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戶上有一層水珠

第一次看羅翔老師的那期《十三邀》是我第一次知道他,此前並不知道他的法律課程十分火爆,還記了幾本他在節目裏推薦的書。隨着慢慢的瞭解,也在閱讀他的《法治的細節》。這次,以略微瞭解一些又回看了這期節目,感受有些不同。在任何領域的專業人士看來,難免會因爲自己的專業而貶低非專業人,這是人們普遍的毛病,也被稱之爲過度的技術主義。在羅老師看來,似乎法律專業人士之所以未在更大的語境領域中得到普及,主要原因是因爲專業人士的故弄玄虛、要把自己和普通老百姓分開。羅老師最打動我的一點就是他對普通人的溫情和關照,而不是拽自己多麼懂法來諷刺他人,儘管在堅持程序正義時而顯得“不近人情”,這當然是對的。

在我有限的人生經歷和經驗中,見過無數可惡的嘴臉,當他們談起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時,彷彿世界的中心點就是他們自己,那迷之自信的蠢貨模樣,久久難以讓人忘卻。如果不是每日三省吾身,很可能我也會犯這樣的錯誤,至少曾經我也會如此。當人只在一個方面十分突出時,便很容易暴露自己的醜陋。雖然可以理解,但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後儘量不要這樣做。

羅老師也經常提到做人要謙卑或謙虛,那大概是基於蘇格拉底所說的他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什麼也不知道。今天的語境下多喜歡彰顯個性,表達自我,要有自信且勇敢,不要過於謙虛,不要有討好型人格。但這些大多都是一種表象、表演。試問,如果當你喫飯時旁邊的強壯男性無故毆打一位不認識的女性,你的勇敢與自信去哪裏了。就更不要說面對歹徒這種情況了。坦白講,我不具備這樣的勇敢,我很可能跑到不被察覺的角落裏偷偷地報警,這就是我最大的勇敢了。我想,羅老師所說的謙虛或謙卑是基於內心的充實和真切地明白人活着就應該謙虛一些,且知道自己的無知,而不是在人前表現的謙虛或有禮貌但心裏罵對方傻X。多數的表現是假的,是虛僞的。就像時下給予人的許多標籤,人們爲了滿足輿論的要求而不得不表演出來所謂的正直、真誠、利他、關心等等,而真實的心裏並不像自己表演的樣子那麼想。

儘管我十分討厭用年紀作爲論據,但如今卻是要比小時候更能接受不完美。不完美就是生活中的普遍現實。不完美就是不完美,沒必要刻意且過度地美化它,也不用在人前多多表現自己多麼開心,如果表現的越好,那麼心中的不完美就會越放大。反倒不如平靜一些,接受瑕疵,在平靜中慢慢積累。這個時代,最怕的就是“慢慢”,這也是最爲悲哀的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