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故事Ⅱ石破大院


石坡大院,是陳村現保存較爲完整的四合院之一,也是村中最古老的院落。村中的傳說原來是焦家的院落,陳村歷史上好象叫過焦家莊,可見焦家在陳村駐紮較早,焦員外的傳說故事應該在本鄉是家喻戶曉的,焦家的富裕與跋扈也是盛及一時,富裕達到汾西縣的第一,從陳村到縣城都有焦家的田地與商鋪,道路出資修,房產處處有;村內有多院,防範有高樓,還在村南高天嶺上建有廟臺戲樓,富甲一方,獨枝一秀。焦家員外霸橫更出奇,鄰近村首都低頭,員外不到場,萬事都得休,誰要敢不服,吃不了兜着走,焦員外在鄉里就這行情,當時鄉鄰都是默認。  

陳村伏珠一方在明朝之前,曾是焦家的勢力很強。後來陳家人的到來,漸漸破了他稱霸一方的規矩,也算焦員外自作自受,多行不義必自毖,逐漸敗落,至今在無一戶焦家人氏,前文多次提到焦家興衰不再細說,只說現在的石坡大院就是焦家大院,從宋朝起陳村原有焦柏閆三大姓,焦員外閆知州的勢力都非同一般,爲了保護自己的家產防盜防匪,都蓋了高樓大院,築就了地下網道。據傳焦員外爲了子孫不敗壞門風,不受飢餓,想了很多辦法,就在現在的石坡大院內,暗窯地道,甚至傢俱坑牆中都存了金銀財寶,心想子孫再無奈不濟,燒買傢俱,都能發現其中錢財,不至於餓死,可惜的是他的子孫連整個院子都賣了,根本沒有按他的計劃來,只能說,人算不如天算,聰明反被聰明誤,難以擺脫家破人亡的境地。   

焦家在村內有八九座院落,都在原二隊麥場周圍,現在已無法考究,但從高夭坡上的的將軍廟,戲臺等建築等推測,上世紀六十年代還在,現已蕩然無存,可以信其有。就目前存在的石坡大院看,周圍也是大院密佈,建造十分特別,一枝獨秀,特點衆多:傳統習慣上的四合院北窯,明三暗五,這個院的暗五兩個側耳窯,都是黑窯(有後窗),特別之處是兩耳的房窯沒有前窗,沒有普通的前圪臺與立爐,東西側窯直接同北窯連接,與東西窯和南廳形成了真正的四方形大院,這一點在陳村絕無僅有。在窯內有地道,還相互貫通,窯內上下串通,四通八達,外連出口密道。窯上有窯,全部磚漫,與高樓自成一體,嘹望外情,自成體系。大門朝東,紫氣東來,入門三拐,暗藏玄機,門上高樓,三層開外,遇有敵情,進破難開。大院居村中,風脈中線開,一家佔乾坤,在衆多院落中可以說鶴立雞羣,尤其是高高矗立的門樓,雖然有些破敗滄桑,但仍不失爲村裏最爲標誌性的風景。    

焦家大院最終爲陳氏中門一支擁有,從現存大門外門樓的門匾看,爲陳氏中門第十八世陳魁亮在六十歲恩賜所題,耕讀傳家磚刻大字,蒼勁有力,時間爲乾隆柒年(公元1742年),可以推測早在明朝這座院落就是陳家的了,並養育了陳家最繁榮的一支,至今興旺不衰。難以考究的是,這座院落改進過多少次,改變了多少面貌,因爲家譜丟失,陳魁亮先輩的信息也已丟失,只知道其父十七世陳大貴,有四子,魁亮爲長,至今門匾已近三百年,保存十分完好。   石坡院自南向北一起相連的有三座大院,並且所有院落大門均朝東敞開,門前有路北高南低,原爲磚石所砌叫石坡,院子叫石坡院,這座院子三院之中,也稱內院,村人習慣把居住的人叫石坡上的。石坡院居村子中心線的中心,北面五嶺環抱其中,正處在中嶺延伸線的中間,左右峯梁相擁,南方前堂地面平敞開闊,有季河彎繞,面朝南山高天嶺,峯嶺圓潤,形如筆架,宛如坐佛,佔盡了風水之奇,天時地利,但終究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終要人的修爲,人的德性,纔可以長久發展,這纔是人與家庭乃至國家社會長久發展根本。

石坡院從建築構及所用磚瓦,至少有五百年的時間。無論叫焦家大院,還是石坡大院或陳家大院。它畢竟養育了陳家十幾代,有着陳家人的歷史記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裏住着陳家幾十口人員,而且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如今雖然,大多數人已搬出遷移,破敗不堪,南廳早已拆除蓋窯,窯上小窯坍塌所剩無幾,都整體結構尚所完善,門上高樓依然矗立,磚漫的院子與窯洞還十分完好,可以住人。雖然不是陳村最古老的院子,卻是保存最完好的院子,具有明清代表性的建築構造,有着陳村獨特的文化遺存和標誌性的歷史特性,有人們難以忘懷傳說故事和紀念,好在現在的主人陳明林,思路開明還戀舊,正在竭盡全力修繕恢復原貌,相信此院定會重放光芒,爲陳村人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與感受,它也將成爲陳村最有研究價值的院落,成爲文墨陳村人的永遠驕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