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你还是你自己喜欢的样子(深度好文)

与《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的缘分,要追溯到古典老师另一本作品《跃迁》:2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随手摸到一本书,可能是百无聊赖就简单浏览了两页,顺着文字流淌出来的思想,仿佛有一位人生导师在与我交谈。正是这样强烈的感觉,我一出书店就立即下单购入了,还暗暗决定这回一定要看完。(因为我平时几乎读纸质书籍的次数远不如阅读电子书)

因为《跃迁》重塑了我成长型认知思维,以致后来在挑选纸质书籍时,潜意识里放弃各种休闲、小说之类。我相信,人这一生中的所有遇见都是必然。因为古典老师的书籍我从内心改变了。恰逢今年10月看到他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出了白金升级版,二话不说当天网购了实体书。收到书以后就把它当作枕边书,临睡前总会翻看10页,这对我来说似乎成了仪式感。即便是我放慢速度阅读,书总有读完的时候。现在年轻人生活得很匆忙,能够抽出时间来阅读纸质书的人不多,那我猜想大概是因为没有遇到有缘分的好书吧。而如今我只想认真谈一谈自己从《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里汲取的改变自己的力量。

总体来说,古典老师在这本书里重点拆解了心智模式的7个问题:怎么看待成功,要不要躺平,如何有安全感,如何活得有趣,怎么做自己,怎么做职业选择,如何理解与家人的冲突,并且也都给出了转变心智之道。而这些内容都是我目前遭遇的困惑,也是我竭尽全力想要找寻答案的方方面面。

成功学不能学。"正态分布"曲线告诉我们,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混得太惨的人也不多,大部分人都过着既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日子。单从长相来说,这世上长得如敲钟人卡西莫多的人不多,长得完美的人也很少,反而长得一般的才是绝大多数。中国儒家讲究中庸之道,金字塔尖的人还是少数,反倒塔底位置占据绝大多数。

如果收入5000万是成功的社会标准,那还只是一小撮收入5万的"失败人士"和一群收入5亿的"成功人士"。既然成功绝不可能是人人都会的,那成功学的故事是不是搞错了。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我相信你一定听过无数遍。比尔盖茨为什么能从哈佛退学?他父亲是著名律师,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初一时他转学到湖滨学校,是西雅图昂贵的私立中学,这所学校花重金购置了当时第一批能够接入分时系统编程的机器。因而比尔盖茨在13岁就成了世界上最早接触计算机编程的一群人。当时哈佛没有计算机系,而他痴迷于编程。强大的家庭关系网络,帮助他与资源平台建立连接,让他年纪轻轻就能和IBM签订合同。

如果此刻的你还有家庭负担,福利保障也不全,家里没有关系网络,你当然有可能成功,但不要轻信那些成功学故事,风险太大了不是吗?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执着于形式而不是结果的行为,只能算作苦苦坚持,没有任何价值。成功真正的意义,应该是:越走越近。

如何定义成功?如果成功是赚到1000万,那赚到1000万以后你会做什么?买房、买车,让家人过得快乐。可再仔细深挖下去,行业会动荡,房价会上涨,一切不可控因素都会将成功置于不确定性中。把成功的定义归因于外界,就会陷入不可控的焦虑,这是获得前恐惧、获得后空虚的生活。而把成功定义归因于内心,真正地掌控幸福,现在你可以回顾那些让你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是不是都来自生命的底层?那些艰辛岁月你默默坚持,黑暗日子里眼里闪烁着光芒。

要不要躺平?“如果我没有觉得有意思的事,我该怎么办?躺平可以吗?”,躺平很好,躺舒服了再做事。讲真我被这句话打动。我是有严重拖延症的人,是那种不到deadline决不做的习性。如果你一直在找工作,可怎么都不开始动手写简历,只想躺平,直到手里预留的钱不够用了才勉为其难在网上下载一份简历模版,开始往里面填写内容。如果你有同样的问题,书中说一位职业咨询师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写不出简历就别写了,休息一周吧。但你需要额外多做一件事,每天写半小时,写多写少没关系,写完就删掉。怎么样,这方法刁钻吧?如果你照着做了,我相信你很快就会写出一份简历。

没有人会一直“躺平”,追寻价值是人的本能。当你真的放过了自己,允许自己躺三个月、半年,躺到你觉得没有什么好抗争的,躺到你觉得没意思了,你自然会想去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干。幸福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所有梦想都实现,一种是放下了不该有的怨念。当走入觉得过不去的低谷期,可以放自己一条生路,好好"躺平":可以锻炼身体,好的体魄很必要,或者出去走走,多遇见些有趣的人和事;不爱动的,可以多读一些人物传记;或者就像冬眠一样,好好睡觉,静待未来。说不好,躺着躺着,你会找到黑暗里若隐若现的光,然后寻着光源走出哪怕超级小的一步。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每个人都在追逐安全感,这很正常。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但安全感的获得必须通过内心真正的强大。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当生活遇到困难时,很多人不自觉地变成受害者。受害者心态,让我们总觉得世界不公平,充满了各种问题,然后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保住面子;美德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和社会的,尔后安心做坏事,每天心安理得地不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认为公司太烂,老板不理解;再继而从其他的受害者故事中获得廉价的快乐和虚无的安慰,渐渐地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

这个社会就是不那么公平,也丝毫不影响你在社会中快乐地工作。你经历过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你的财富。如果你愿意,你总可以掌控点什么。与其说人与人之间差异是智商天赋的差别,不如说是思维的差异。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房子吗?如果让你典当梦想来换取物质生活条件,真的能换来安全感吗?回看身边那些过早购房的同龄人,他们真的幸福吗?花掉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自由度,花掉年薪高出三倍的机会,这真的是安全感吗?就这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觉得拥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安全一点吗?

“裸婚”鼻祖巴菲特,如果放到现在这种背景下,真的会拥有安全感吗?这个世界没有谁离开了谁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当拥有了说走就走的能力,你反而能收获真正的爱情。依赖不是爱,把爱自己当成了爱别人,还一味地索取,这更不是爱,喜欢与爱的差别很大。安全感的反面是恐惧,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失去,消除恐惧最有效的一招是,找到恐惧底线,勇敢直面它。请一定记得,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吧。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中国父母为自己的孩子牺牲了很多,同时又给孩子提很多的要求。父母把自己缺失的东西强加到孩子身上,从小教育孩子要念更好的学校,嫁/娶他们认为合适的结婚对象,按照他们写好的剧本演绎一生,说这才是幸福。尤其是独生子女,儿女占用了所有资源,也就要承担所有希望。如此,一场对孩子的“以爱之名”就开始了: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计划,我会伤心,还说“我这都是为了你的幸福着想,现在过得这么累,都是因为你!”你觉得这是动力还是压力?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话,要孝顺,让父母伤心难过是罪恶。此时,亲戚们再以同谋者的姿态出现,打着爱的旗号来苦口婆心劝你放弃自己的想法,进入父母苦心写好的人生剧本,尔后作为孩子的你不得已戴上面具,登台表演,等到掌声。可往往结局都不太如意,孩子无法掩饰内心的难过,矛盾与冲突产生。

活在别人为你设计的生活中,这种生活什么都好,却只有一个缺点,那不是你真正热爱的生活。只有坚持做你喜欢的事情,你才会真正幸福起来。慢慢地,你的父母就会发现他们的坚持只是让你幸福的方式,如果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他们最后会真正的接受。我相信,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幸福,让你的父母停止怀疑的最好方式,就是你尽快开始行动,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

我们内心都清楚,在如今这个价值观单一、家庭压过自我的社会环境下,坚持自己真的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尤其是刚开始那几年。不要抱怨父母暂时不理解你,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和你一样也是第一次面临今天这个变化的世界,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来爱你。尊重他们,尝试与他们沟通,像成年人一样拿出自己的理由和证据,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巧妙处理那些可能对也可能错的建议。幸福是不能被预先设置的,把自己的梦想当成上市董事会,你和父母都有发言权,你有义务认真倾听、考虑,但在关键决策上,你永远是最大的股东。

成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们总是混淆两个概念,价值&价格。价值来自内心的感受,而价格来自统一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即使是一沓发黄的信件,对别人来说一文不值,但对你来说无价。相反,社会定义价格,因为任何组织都有规定,没有价格就没有规矩,社会就不能进步。很多时候,价格与价值并不对等,贵的饭店菜不一定好吃,有钱的男人不一定适合你,关键是适合你的内心。你要清楚,自己要什么价值。世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让“价格”帮我们做了“价值”判断。价值是多维的,而价格只有一维。幸好这个世界不完全是这样,在已标记好的人生赛道上,总会有人停下来想: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身边人身上,他会觉得身边也觉得自己缺。看一个觉得自己缺什么,你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行了。越是强调价格的人,往往内心越缺乏对这件事情的价值。比如,反复强调自己有房有车的男人,自信心可能很有问题。不断强调自己职务的人,工作能力一定好不到哪里去。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需要你不停向自己的生命发问:你这样一个人,活到今天,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你?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要等到一切都完美才开始,如果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等待的成本真的很高,你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成长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成长,内心知道自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和种树一样的道理。

这个世界因为我有所不同,我因为这个世界而更加精彩,这才是新世纪多元且丰富的价值观。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