人流連。沒有哪一座城市都市和自然過渡的如此自然,切換得如此不着痕跡。從城東到城西,一路走來,林木掩映,後腳還是都市的喧囂,前腳已邁入西湖的林蔭路,滿目的湖光山色,這一湖碧波牽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腸,又令多少情侶沉醉在她的身旁。不論是南山路,還是北山路,不論是近城的外湖,還是隱入山坳的靈隱勝地,還有那數不完的煙柳畫橋,都有一分不拒繁華的超然。我說過西湖之景不是一天能看完的,也不是一季能看完的,更不是一年能看完的,你要久久觀望,纔可知其品味。杭城也是如此,她不復雜,卻很是耐品。


      杭州除了西湖景區,就是運河景區,杭州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記得剛到杭州市,我就在運河邊上班,當時在高樓之上看着古運河隨口吟道:悠悠古運河,滔滔流古今。一線通南北,濫觴於拱宸。如今運河邊,柳蔭更加濃郁,沿河古韻江南的建築鱗次櫛比,從賣魚橋頭至小河街區,拱宸橋邊遊人如織,走着走着,你就走進了真正的江南。尤其在拱宸橋邊舒羽咖啡館內,尤其二樓,古色古香,春天拱宸橋邊那棵梧桐樹開花,絢爛至極,品着茶香,看千年的古運河緩緩流過,生出紛紛的思古之幽情……


        杭州四時之景不同,樂亦無窮也。但是杭州的四時之景皆可觀。西湖是四季皆宜的,深秋初冬的曙光路是最美的,靈隱寺三天竺徑山寺是禪意最濃的地界,想尋求刺激,那就去蕭山樂園,想看活着的宋韻那就去宋城千古情。想讀書,杭州圖書館,拱墅區圖書館,杭州曉書館,杭州鍾書閣,南宋書房,南山書屋。良渚古城遺址雖然是後來開發,但是得自然之趣,有農耕之樂。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古人的詞沒有說錯,杭州自古繁華,靠的是地勢,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三江相匯,杭州灣年年有潮回頭,是爲聚財之地,若不富足,天理難容。杭州城自古有能商鉅子坐鎮,不富庶,不合規矩。我知道佛學自商路一路向東,不論北傳,還是南傳。文化和經濟是分不開的,不然何以建構,何以壯大,何以傳播,何以豐富!


      眼前的杭城不僅僅是你心中的雨巷,也不僅僅是你心中的杏花煙雨的江南,她是又不全是。因爲一個城市的成長,不能完全由得自己,她要包容,她要在衆望所歸中開創,雖然她的馬路越來越寬,雖然樓房越建越高,但是有一點,她始終不破壞自身的氣韻,樓房的顏色,從來不喧賓奪主,粉牆黛瓦或者其他的淡雅色調始終是江南的氣韻。即便是近湖的居民樓,大學建築,都懂得與自然融爲一身,不是香樟林掩映,就是流觴曲水伴着深深竹林,陽光穿過綠葉,你以爲置身山林。亞熱帶的氣候是溫暖溼潤的,你要學會適應,正如適應一位南方佳人的溫柔一樣。當然,杭城酷暑難耐,而且春天來得早,冬天很短,中間長長的就是夏天或者類似夏天的氣候。也許臨近深秋,昨天還是短袖,可能今天就是毛衣了。


      但是這些都無法否定杭城是宜居之地,所建小區只要正規開發商,力求建築與周圍環境一致,相得益彰,向來不喧賓奪主。因此這般方纔匯聚了南來北往的人,人來了飲食文化也來了。我想古今一理,於是南北東西的飲食在此城匯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想品嚐四大菜系,這兒都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應有盡有,舉目杭城,很多店鋪帶着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重慶小面,重慶火鍋,川菜館,魯菜館,當然有些店名掛着異地名諱實在是浙江人在掌勺,譬如澳門豆撈。還有新豐小喫,高祖生煎,似乎都和劉邦有關,然而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甚至把灑家故鄉的名諱都用上了,然而還是沒關係。西北的蘭州拉麪,中原的河南燴麪,本地的蘭溪手擀麪,都是一絕。還有回族飲食也在杭城佔一定分量,烤肉最好的是伊斯蘭堡,麥舟的飲食也很有格調。甚至街頭一家小小餐館,都能品出神仙般的美味來。你要學會感知,學會發現,學會品味。飲食也是一個修行法門,低階頂多喫個飽腹,中階力求豐富,高階傾心味道。


        十四年前,灑家從上海初來杭城,彷彿一下子到了鄉下的感覺,那時候地鐵還在建,東站還很破舊,城站也很樸素,從武林門北乘車至瓶窯,一路行去,稍顯荒涼。這一建就是十幾年,杭州城如一隻巨鳥,張開了雙翼,延展自己的美麗身姿,於是樸素的山鄉,爲之煥然,道路越發通達,原來城郊變成了新的中心。

      可是唯獨灑家所居的瓶窯小城未通,每次規劃都有,建成後總是被砍,即便家門口建起了一所大學,那地鐵仍是未通,奇怪的是周邊的良渚,倉前,甚至老餘杭都通了,唯獨瓶窯。不僅如此,良渚古城遺址在瓶窯卻一直誤認爲在良渚。我看,在區位上失了地利,只看日後的發展了。也好,地鐵未至之處皆爲田園牧歌,保持一份清靜也好。小小怨言,才證明是真愛。不然,一個你不願生氣的人,只能證明你心裏沒有她。

      當你認可了一座城市,這座城市就住進了你的心裏,她的發展,她的壯大,她的豐富,都會牽動你的心,並且一往而情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