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爲了完成作品,以家爲囚牢進行自我軟禁

 

1802年2月26日,維克多·雨果(1802-1885)出生於法國貝桑松一個軍官家庭裏,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


雨果從小便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寫了大量的詩歌,曾以《頌詩集》獲得路易十八的賞賜。隨着自由主義日趨高漲,雨果的政治態度逐漸變化,他與浪漫主義文藝青年繆塞、大仲馬等人組成“第二文社”,開始明確反對僞古典主義。在以後的日子裏,他深知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開始創作了大量揭露現實的作品,其中以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最爲出名。


作爲法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政治家和文藝理論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在漫長的歲月裏,雨果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喜劇和小說,他的作品大都是批判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罪惡,反對貴族和教會專治,描寫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對整個19世紀的法國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般來說,如果截稿期比較寬鬆的話,雨果經常會在夜裏沿着巴黎的街道散步,同時在心裏草擬詩歌、對白和散文。


他特別愛散步,即便曾經在散步的時候遭遇扒竊,依然樂此不疲。


如果截稿期比較緊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時候雨果就以家爲囚牢,把自己軟禁起來,變成一個妥妥的囚徒。


寫《巴黎聖母院》(又名:《聖母院駝背》)的時候,他就是這麼幹的。


那會兒離交稿時間就剩幾個月了,如果不能按時完成,每遲交一週,雨果就要付一千法郎的罰金,出版商表示已經兩次放寬期限,不會再讓步了。


於是,雨果決定畫地爲牢,並採取了一系列極端措施促使自己努力寫作。


首先,雨果買了一瓶新墨水,以便爲接下來的馬拉松式的努力做準備。


其次,他決定放棄他所鍾愛的夜間散步(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犧牲)。爲了避免任何外出的誘惑,他將他的衣服鎖起來,只留下一個灰色的大披肩。他買了一件一直可以到腳面只適合在室內穿的針織衣服,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它就充當了雨果的工作服。


他從早到晚在他的房子裏埋頭苦幹,只在喫飯、睡覺、以及晚上與朋友共度寶貴的時光時中斷一下。這些來訪者是被嚴格限制過的,所討論的話題不能遠離他正在寫的書,因爲他們的娛樂經常包括一項活動,那就是由雨果朗讀他最新完成的一些篇章。


當然,雖然是把自己鎖在室內,雨果倒也沒有完全自我封閉。無論季節怎樣變化,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他也總會打開一扇窗,藉此與外面的世界保持着有限的聯繫。


他是1830年秋天開始寫這本書的,1831年1月,他完成了這本書,比截稿日期早了幾個星期,整整用完了一整瓶墨水,因此當時他本來是想給該書起名爲《出自一瓶墨水》的,但最後還是敲定爲《巴黎聖母院》,爲了突出故事中的駝背,美國版命名《聖母院駝背》。


1855年,雨果搬到格恩西島,在那裏買了一棟舊宅邸,度過了十五年。史詩般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便是在這段時間創作的。


在這裏,他保持着不變的工作規程。每天早上,很早醒來,用冷水洗過臉後,就坐下來寫作,一連要寫上好幾個小時後再喫午飯,然後會花幾個小時運動。


他有個養生法則,就是一陣高強度的跑步後,在大海里裸泳。


他的書房不僅有三面牆都裝着窗子,還有一個玻璃天花板,所以視野極好,周圍的風景盡收眼底。


他的習慣還是沒變,還是總會開着窗戶。


在房子裏,他總是經常來回走動,就像一頭被關在籠子裏的獅子,這是他在構思他的作品。對於雨果來講,移動着的他思維更活躍。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隨着身體每走一步,他便朝故事、戲劇或者詩歌的下一行前進一點。


雨果1802年出生,1885年去世,在人世八十三年,經歷了帝國到共和的過程。法國總統儒勒·格雷維爲雨果舉行了國葬,超過兩百萬人蔘加了葬禮遊行,將新整修的d'Eylau大街(巴黎第二長大街)改名爲雨果大街。


1959年,法蘭西銀行爲了紀念雨果,將其頭像印刷在5法郎面值的紙幣上。紙幣正面背景爲安葬雨果的先賢祠,背面背景則爲其生前居住過的孚日廣場。


羅曼·羅蘭曾說過如此表揚雨果的話:“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