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與圓滿

東方不只是講一個形狀的圓。“圓”的相對是殘缺,月亮從初一開始慢慢變圓,它就是由缺憾到圓滿。我們對於圓滿的盼望,其實是對於缺憾的一個補償吧。

所以不管是上元節、中元節、中秋節,我們都一直在紀念月圓這件事,也提醒大家好好的把握珍惜團圓、圓滿。

圓滿並不是一個圓永遠固定的形態,而是一個願望。因爲我們看過太多的遺憾、缺憾,所以心裏面纔會對圓滿有一個盼望。

剛好在中秋之後聊圓滿,希望能夠讓大家對於中秋有一個不同的紀念吧。

中秋節看着月亮,我的腦海中不知不覺就會浮現起詩句。當然最有名的就是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些詩句是寫給他弟弟的。蘇軾跟他弟弟感情非常好,但是中秋夜晚卻不能團聚。所以蘇軾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已經傳唱了千年之久,它簡單到幾乎沒有一個字讓人不懂。他覺得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都是最簡單的。“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非常的簡單跟大方。

尤其是後面,他用了一般詩人不敢用的最通俗的語句,就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每個人都知道月亮每個月有陰晴圓缺,有時候亮,有時候不亮,有時候有缺,有時候又圓了。

它是在變化當中的。我們盼望的圓,三十天內可能只有一天出現,大部分都是缺,或者陰天根本看不到月亮。

人與人能夠相聚相處的時間,也非常的可貴,他們都考取了功名,在外地做官,不可以在一起了,忽然就有了好大的遺憾。蘇軾是爲弟弟寫這首詩的,也特別意識到人有悲歡離合。

原來人生能夠相聚的時間是這麼短啊!如果不好好珍惜能夠在一起的時間,那麼是多麼大的遺憾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在最後有非常簡單的一個願望:不管我們分離多麼遠,希望大家都健康平安,沒有病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