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話題--父母愛情

父親又一次給母親打來了電話,頻率是一日三餐的量。

通話中的內容無非一如既往地陳詞濫調:“......上次你包的餃子喫完了,啥時候回來一趟,家裏的狗今天早上跑出去了,怎麼叫都不回來,它就聽你的。我越攆跑地越快......”

“......今個回來得早,冰箱裏啥都沒有,我也咋不餓就不吃了......”

“......昨個晚上半夜就醒了,想找你說話來着,纔想起你不在家了.......”

“......這兩天胳膊疼,東西都提不起來了,不想喫飯,回來就洗洗睡了。”

“.......你上次給我買的那個老藍色的T恤放哪裏了?我沒找着。......”

“......今個沒找到人說話,和咱家的狗聊了一陣......”

“......家裏的小麥快熟了,你啥時候回家,我去接你......”

“......前院的小風說快學校要放假了,你就可以回來了吧......”

“......”

這與我印象中的父親格格不入。

用現在的話來說,父親是個大男子主義有點重的人。記憶中,只要母親在家就沒有見過他進過廚房,洗過衣服。聽母親說,他們剛結婚的時候,父親燒鍋都不知道啥時候鍋開了。

當然,我們更沒有見過聊日常生活瑣碎事情的父親。

而電話這頭的母親則會邊認真地聽着,面上露一種區別於面對子女的神情,精氣神氣了很多,用略帶嫌棄的口吻回道:

“......誰叫你平常喜歡打它了,不咬你就不錯了.......” 。接着還會告訴父親怎麼做,我們的土狗才會乖乖回家。

“......當初不是嫌棄我做的飯不好喫嗎?現在變口味了?.......” 即使這樣說,母親也會讓不太會做飯的父親買什麼東西最適合他。

“上次回家不是給你說了嗎?給你買的衣服都放在大衣櫥左下角的櫃子裏,你去那找找。”

“.......”

口氣一如既往地不耐煩,但是從母親的日常行爲來看,她還是期待父親的每次電話的。

講電話的母親沒有了面對孩子時,耐心中帶有小小的拘謹的神情,這時候的她是自信的,言辭是隨意大方、揮灑自如的。

雖然兒女一再強調這裏也是他們的家,即使家裏的首付也是父母辛勞一輩子的結果,但是父母在兒女的家裏還是一如既往地放不開。

母親在外帶孫女已經有三年了。在這幾年裏,母親只有在過年國慶麥收的時候纔會回家。

雖然老家離兒女工作的地方也不遠,但是母親暈車,每次暈車都要難受個一兩個星期。在這之前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我們那裏的縣城了。

每每母親回家的日子,就是父親最高興的時候。而這也是母親最勞累的時候。

每次回家打開門,迎接她的永遠是一地亂七八糟的東西。院子裏到處揚起的灰塵,客廳裏隨處擺放的衣物,臥室裏睡得不見顏色的牀單被套,以及廚房裏永遠雜亂無章的鍋碗瓢勺......

有一次更誇張。母親在回城的那天在案板上切了個白菜說包點餃子放在冰箱裏。被其他事情耽擱了沒做成。等過年前母親回家時,那個白菜還在案板上直挺挺地立着,上面插了一把刀,而案板早就發黴長斑了。

所以,每每回家的第一天,母親就會開啓了大勞動的模式。

相對父親來說,這一天也恰恰是心情經歷了一陣低谷期的一次飛漲。

當母親在家時,回家有熱飯喫,衣服有人洗,在母親離家時,他所瘦下去的體重也在慢慢地恢復中。

每每和母親閒聊,她都會說回一次家比帶孩子還累。這時候我們都會勸母親能不回去就別回去了,她太慣着父親了,可以讓父親鍛鍊下洗衣做飯,不能什麼事情都依靠着你。

母親雖然嘴上附和着我們,下次回家時還是會再一次給家裏來個大清掃,如此幾次我們也不說了。

現在回想起之前說的話,不禁捂臉汗顏,母親又何嘗不是在慣着子女呢?

一直讓我們不解的是,既然父親四體不勤,爲什麼母親還慣着他?回家就喫飯,飯後碗一推啥事情沒有。而母親也不會生氣。

母親是個性子比較急的人,每每做事情都想着立馬把它做好,而父親卻恰恰相反,幹事情不緊不慢,是那種廚房着火都不急着滅火的人。

小時候,每每母親因爲某件事情大發雷霆時,父親都會默默不說話。等母親氣消了又會慢慢給母親講道理。

在家裏,母親似乎是急先鋒,什麼事情都要立馬落實有成效,而父親似乎是老持穩重的將軍,什麼事情該做做到哪一步都會有明確的想法。

家裏大事小事兩人有商有量,即使偶爾有分歧,由此產生的冷戰也是單方面由母親發起的。父親似乎一直在由着母親的性子來。

小時候還會見到母親氣得跳腳,父親巋然不動的場景,在我們長大後也看不到了。

隨着時間的流逝,父母的相處也變得越來越默契,也越來越平和了。

有時候我不禁反思:夫妻相處,難道就必須要求家務平分纔算公平嗎?

就像現在調侃的話:“現在哪有不會做飯的男生,你都不會做飯還好意思娶媳婦?”

這樣就是正確的嗎?

夫妻相處,講究的合適?既然雙方都認爲合適了,爲什麼還要求那些雜七雜八的怪條件呢?

我從沒有見過父母說過我愛你, 他們也沒有過過一次七夕情人節活動,他們相處了大半輩子,可以預見地會白頭到老。

父親會在外地的時候給母親打電話,不讓她焦慮失眠。

父親會睡前把熱水瓶拿到臥室,因爲母親睡前會喝水。

父親會在母親生病時,想方設法做母親愛喫的東西,即使東西燒糊了,而且不止一次。

母親會在早飯前倒杯溫開水提醒父親喝下,因爲父親血壓高,每天都會在醒來時提醒父親量血壓。

母親從來不會問父親要生活家用,家裏的錢財都在她那裏。

母親遷就不會做家務的父親,讓他回家喫飯睡覺,這不就夠了嗎?

網上一直流傳着這麼一句話:“真正能陪我們到老的人,是我們的愛人。因爲父母會離去,兒女會遠走。只有你的愛人會一直在你身邊。”

愛,從來不是張口而來的“我愛你”,也不是過節應景式的幾個紅包,它是要經過時間的洗滌,光陰的沉澱,這樣的“愛”才更感人,更讓人信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