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氣從哪裏來? 1 2 3 4

1

先給大家講上一個故事,有一個木匠在幹活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手錶給弄丟了,等他回過神的時候發現滿地的木屑,於是他慌忙地開始在地上去尋找。


找了大半天也是沒有找到,於是就叫來一大羣工人一起來尋找還是找不到,這個時候天色也漸晚,他就讓這些工人們們回家去了,自己也就收工了。


過了一會兒時間,他的小兒子手裏拿着丟失的手錶走到工人的面前。


工人一看非常的開心,激動地抱起來小兒子親了好幾口。


“寶貝,你是怎樣找到的呢,我們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


小兒子說:“我就趴在地上認真的聽手錶走動的聲音,順着這個滴答、滴答的聲音就輕鬆的找到了手錶。”


“你還能聽到手錶的走動的聲音?”


孩子使勁地點點頭。


“這個聲音可清晰了。”


故事講完了,大家覺得孩子和大人的區別在哪裏呢?


其實本質就在於孩子的心是靜的,大人們的心是浮躁的。


一個浮躁的心怎麼可能把事情辦好呢。

2

《大學》裏面有一句話是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一個人懂得停下來纔會獲得一份定力,有了定力內心才能冷靜下來,冷靜然後才能平心靜氣,平心靜氣然後才能仔細考慮,考慮之後纔能有所收穫。


這一份靜說到底還是要從你內心來求,只有心沉靜下來了,外化的行動纔是更加理性和接近道的水平。


現在回頭想想自己見過的那麼多非常厲害的老闆們,他們身上都是有一份特別力量,它就是靜氣,我覺得這樣的人非常有魅力。


蘇洵在《權書·心術》有這樣一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意思是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臉色不變,麋鹿突然出現在身邊但眼睛不眨。


這句話裏面包含一份鎮定自若,沉着冷靜的力量,這份靜氣是內心的一份篤定和自信,也是人生的一種寧靜致遠的境界。

3

我們看一個人的內在高度更多的時候是看他在處理一些事情時候的一種態度和行動。


特別是越是吵鬧越是複雜越是失控的局面,人內心反而要越是冷靜。

特別是能夠當領導的人,身上一定要具備的就是這一份每逢大事有靜氣,決勝千里之外的一種淡定。


我非常欣賞我的一位領導,可以說是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我這位領導不到五十歲,但是身上有一種特別穩,特別靜的氣質,他喜歡喝茶,他這個人就像品茶一樣,越品越有味。


你永遠看不到他會急躁,他會生氣,即使有時候團隊人員當着他的面爭執起來,但是你永遠不會激怒他。

他永遠是一種雲淡風輕的狀態,但同時流露出一種不怒而威的磁場,這也是一門藝術和境界。

我想這也就是爲什麼人家可以當大領導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4

還記得《三國演義》裏面的空城計的典故嗎?


諸葛亮在和司馬懿兵鋒相對的時候,諸葛亮內心要有多麼的靜才能不談錯一個音符。

兩個高手在相逢的那一刻,是心與心的對話,是神與神的會晤。


上學的時候,我就在自己的書桌上貼了兩個字就是靜心。

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把這兩個字理解到位,但是我知道它非常的重要,我一直在它的邊緣轉圈就是沒有真正意義上把它內化了。


一顆浮躁的心怎麼能成事呢?

我準備再用十年的時間把自己真正意義上沉澱成一位靜氣十足的大人物。


靜氣從哪裏來?


豆豆在《遙遠的救世主》中說:“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份頓悟裏有我要找的答案。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