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学生的不公即是对所有学生的威胁

我在昆明进了一个老乡群。故乡乐山发生的许多事情,很快便会传递到千里之外的昆明。比如昨天,乐山一所小学三年级的家长,因为孩子在学校,因为一篇作文没达到老师要求,一共改写了七次仍然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老师同时又是班主任,竟然“在班上当着学生的面打了该学生。”紧接着,在听写作业的时候该学生又找不到听写本,班主任老师第二次打了该学生。放学前,班主任老师又再次打了学生一顿,上一堂课,班主任老师打了小女生三次。

这一段消息看得我胆颤心惊,仿佛看见那凶神恶煞的班主任的巴掌打在我的脸上。

学生家长怒不可遏,直接找校长告状。校长让家长填写了一份乐山市XX小学师德师风调查表。估计家长也是长期生怨,给班主任陈列了四大条,其中第一条️️包括五问题。说该老师从小学一年级上、下学期加寒假,让她的孩子交补课费,每学期4千元,一共四个学期,每年费用1.6万元,同时把参加补课的所有人员名单,补课的地点即班主任老师的家里一一列出。等等。

任课老师直接在家里为自己的学生办补习班,好像是不允许吧。我有一个战友的女儿是小学英语老师,她经常回家申请赞助,开玩笑威胁她老爸,如果不给赞助就要去办培训班。战友知道教育部门的政策,严禁在职教师在外有偿补课。

至于体罚学生,更是不允许。教育部早就给出了规定,三申五令要求老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体罚,即便学生有做错事情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学会宽容,不能够向学生动手。乐山这所小学的老师够胆大,偏偏不听,根本没有把教育部所给出的规定放在眼里。不知道有多少未来的英才,正待成长便腰折在老师的拳头和耳光之下,只留下一群没有个性温顺的羊⋯⋯

看到这里,我为这个勇敢的学生家长暗自叫好。在当下的环境氛围中,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果不其然,很快,昆明老乡群又传来这个学校三年级X X班的通知群,上面群情汹涌,原来,因为学生家长的实名举报,学校当即决定免去该老师三年级X X班主任的职责,另换班主任。

消息传出,这个班的通知群炸了锅。有的家长说因为班主任打了学生,就要替换班主任,这样对孩子们不好;有的家长直接喊校长,挽留老师继续当班主任;有的家长代表孩子,说打人的班主任老师是好老师;更多的家长直接愤怼被打学生的家长,认为是她小题大作,管教无方。更有学生家长喊话:“自己女儿不行,怪老师教不好,自己趁早转学找好的老师”。

我大约数了一下,发言的家长,不管是学生父母还是外公奶奶,绝大部分都是赞成继续留用原来的班主任,在他们心里,打人的班主任老师是那么的兢兢业业,受到许多学生的爱戴。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写的过一本书《论法的精神》,他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的是制度的逻辑;它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会幸免。

唉,面对这么多学生家长,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的心情。社会上对于老师的期望值非常高,因为他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正因为如此,老师的一些错误言行,会被扩大,个别老师的问题,也会被扩大到对整个教师群体的不满,这对于那些兢兢业业工作、关爱学生成长的老师,是不公平的。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是工具,是形式,育,才是本质。教育,应该是用一颗心影响另外一颗心,惩戒可以有,但是如果老师把这种惩戒当成了宣泄情绪的工具,这样的老师真的不配当老师,因为他会让孩子们恐惧。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哪怕没读非常多的书,只要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潜力,不断鼓励孩子,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小学从教多年的班主任说的。

“摧毁一个孩子特别简单,只要他三次打招呼,你都不理就够了”

摧毁一个孩子特别简单,只要他三次打招呼,你都不理就够了;想让孩子擡不起头,只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他,就可以了。

我相信,这是这个老师多年班任的切身体会,我祈祷,老师尽管这样说,但并没这样做。

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师的说法,并不夸张,的确如此。

英国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过关于一个实验:

刚开始,妈妈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随后,妈妈转过脸去,再回头用一张面无表情的脸面对孩子,孩子发现了,开始想办法引起妈妈注意,妈妈没反应,孩子开始焦虑,继续与妈妈互动,妈妈依然没有改变,最后,孩子彻底崩溃,大哭起来。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希望获得归属感,确认自己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份子,希望得到身份认同,觉得自己有用、被他人需要。

如果,一个孩子几次和老师说话,老师还不理,当他不存在,孩子不会去想老师可能忙或怎样,而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不被老师认可。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或老师等都以一种冷漠、敷衍的态度,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有存在感的,是不配得到爱。

一次两次或许没关系,但次数多了,那种被无视、被遗弃的感觉,真的会摧毁一个孩子。

自卑自贱、没有自信心、缺乏前进的动力的孩子,纵使老师再学富五车、教案再新颖,对孩子来说,又有何用?

再回过头来谈谈我对那些“群情激奋”的家长们想表达的,我们都渴望爱,包括一个学校班级成员的心声。我理解的爱“不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不是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这只是片面的“爱”,“爱”应该是提倡多数人利益的同时也保障少数人的权益,否则就可能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就是“以多数人的名义镇压”。在一个民主法治社会,每个人的权利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使多数人的利益受损,但同样的,不能为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而使少数人的合法权益受侵害。

我为那位敢于直面班主任暴力的家长鼓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