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紀事Ⅱ由十字道想到的

       


近年來,來洪洞尋根的移民後代越來越多,特別是遇到一些同姓同宗陳姓人,往往要查看一下我村的神祉家譜,在同很多外地家人展示家譜時,總有人會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把總表中,陳村陳氏三門十二支下的之幾之幾,理解爲有幾個兒子,且不說把之與子不分,但從看前不看後,不熟悉家譜前後內容相連的凝問神情,其急切心情就可見一斑。                 

這部在1990年起簡修的《陳村陳氏家譜》,從表述上看是,總表確有不清楚的,不準確的之處,特別是在目錄中顯示時,不能開門見山地體現支系的出處與特點,當然,因當時修譜條件所限,陳氏源淵、分支等等內容都有缺乏,所以現在重新續修家譜。

這一段時間,我正在考慮用地名或院名等表述各個支系的名稱和簡要說明。在考慮西門四支時,之一用紅子溝,之三用樓坡上,之四用堡子上分支,但在之二上犯了難,想了很多種都覺得不妥,我問召記叔這一支集中住的院子叫什麼,他說十字兒哩(音),我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名字,而且,這一塊就沒個十字路口怎麼會這麼叫?他解釋說從東牌樓到原供銷社以東一段路原來是石頭鋪的,我立刻明白了是石子路(套),這條路我們都是很熟悉的,只是不在附近住而不知習慣上怎麼叫,心裏忽然亮敞多了,這不僅解決之二名稱難題,而且,讓我想到很多。

我首先想到,最近,有河北邢臺沙市陳姓移民後人來尋根,他們十二個人,開三部車千里迢迢來洪洞,先後去了萬安、宜家腰、明姜陳家莊、東梁、石橋、石址、汾西陳道青,咱們陳村等多個有陳姓人的村莊,查家譜看墓碑,尋找先輩住過的村莊,令人感動。 

  他們有緣聯繫到我,在賓館見了面,我從洪洞移民講到陳姓來源,從洪洞鄰近陳姓分佈村莊講到山西陳姓幾大來源,爲他們建議了幾種尋找方法。     根據他們掌據的僅有線索,我告訴他們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回來看看洪洞就算到家了,幾乎斷絕他們的念想,也算安慰吧!

我知道所有移民遷出後,前兩仨輩大都是建家創業,等扎穩了根,立碑修譜時,對老家對記憶早就模糊了,口傳下來的也不是原汁原味了,加上口音與文化素質的侷限,對地名的記錄都不十分準確,大多音對字不對。特別是現在大部分家族都沒神祉家譜,時間久運五六百年了,從遠遷之時起,物理人物,多有變動,老家就很少記錄相關信息了,怎麼可能找到人名地名,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給我留了電話,加了微信,請求我若發現類似村莊和人名一定告訴他們。後來,我聽李清說是他從石址村帶着去的咱們村,當然,一定是無果而返。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那天,我在高德地圖搜尋賞峯頭與上樹垣村正確名稱時,在伏珠村北發現十五溝(莊)名時,就是現在回坡底煤礦處,曾住幾戶人家,歷史上我先祖曾在伏珠一帶開煤窯,應該有多處居駐的山莊臥鋪,就象本村紅子溝、安安莊一樣,今人早不知曉什麼人住過了。我忽然想到尋根人員去過石址、石橋村是帶有十字的村莊。再次聯繫到他們,經確認,他們的尋找的村莊叫大十字村,始祖陳廷柱三子,同長子名未詳留洪洞;次子陳強、三子陳紀遷到河北等正確信息。我聯想到我族十世有叫陳廷憲的,而十一世恰恰是單字名,如陳旺、陳增、陳卓、陳必等,與他們字輩排列十分吻合,且從明初移民時間推算,我們先輩在8世至十三世肯定有大部分人遷出,時間與字輩的相近,推測這不僅僅是一種巧合。   

今天,陳村村中東頭,石子道的叫法,在口音與寫法上的筆誤,很可能同他們的大十字村相同。我們不知道石字道修於何年何月,但路上石子的堅固與磨損光滑是有目共睹的,在歷史上這條道一定很有名氣的,在陳村人心中那一定神聖而非同一般。關健是這條路的周圍是我陳氏家族,據推斷我陳氏一般,這在宋朝末就來到這裏,石字道就是最早的居住地,時至今日同樣也是,老墳、老院子完全可以說明,或許最先來這裏與現在陳村的中心還有農田相隔,也就是兩個不相連的山莊,只是後來發展的相連到一起了,當時的村中心在泊池以北,石坡院、高樓院屬於人家焦閆兩家,因此,說石子道在當時就是一個村莊,相當堡子上和店裏,遷移的人很可能把習慣叫法,當作自己的村莊,如此想來,時間、地點、人物完全可以說明是從陳村遷出去的,只是家譜中沒有陳廷柱及其子弟的記載,無法印證而已。

可見尋根之路,所其苦,何其痛,因此,修家譜根本馬虎不得,因爲,她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只解決具體的簡單的問題,如介紹一個人要有生辰等簡要情況,包括墳墓等等。而是要站在歷史角度,解決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是誰的終及哲學問題,纔會讓人可讀可鑑,啓發心靈知慧,團結友善,激發後人奮發圖強,狀大我族事業。  

修一部好家譜真的不容易,往往需要幾年或幾十年,需要幾代人的付出與心血。我們現整在修譜,人員初步分工後,我一直有一種擔心,擔心返回兩年來的老路,其實一切事情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解決心了的問題,一切艱難困苦,都會迎刃而解。憑藉陳村的文墨,我們只要用心用苦,傾己所能,一定會皆得所願。我也相信,憑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定會修出一部如譜,修心修己,爲後人留下一筆尋根追源,光前裕後的精神財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