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雅貝貝初一生活記(二)——我的生活不圓滿不幸福 ,所以我纔有取悅症?

[別樣生活,萬卷書萬里路]2022年10月24日,週一,晴,連續1000天閱讀日記第635篇。


雅貝兒一天天長大了,一轉眼,快十三歲了。

成爲一名每天回家喫飯的初中生,我們的交流多了,交流也更有深度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交流,不再是小學階段那樣,我說的多,灌輸的也就多,很少有那種旗鼓相當的回覆。而現在,頗有那種棋逢對手,太極拳裏一來一回的感覺。很自然的,這種對話纔會是饒有趣味,讓人慾罷不能的。

昨晚(週日,2022年10月23日)在飯桌上,孃兒倆又有一場有點兒深度的談話。

且讓我用我拙劣文筆如實記錄。

沒有作業的週末晚餐時間,總是特殊的。悠閒,自在且愜意。我聽書做飯,娃兒幫着剝青豆子。飯菜做好後,孃兒倆坐在書香襲人的客廳裏,靜靜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

時光溫柔沉靜,一如我心。

娃兒看着 客廳裏着滿滿當當的書。突然 喜上眉梢跟我分享:媽媽,你知道嗎?有一個叔叔說,我是書香門第的孩子。

我微笑着,這時候有點不謙虛了:嗯,媽媽覺得可能確實是如此吧。

娃兒問。媽媽,那我們家究竟有多少錢的書了?

我略一沉吟,回覆到:大概有上萬本,30萬塊錢左右了吧。

娃兒大笑:媽媽,那我以後跟同學朋友聊天的時候,是不是就可以跟他們說,我們家雖然沒有車子,我天天坐公交車上學,可是我們有很多書。

再問:媽媽,我們家如果不買書,可以買一臺什麼樣的車呢?

我隨口一說:可以買一臺值30萬塊錢的車呀。

我問:你是更想要一臺這樣的車,還是想要這麼多書呢?

娃兒想了想: 當我出門沒有車坐的時候,我當然想要一臺車,可是當我和同學朋友聊天的時候,我更想要書啊。

然後, 興高采烈跟我分享:媽媽,你知道嗎?這個週日我和初二的4個姐姐在一起玩兒,他們有人問我,你媽媽是幹什麼的?我說我媽媽是大學老師。他們露出極爲喫驚的表情。 如果我再告訴他們,我們家有30萬塊錢的書,那他們該有多麼的喫驚,甚至會多麼的崇拜我呀。 這樣他們是不是更願意跟我交朋友呀?

我依然微笑:或許這樣的話他們的爸爸媽媽對於你跟他們的交往會更放心吧。 有一句話是說,多讀書的孩子可能就不會變壞。

娃兒:媽媽要是這樣,我是不是就會有很多的好朋友了?

我:嗯,可能吧。

娃兒:媽,你不知道星期六我和那幾個姐姐一起玩的時候,他們都很喜歡我,我好開心。

我:嗯,媽媽知道這種感受,人都希望被別人接納和接納。這樣,是滿足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的需要層次論中的第幾個層次?

娃兒:媽,我記不清楚了。

我:最底層是生理需求,也就是喫喝拉撒睡的需求。其次是安全的需求,然後是歸屬感和愛以及被尊重、求知和審美、自我實現、超自我實現的需求等。

娃:當一個人被別人喜歡和接納的時候,那被滿足的應該主要是歸屬感和愛的需求吧。

我:嗯。

但是,我隱隱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這小孩最近對於人際交往過分的熱衷。中國哲學是講求中庸的,任何事情過度了都會出現過猶不及的現象。於是,我想把談話引向新的方向。

我:當媽媽看到交了新朋友的時候,其實媽媽也會特別的爲你開心。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你每一天從學校回來跟媽媽分享的都是,今天誰跟我交朋友,今天誰我說話了,我很開心。然後,今天我又跟誰關係沒有處理的那麼好,我會特別的不開心。寶貝,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情緒好像就是跟你的人際交往完全的聯繫在一塊了,你的情緒好像不是由你自己來把控了?

娃兒突然問我:媽媽,你是不是覺得我出現了你昨天晚上讀的那本叫做《取悅症》的書上面所說的情況?

我點頭:你覺得自己有這樣的症狀嗎?

娃兒:好像是有一點呢。

但,娃兒提出她的疑問:媽媽你是不是小題大做了。我覺得對於我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似乎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都想要交更多的朋友,爲更多的朋友所喜歡。

我試着從心理學的深度來跟娃兒分析取悅症爲何會出現:雅,你知道嗎? 一個人之所以出現取悅症,可能是因爲他的內心比較自卑,比較缺愛的緣故。

娃兒突然有點兒情緒激動:媽,您不覺得我缺愛嗎?我就是缺愛啊。

我有點兒喫驚:寶,你覺得自己很缺愛嗎?你的理由是什麼呢?

娃兒:因爲,我爸爸從小就在外地工作,跟我相處的時間那麼短,那麼少,難道我不缺父愛嗎?

我:媽媽知道你的感受。爸爸確實不太在你身邊,但爸爸心裏也是很愛你的。對嗎?

娃兒: 我想要爸爸多多的陪伴我,可是他陪的太少了。這個缺點是他無法彌補的。

我不急不躁:好吧,媽媽知道你的感受。但是,媽媽想接着跟你探討一個哲學問題,你想聽嗎?

娃兒有點勉強:好吧。

我:媽媽先給你講一個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心理感受吧。前幾天,媽媽在洗茶杯,就是你也特別喜歡的那兩個主人杯。 這兩個杯子買回來大概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可是等洗完之後,媽媽才發現,僅僅一個月之後,他們已經跟原來完全不一樣了。 那天我用牙膏仔細的洗了,恢復了它們本來的白色,可是在沒洗之前他們都是黃色的。

雅:媽媽你講這個事情是想說什麼呢? 好像跟我們倆探討的內容沒有關係呀。

我在心裏感慨:畢竟是跟我學了這麼久歷史思維課的娃兒,邏輯思維能力還是不錯的。想糊弄她,現在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我:不急嘛,媽媽會繼續說下去的。

娃兒似乎在專注聆聽,我繼續:我在洗茶杯的時候就覺得,唉,洗茶杯好麻煩,我呀,喝茶的時候覺得好快樂,可是一洗起茶杯來,我就覺得如果不要洗茶杯就好了,如果只要喝茶就好了。可是呢,這可能嗎?

娃兒:怎麼不可能呢?難道喝茶了就一定要洗茶杯嗎?不洗是不是也可以喝呢?

我:這你可就要懂這裏面的原理了。因爲茶葉在泡的時候確實有很多芬芳的、有益於身體健康的物質,比如茶葉裏面有一種成分叫做茶多酚,茶多酚是能夠抗氧化的,但是茶多酚同時也特別的容易留下茶漬。 茶杯上的那個黃黃的東西,都是茶多酚惹的禍。 可是茶多酚也是最好的抗氧化劑。對我們的身體非常好。這也就是說你看茶葉它身上總是含有兩種東西,一種是對我們的身體特別好的,但是同時他也會讓我們必須要去清理,它裏面所含着的那個對身體不太好的東西,如果你說我只想喝茶,我不想洗茶杯,那麼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爲,他們兩個是聚合在一起的,是一個整體,他們兩個合起來才成其爲茶葉。你不可能只要他的一面,把他的另一面給丟掉。

娃兒似乎有點明白,但又似懂非懂的樣子。

我繼續: 媽媽再給你舉個例子吧。 比如說,一枚硬幣,是不是一定有兩個面——正面和反面?如果我只喜歡硬幣的正面,我不喜歡硬幣的另一反面,那硬幣是不是可以只有一個面呢?我把它切開、把它揉碎,如果它還是一個硬幣的話,無論怎麼弄,它都是會有兩個面存在的。世界上沒有隻有一個面的硬幣。

娃兒似乎有點明白了。

我再伸出自己的左手放到娃的面前:就比如說吧,你看一隻手,它總是有手心有手背。如果你說我只喜歡手背,我的手心不好看,因而我不要手心,你覺得他還會是一隻手嗎? 是不是任何一隻手都會有手心,也必然會有手背,是他們兩者組合在一起,它才成其爲一隻手?

娃兒終於點頭。

我頗有點如釋重負。

接着跟她一起分享遠一點的案例:還記得媽媽曾經給你講過的那個博爾赫斯嗎?阿根廷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就是那個曾經說過這句話,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就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的了不起的文豪。但是,你知道嗎? 這麼酷愛讀書、嗜書如命的博爾赫斯,在晚年的時候竟然雙眼失明。

娃兒喫驚不已:啊,這也太可憐了吧。

我:是啊,博爾赫斯確實是鼎鼎大名的文學家了,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上帝不讓他的人生圓滿。其實,完美無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就像我們倆剛纔分析的,一個事物有優點,有許多優點,但,它就必然有缺點,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優點的事物,不存在只有美好沒有缺陷的生活啊。

我總喜歡以常見的生活事物來做說明:雅,你看,就像月亮。如果它到了滿月的那一天,那就一定會走下坡路。滿月就是頂點,維持不了多久的。生活也是一樣的呀。

我問:雅,你想聽媽媽做的一個諮詢的案例嗎?

雅:聽故事呀,那肯定想的。

我:曾經有一個阿姨來找我。這個阿姨是省裏的公務員,有一個兒子,還有兩套房子。 但是他最近遇到了極大的困擾,非常痛苦,因爲他的丈夫出軌了,還在外面和別人有了小孩。

雅雅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

我問:雅,你猜媽媽怎麼跟這個阿姨交流, 讓這個阿姨從悲痛傷心的情緒泥潭裏走出來?

雅:媽媽你是不是跟她說沒關係,別去想就好了。

我:哎,那樣說話肯定不行啊。阿姨會覺得你又不是我,你當然會覺得沒關係呀。她會覺得我一點都不理解她。

好吧,雅貝貝似乎同意。

我接着說:我就是引導這個阿姨轉變思維方式。這個阿姨那麼傷心,是因爲覺得自己失去了愛人的愛。她的着眼點在於她失去的東西。當然,這是符合心理學的,失去感帶來的痛苦會遠遠超越獲得同樣一個東西的幸福感。但,媽媽做諮詢就要做不一樣的引領和啓發。我問這個阿姨,現在你還擁有什麼?她告訴我,她有活潑可愛的孩子,有兩套房,還有一個比較不錯的工作。

聽到這裏,雅貝貝發感慨:這樣聽起來也還不錯嘛。

我:是啊。除了這個,媽媽還引導這個阿姨看到她擁有的更多的東西。 比如美麗的藍天白雲,怒放的鮮花,奔騰的河流,蔥翠的大樹,腳下的土地,當然還包括愛她的父母親,還有其他親人朋友,還有那些人類智慧結晶的書本、博物館……這些,是不是都是她擁有的?

雅:這麼看來,這個阿姨擁有的確實是挺多的。

我:當然。其實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的都很多,大自然是最慷慨的母親,她給予我們許許多多東西都是免費的。可以說,我們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大富翁。問題是,如果你一定要盯着你失去的那一份而看不到你擁有的,你就會覺得自己好窮,好缺愛,缺錢……其實,這個阿姨甚至不能說自己缺愛,只是說,失去了一個不愛她的人的愛。

雅貝貝:既然都不愛她了,那好像就沒失去啊,對吧,媽媽?

我點頭稱是:嗯,是啊。一個原本就不愛她的人離開了,或許是不能說缺愛。如果她的丈夫不愛她了,世上有一個人不愛她了,你覺得她能怎麼辦呢?

她突然自己說:或許可以去別人那裏尋找愛,包括跟孩子父母親人朋友建立有更多愛的深度關係,也可以去另外尋找異性的愛。甚至,可以去愛很多其他人,把自己的愛揮灑出去。有句話說,愛出者愛返,這樣,也可以收穫更多的愛,對嗎?

雅貝貝忙不迭問我:媽,那後來這個阿姨心情好些了嗎?

我:思維方式轉變了,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向着新的奮鬥目標前進,她也就慢慢走出來了,情緒也就一點點恢復了。

雅貝貝似乎受到啓發:媽,我是不是也要看着我擁有的,而不是我缺乏的?

我:或許吧。你看,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如果你總盯着你沒有的東西,那是永遠都不會滿足,不會覺得幸福的。比如,世界上有多少錢,多少動物,多少植物,多少房子,多少汽車,多少書?動物好像是150萬種,植物大概是50萬種,房子、汽車、書都不計其數。全世界有多少錢,媽媽不知道,但網上說,美國首富擁有1.29萬億美元,印度首富有6500億。如果盯着這些我們沒有的,我們是不是就天天會覺得自己窮?

還有,地球表面就有5.1平方千米,你一輩子能去幾個地方旅遊?就算你把地球走遍,太陽系還有這麼多恆星、行星、衛星;就算把太陽系走遍,銀河系裏還有一千億個太陽系;宇宙裏還有一千億個銀河系……這是地理的廣度無邊無際。又說,愛,地球七十多億人,一輩子能跟我們建立關係的人有多少?一輩子我們能認識的人有多少?有個美國心理學家叫做鄧巴,他有個研究數字叫做“鄧巴指數”,他的意思是說每個人一輩子能夠跟你打比較深交道的人,不會超出150個。 因爲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決定了的。

所以呀,如果你總是說,我要獲得更多人的愛,讓大家都喜歡我,甚至陷入取悅症的泥坑裏,但結果,可能只是失望和痛苦。

我有點悲傷,想起去世不久的父親,對雅貝貝說:媽媽常常想,外公雖然平凡,但他有我們幾個他的子女孫輩這麼愛他想他思他念他,我想,他應該很欣慰很知足了。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個人深深的愛我們,那也是足夠幸福的。

雅貝貝:這麼說,我如果只有周雅涵一個朋友,也應該很知足了。

我:你不僅有朋友,你還有媽媽爸爸,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蘭姐姨媽等親人愛你,還有總是鼓勵你的老師們呀。爸爸雖在外地工作,不常在你身邊,但媽媽作爲大學老師,對你的陪伴可是從不缺席啊。而且,是很有深度的一般孩子沒有的陪伴哦。小時候有時一天給你讀書都是六七個小時,三歲帶你到處旅遊,給你買書毫不猶豫……

雅貝貝:哦,媽媽,你還給我買了六個牛聽聽,幾千本書。

我:是啊,這一點就是一般的孩子沒有的財富呢。

雅貝貝的臉開始放光。

我:盯着那些擁有的,盯着那些美好,那些光明,那些希望去看,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光明的,充滿希望的。你就會覺得自己擁有的實在是多,是被愛包圍的,很富足,很幸福的。

再拋掉那些只想要生活要完滿無缺的想法,接受缺點和缺陷也是事物必然的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部分的思想,你或許就有不一樣的想法了呢。

我認真看着她,問:雅,你知道我們之間最近爲什麼矛盾減少了嗎?

娃用眼睛詢問。

我:因爲媽媽轉變了思維方式哦。

雅:怎麼轉變的?

我如實相告:原來,你每次上學去了,我在家裏收拾,看着你襪子亂丟,拖鞋不歸位,書散落在地,甚至被子不疊,晚上總因爲聽歌導致做作業效率低下早上起牀困難……我經常很煩惱很不開心甚至,會很痛苦。後來,我就對自己說,你既然接受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從小到大,享受了擁抱她時的溫柔,她說甜言蜜語時做母親的快樂,她每天進門一聲“媽”你就覺得無限幸福的心境;看到了她因爲專注而能在八個月讀到英語原著,因爲專注而能不知不覺會唱韓語歌、泰語歌、日語歌……那麼,你就得接受她的丟三落四,她的偶爾失誤……因爲,人不可能事事專注,事事專注是神才能做到的。專注的對立面就是散漫,它們纔是完整的你。我不能只享受你專注這個優點帶來的收穫,卻拒絕散漫這個缺點帶來的麻煩。專注是你,散漫也是你的組成部分。它們組合成完整的你。

帶來幸福的是你,帶來麻煩的也是你,只要你會給媽媽帶來幸福快樂,那麼,你也一定會給媽媽帶來煩惱和痛苦,它們都是你。我不可能只要一個,就像我不可能只要手心不要手背一樣。

娃兒的神色真的放鬆下來了。

我:雅,那麼,你怎麼看待媽媽有時發脾氣的行爲呢?

雅貝貝笑:媽,那我可得想想。

不知不覺,孃兒倆在飯桌前慢悠悠聊了一個多小時。

我知道,今晚娘兒倆這種建基於歷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種人文學科綜合基礎上的對話,是有一定深度的,消化起來需要一定時間。但,倘若經常進行,娃兒一定會有所吸收有所長進。

不斷學習,終身成長,是做媽媽最好的武器。

朋友們,對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