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人生》(琳達·格拉頓)活到120歲的人生,是幸運還是不幸?

MBA老師推薦,很有意思的一本書,角度非常獨特。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80歲,倘若人類能活到100-120歲,你的人生觀、價值觀、理財、養老等會發生什麼變化?

長壽時代帶來的變革遠超出我們想象之外:

過去的受教育—工作—退休三階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適用;

個人對靈活性和多樣選擇的渴望,將壓倒公司對體制和可預測性的需求;

跨齡友誼將成爲常態,老人不再是一個老無所依的“獨立王國”……

面對這一切變革,我們做人生決定所參照的榜樣和我們自身的人生經驗都不足以應付這個長壽時代,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人生模式:

玩樂和即興發揮 當我們跳躍前行,而非平穩地前進時;當我們選擇風景如畫的線路,而不是最快的線路時;當我們感興趣的是過程而非目的時,我們就是在雀躍而行。這是揮霍、過度、誇張、不經濟的東西。 發現自己真實的聲音,給自己留出空間,聆聽自己的直覺,然後將直覺付諸實踐,以此進行即興發揮。 不斷嘗試新事物 如果某人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那他就會面對風險,因爲他會面對各條供他選擇的人生道路。在必要時,人必須準備好或多或少地與過去徹底決裂,並對不以既定習慣爲指導的新穎行動路線進行思考。

三階段人生變成多階段人生,夾雜若干個過渡期;

再創造比娛樂更重要,閒暇時間用來構建自己的無形資產;

培養自己在創造、共情和問題解決、自由往來等比機器人更具優勢的領域,那正是未來產生高薪崗位的領域;

政府的關注點要從社保擴大到全方位的教育、婚姻、工作時間及更廣泛的社會安排上……

照例,一些摘錄:

我們的無形資產--家庭和朋友,興趣和激情--是我們終身幸福的最大來源。

時間的饋贈是這本書得主題。····你會長時間工作,將你得時間轉換成金錢,還是上課,把你得時間轉換成技能,又或者僅僅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

在人類壽命較短、勞動力市場相對穩定的時代,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只需要用到他在20多歲時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而不需要任何重大的再投入。如果你現在得在一個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上工作到七八十歲,那麼,要維持生產力就不再是靠重溫生疏了的知識,而是要留出時間來重新學習和掌握新技能。

花費大量時間與擁有相似技能和知識背景的人建立關係,並花時間與他們進行面對面交談。

壽命更長的時候,身份的界定將更多地依賴於你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在你的起點,而你所扮演的角色越多,每一個角色在決定你的身份上所起的作用就越小。現在,身份來自精心製作而不是擺樣子或者繼承,自我認知在這個製作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當你準備好接收反饋意見,尋找和聆聽他人想法,然後對問題進行反思的時候,你會對自己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在壽命較短的人生中,把閒暇時間主要用來放鬆是有道理的。

在壽命更長的人生中,閒暇也將爲投入創造空間。百歲人生的禮物一部分就是需要重新塑造我們對閒暇時光的使用方式,更少地關注消費和娛樂,更加註重投入和再創造。

長壽的禮物只會對那些收入和教育水平高的人打開,因爲他們可以構建出改變和過渡要求他們構建的東西!

政府需要幫助不那麼幸運的人制定長壽所需要的過渡和靈活變通。

將百歲人生當成你的預期壽命的下限。

將青春的特徵延續到成年階段的現象稱爲幼態持續。

如果我們相信人生漫長,以此作爲行動指南,那麼我們就能建造宏偉的焦糖;如果我們以財務年度爲單位來設定計劃,那麼我們只能建起醜陋的商場。

百歲人生裏,三階段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了,應該是多階段的生活方式,這也能理解

壽命越來越長,金錢和工作越來越重要,這也很好理解

但是,說到無形資產,就很有新意了。

無形資產有三個部分:生產資產,活力資產,轉型資產。

先說生產資產,就是能夠讓你掙錢的技能和知識。當然以前一個人一輩子只需要學一個專業,就可以幹一輩子,現在就不行了,你需要學習多個專業。

這裏有三個新穎的概念:隱形知識,小團體、聲譽

你的專業是你的顯性知識,除此之外,你還有隱形知識,如今越來越重視隱形知識,比如人文教育以及經歷。這是無法比較,但是越來越重要的。換句話說,這取決於你本身的素質。

小團體的說法很讓我喫驚,傳統的思想,喜歡關注專業,只要自己獨自專研,一樣也會有專業成就。但是,這裏作者說,不一定。具有相同專業過背景的小團體,蘊含了巨大的能量,你必須花時間與他們建立關係。這一點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可見其重要性。

聲譽,我理解就是個人品牌,對於長壽的人而言,這比過去更加重要,因爲你的聲譽將貫穿你多階段人生中。然而,說到聲譽的建立,作者提出除了你個人的努力以外,還受到你周邊的社會結構的選擇性的影響,因而,你的聲譽某種程度上並不被你控制。

接着再說活力資產,即健美健康。這一點比較好理解,不再重複。

最後說說轉型資產。轉型其實是一個非常尷尬的事,非此非彼,一般人會認爲轉型最重要的是能力,但是這裏說轉型能否成功,有三個關鍵要素:自我認知、多元網格、行動力。個人能力並不在其中。

我在近幾年開始逐漸開始認識到自我認知的重要性,我所接受的純理科教育,長期束縛了自己,我覺醒得太晚,而一旦覺醒,會有一種另一片天空的感覺。這一切,都依賴於我通識體系的讀書經歷。

說到多元網絡,作者提出舊朋友圈會束縛自己,必須建立新聯繫。而且,這種聯繫要類型多樣化、規模足夠大,重視陌生人羣。

行動力自然是很重要的,無論你想得多麼好,都必須要付諸行動。這裏的行動,更重要的是打破常規,打破習慣,有意識地探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