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故事Ⅱ麪湯人生


作爲一名北方人,喜歡喫各種麪食,喝過各種麪湯,可以說,此生與麪食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想,大部分人從斷奶之後,嚐到的第一口糧食,一定是麪湯而非麪食,隨此慢慢長大,享受各種美食,嚐盡人間酸甜苦辣,始終都有面湯相隨吧,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沒有真正關注過麪湯,就象年輕人一樣,從來不擔心自己的健康一樣,只有到了你貧困到用麪湯充飢,或你病衰到只能進點湯食才能延續生命之時,才能真正體會,日常忽略不計的麪湯的重要與珍貴。     麪湯顧名思義就是煮麪以後剩下的湯汁。

各種麪食經過水的一番熬煮之後,湯有稠有稀,有清有淡,卻融進了面的精華,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去火養胃等多種功效。每每飯後,大人總會督促孩子們,喝一碗麪湯,一碗麪湯入肚,喫飽沒喫飽,喫好沒喫好,立馬有胃滿的感覺,渾身發汗,精神百倍,喫飽喝足,喫光喝盡,纔算這頓飯的真正結束。在家鄉有很多關於麪湯的俗語,如:“原湯化原食","湯水不傷人","三碗麪湯,頂一碗拌湯,三碗拌湯頂一碗乾麪″等等,這些不僅僅總結道出了麪湯的作用功能,也慢慢形成了北方人飯後喝麪湯的生活習慣了。    

北方人大多是先進食後喝湯,而南方人大多是先喝湯(粥)後進食,飲食習慣有很多不同,但我一直認爲北方人飲食習慣更爲簡潔與節儉。一碗麪食就解決了飢渴之需,或炒或調,有菜有面還有湯,營養全面,減去碟盤盛菜之繁,節約了很多時間功夫。在家鄉剩餘麪湯從不輕易舍之,可以用來和麪發酵,蒸制饅頭;也可以加以熬煎成鍋巴美食;當然更多的是製成各種菜食飼料,餵養家禽家畜等等,從不浪費一點糧食,一點麪湯,這種千年傳下來的飲食習慣,綜合循環利用,堪稱中華民族珍惜糧食、節約糧食優秀傳統之奇葩。

莫把麪湯不當面。有一個故事說的古時候一賢惠媳婦,孝敬婆婆,各種飯食常年讓婆婆先喫先喝,婆婆喫稠的,自己喝稀的,就是熬個米湯,也一樣的,自己一粒米也不喫,全讓給婆婆吃了,自己就喝點湯,結果是自己又白又胖,婆婆卻骨瘦如柴,鄰居都認爲她虧待婆婆,丈夫還對她進行打罵,這個傻媳婦的委屈遭遇,僅僅是她不知道湯纔是麪食的精華。當今社會,物食豐富,人們已不愁喫穿,也有一些人把麪湯不當回事,隨意捨棄,十分不妥。我記得有一年,村裏來了盲人宣傳隊,飯後向主人討要開水喝,女主人說:"沒有開水,有點麪湯,"他感激地大聲說,"麪湯還就是好湯呀",那一刻,我感覺他伸手接面湯之時,眼睛都是亮的,有光芒,儘管他什麼也看不見,我卻能體會到他已聞到了麪湯之香,動作是如此熟練輕快,愉悅之情溢於言表。    

人類喝麪湯由來已久,很難探究,用熬湯產生的文化更是燦爛輝煌。古人從熬製中發明了中醫,各種中藥材通過煎熬製成各種湯藥,調理氣血,包治百病,爲人類生存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醫也成爲世界性獨特奇蹟。酒類醬醋糖等等調味品也大多是通過蒸熬提取物品中的精髓,服務人類生活,特別是廚師行業,以前從師學徒,最最重要的也是熬製高湯,學成從業,師傅能夠送以高湯,基本上可以說師傅滿意了,也把手藝高招教會了,在我們當地,把喫席叫做喫湯水,說明最隆重最豐盛的請客酒菜,喫的也無非是也湯湯水水,可見,從麪湯衍生出的行業與智慧,有多麼豐富與偉大。

不同的地方,對面湯有不同地見解與運用。有些地方把麪湯作爲婦女坐月子或女婿上門的最好食品,主要是小麥麪湯。在我們當地也一樣,只是叫法做法稍有不同,不是指煮過面的麪湯,而是專門用面製成的麪湯,用白麪製作的叫白麪糊糊兒,用玉米制成的叫玉米糊糊。再進一步複雜的一點的,叫拌湯,叫撥魚兒等等,都是以麪湯爲主的美食。用麪湯熬製還可以做出多種食品,如豆皮、涼粉、腐竹、涼皮等等,都是人類在喫百湯中,發現並創造的美味佳餚,極大豐富了人類生活的品質和趣味。 

麪湯說一千道一萬,總是面熬煮的湯,從一粒種子,發芽、成長、收割、清洗、磨面,再由人拿捏蒸煮,成爲麪食的附產品。就象一位智慧老人,雖然,經歷了人生的千難萬苦,挫折打擊,容顏已老,身體再不挺拔,甚至有點線缺,但他所積累的經驗與認知,已上升到身軀之上的靈魂深處,完全可以指導後來人乘梯而上,走捷徑之路。我國教科書上,曾有舊社會一家人,每天用反覆煮米袋,只喝湯的艱難日子,熬過了歲月,渡過了難關,換得一家生命保全,可謂一個湯麪人生的經典故事,對今天的人們仍然不失良好的教育與啓發。

    當今,已有很多人注重了養生,有關養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怪,也有很多所謂的辦法已脫離實際,走出偏峯。其實,只要好好總結一下,自己走過的人生歷程,喫的喝的,穿的住的,不難發現適合自己的最適用最經濟的生存方式。就象這麪湯一樣,只要你瞭解它的功能作用,就能讓它在你生活中發揮更積極更有效果,讓你終生受用,你要還是不信,可以在我家鄉的大街小巷中麪館麪店去走-走,去看一看,迎接你的除了笑臉,首先肯定是一碗不冷不熱,剛好下肚的免費麪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