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学生上一半课,崩溃大哭

我前阵子看到一个视频。

一个老师在公开课上讲着讲着突然哭了。

看了评论跟文案大概清楚事情的原委:这个老师前几天通宵备课,熬夜练习,结果公开课当天被学生挑衅,下面坐着好几个准备评分的教导主任以及领导还在盯着看看这位老师如何处理。


这位老师像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的骆驼,在各种摄像机下直接情绪失控。


中国现在最差的就是教育关系和医患关系,劝孩子不做教师,不学医似乎是一种社会共识,老师和医生,在这个社会上已经变成服务行业,但是服务了,却是赔了笑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有时候觉得年纪大一点的中国人打从骨子里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感动的悲壮感。


我自己是因为对写作的热爱而成为一名线上的写作老师,我没有公开课的压力,也没有各种所谓的“教学指标”,可是我发现,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我可以在自己的课上我可以游刃有余像朋友一样的姿态去对待我的学生,只坚持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因为我而喜欢上写作”的初心,就能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轻松自由发挥。


如果换作我去做一个应试教育的老师,规规矩矩的正编老师,也要承受公开课的压力,各种高要求的数据指标,在高压要求下,我的课或许也没法轻松快乐去上。


当代小孩学习有不断内卷,成年人的世界的压力更为沉重,即便出去玩,放肆大笑之后,总被种危机感席卷,中国人会想,我现在的开心是用多少钱换来的,这几天的放松需要工作多少天才能弥补回来,如果不出来玩,省出这些钱,存起来可以做多少更有意义的事。从来得不到精神上纯粹的松弛。


2

有人认为,松弛的家庭关系来自于金钱给的底气。因为有不错的物质条件,才能在一些事情发生时处变不惊,用钱来解决。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松弛感不仅和钱相关,更与一个人的性格、心态、成长环境紧密相关。


“和钱没关系,我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我妈经常跟我跟妹妹说,父母能力内能给你们的都会给你们,但是你们永远不要去跟他人攀比,永远比不完也是比不了。”


“我从小也不是学习的料,我小时候跟我爸在天台,每天晚上看对面邻居一个女人每天打骂自己的孩子,我爸开玩笑说如果考不好就要打一次,你不知道能活多久。”


如今成长置身复杂的社会环境,跟现实交手的时候,儿时身上带的松弛感让我面临棘手事件或者面临令人难过的负面情绪的时候,我反而拥有了一种“钝感力”,这种“钝感力”让我遇事能沉下心恢复理智去面对处理。


我们给予他人的种种显化,本质上就是无价的礼物。你送给对方再昂贵再美丽的物质,都比不上你对他人内心的正面影响。


所以,某种层面来看,松弛感不仅是一种结果,还是一种状态,折射出我们看待人生的态度,也影响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与处理事务的方式。一个拥有松弛感的人并不会被焦虑的情绪裹挟,而能在遇到事情时保持稳定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人身体的变化是不可控的,感觉人越年长越需要神志清明,内心单纯清澈,理性明晰,否则没有可能抵挡得住各种变化带来的冲击。


3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我也想松弛,但谈何容易?


是的,生活的压力从未消失,当代教育实施双减,应试教育下学位竞争紧张,焦虑隔段时间就席卷而来,为人父母,我们总是在崩溃与反思之间反复挣扎。


“下班回到家,看到客厅满地狼藉,到处都是孩子的玩具,洗衣机里有待洗的衣服,洗碗槽里有一大堆待洗的餐具,催促很多次让孩子去做作业,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一刻,我真的无法松弛,只感觉整个人的神经都绷紧了,真的怀疑自己为何要生孩子。”


董宇辉他说:“哪有什么避风港,风来了我就慢慢走,雨来了我就靠边走,打雷了我就捂着耳朵走,我一个人走了好久好久…


我想把孩子教育好,也想把父母照顾好,还想把婚姻经营好,我更想挣很多很多的钱。我想什么都顾好,我什么都没顾到。上有老,不能常伴左右;下有小,无力伴其成中有伴,无心好言三句;外有友,却不能一醉方休。”


其实,松弛感从来都不是一种要求,我们不需要强颜欢笑、故作平静,也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它。它更像是一份期待,期待着某一天我们能与自己和解,不再被焦虑所捆绑,而是能接受身为父母的局限,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也接受生活原本的模样。


当我们跟自己说没关系,那一刻,我们才有机会一窥自己疲惫的内心,卸下紧张好好爱自己。当我们跟孩子说没关系,他们便感受到我们的放松、温柔,爱将在他们内心蔓延,这会形成他们人生的底气。


4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


我跟朋友有一天心血来潮,说想去我们这里高档住宅区走走,那里绿化做得挺好。


我们坐在亭子底下,感受着夹杂兰花清香的微风,朋友说最美的风景,是晨起沐阳光,晚来观星月,落笔即烟火清欢的随遇而安。


突然听到楼上不断传出夫妻吵架的声音,一开始是尖叫,续后是号啕大哭,好像女人摔东西玻璃破碎的声音导致把小孩也吓到一起哭,在此处能居住的人大多经济状况是不错的,但这些场面告诉我,情感的满足与健全,与住什么样的房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并没有关系。


关系考验人性,大多人即便成年也内心深藏匮乏。关系逼迫人现出原形。得到一个合适妥当的伴侣,需要福报相当。想保持一段长久的自由的关系,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慈悲。


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个很深且稳固和爱自己的基础,才不会把爱自己的责任放在伴侣或家人身上。放下对他们的要求,你才能够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爱。


婚姻是一场修行。浪漫时,琴棋书画诗酒花;落地时,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们回去吧,太吵,不适合散步了。”


“嗯。”


苍凉夜色疲劳意,静谧江天厌倦声。


深呼一口气,放松点。


也许那些被我们误解的虚度时光,才是生活的本质。

* 作者 | 娴哥。遇见李菁签约作者,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慈怀讲书人,《竹海文艺》签约作者,语林签约作者,写自己想写的文,见自己想见的人,不谙世事,依然抱有勇敢与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