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個實現非暴力溝通的萬能公式,讓你再不被語言傷害 識別暴力與非暴力溝通 學會用這個萬能溝通方式 寫在最後

你有沒有感受過來自語言上的暴力?

“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希望你不要介意。”高中時期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喜歡說這句話的同桌兼室友。

每當她說出這句話,我就會對她接下來要說的話特別牴觸。

“我覺得我學得比你好,我的成績應該比你高,爲什麼你考得比我好呢?”

“我覺得你穿這件衣服真不好看,你的小腿就像個蘿蔔。”

“你的英語發音真爛,你快別開口了。”

“……”

這是記憶裏小小年紀的我第一次在一個人身上明確感受到語言帶給我傷害,我卻不知道如何反擊或者防止。

她打着是我蕞好的朋友的名義,用語言一次次地攻擊我,增強我的不配得感,使我越來越自卑。

除了語言,冷戰和背後中傷也是她善用的武器。

20多歲的我才終於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叫做“暴力溝通”。

皮拉爾·德拉託雷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指出:所有會讓他人疏離我們的溝通行爲,即使主觀上並非我們的本意,都被稱爲暴力溝通。

無論這句話或這件事你有沒有說、有沒有做,哪怕是出於好意的,但只要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導致對方防備、疏離,其實都是暴力溝通。

而任何讓他人感受到關心、尊重、理解的話語和行爲,無論我們是否說出口,是否付之行動,都是非暴力溝通。

多希望當時十幾歲的我可以讀到這本書,學習到如何在和他人的交流中通過非暴力的方式設置限制,既不爲難別人,也不委屈自己。

《非暴力溝通》可以說是溝通領域的經典,無論是學習親密關係如何處理還是日常交際,都繞不開這本書。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書籍重點並不是非暴力溝通的概念和理論,而是將更多的內容紮根非暴力溝通的練習——獲得實踐和經驗上。

缺乏實踐和經驗的溝通方式學習,就像是無根之木,終究很難運用到現實中。

識別暴力與非暴力溝通

必須承認一點:別人有可能對我們進行暴力溝通的同時,我們也可能對別人進行了同樣的事情,只是我們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而已。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識別暴力:深入剖析暴力的結構,識別那些可能會傷害到別人的部分。

書中指出了幾個暗含暴力的重要因素:

評判

要求

比較

利誘

懲罰

歸咎

佔理

以偏概全,非黑即白

不是所有的“爲你好”都能真的讓對方感受到開心和溫度。

以我自己爲例,奶奶一直認爲考公務員或者考編,對女孩子來說纔是好的選擇。

於是她會經常打電話來:評判我現在的生活,將我和別人做比較,說她是對我好,要求我一定要去考公或者考編。

這樣的溝通方式其實就暗含了暴力溝通中的:評判、要求、比較、歸咎、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等因素。

而回到我跟奶奶的溝通迴應時,我發現自己有敷衍的成分;有時也會藉着自己已有的認知,覺得自己更佔理,去迴應“反擊”;而身邊考研考公的聲音過多,讓我也開始“叛逆”起來,也會去評判不同的工作、不同人的理念……

那麼我在溝通中其實也包含了暴力溝通中的評判、比較、歸咎、佔理、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等因素。

能夠識別暴力溝通是擺脫它對自己影響的第一步,也是擺脫自己暴力溝通的第一步。

當我意識到這樣的溝通方式對我造成傷害時,我就會減弱這些話語在我心中的能量,自然也就減輕了它對我的負面影響。

而當我意識到我的溝通方式也對別人造成傷害時,我開始學習避免自己在下一次溝通中用這樣的方式傷害別人。

學會用這個萬能溝通方式

在這本書裏,皮拉爾爲我們提出了一個實現非暴力溝通的萬能公式:

看清事實、識別感受、發現需要、提出請求。

一、看清事實

我們要分清是哪些事實刺激了我們,學會在情境中識別事實。

從事實中剝離我們的評判、揣測、意見、情緒,只留下中立的事實。

比如說:你和兩個好友一起喫飯,但他兩一直在聊天,沒和你交流。你覺得他們在孤立你?

在這個例子裏, “三個人一起喫飯”是事實, “另外兩人一直在聊天,沒和你交流”是有待搞清楚的情況事實——是否被誇大?是否有原因?

而“覺得他們在孤立你”則是感受。

二、識別感受

關於感受我們一定要明確一點:我們的感受是來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外界。

在第一步的事實中發生的情況只是來自外界的刺激

感受到被孤立,所以有不安,害怕,悲傷的感受,這些都是我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時的感受。

第三步就是發現你自己的需要。

三、發現需要

其實我們有一些共有的基本需要,比如馬斯洛需要層次提到的5種基本需要,或者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需要。

分清楚自己是哪種需要沒有被滿足,才能指導自己接下來的行動。

四、提出請求

最後一步中的請求和行動分爲兩方面:

一方面是自己對自己的請求和行動,另一方面是自己對他人的請求和行動。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一定要有滿足自我需要的能力。

我們要明白:他人無法直接滿足我們的需要,只能幫助我們。

我們能夠自己滿足自己的渴望和需求,就不要依賴於其他人。

如果你把你的需要完全依賴於他人的話,那麼就越容易在他人的那裏感受到“未被滿足”。畢竟,每個人的優先級,都是自己呀。

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自己對話。做完這一步以後,再根據你的需要和想要設的限制,和他人進行非暴力溝通。

寫在最後

學習非暴力溝通是我們一生的功課,只通過一本書的閱讀很難一勞永逸。

我們和他人的關係,歸根到底其實是我們和自己的關係。

不斷嘗試和實踐,找到自己的需要並滿足它,才能讓自己在溝通中減少受到傷害和傷害別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