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女儿学校简报想到:肯花钱就算富养吗?

女儿学校每周都有一份简报(newsletter)会发到家长邮箱,介绍各年级方方面面的新闻和信息。我基本都会大致看一下,偶尔在里面看到女儿的照片或作品也挺开心。

今天不妨截图一些简报内容分享一下,看看一所普通的澳洲公立中学的校园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学习考试方面的内容我就不截图了,因为占简报比重不多,也没啥成绩排名可公布,就是介绍比如几年级的某某课本周学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再配上课堂照片。

简报里比重最多的,是学习以外的各类活动,而且看起来都相当专业,挺让人佩服的。

看简报时,我常感叹:这才是人生的朝阳应有的多姿多彩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有活力和创造力,最该尝试不同领域以发现天赋和兴趣所在,最该勇于自我挑战。在这个重要又美好的人生阶段,成天只围着考试和成绩转圈,是多么可怜。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说身不由己,说我这想法太幼稚不接地气。

可是,时代不同了,上大学不再像以前那样难了,也就不再是高素质和高知识的代名词了。现在就算中学生也不见得素质和知识面就比大人差。大学里不教素质,所以哪怕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也不是素质高的保证书,相反,高学历犯起罪来更可怕。

别说在澳洲是蓝领工人挣钱比普通白领多,就算在国内,上个大学出来也不见得就能比蓝领工人强多少。若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跟随大众去挤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并非明智的选择。

只要好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在身,至少谋生是可以的,最好同时又是孩子感兴趣和擅长的方向,这样才能在一个技术领域内越钻越深,将来能成为技术骨干或技术型管理人才或自己开厂创业,这些都是更容易更愉快的光明之路。

何况,人生的幸福和成功,衡量标准从来就不光只有金钱和地位。很多有钱有势的人也并不觉得幸福。如果活到为人父母的年纪还没看透这一点,真是白比孩子年长几十岁了。

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富养?

是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吗?是花钱带出去看世界多长见识吗?是上贵族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吗?

是,也不单纯是。

富,可不光指金钱和物质的充裕,还有精神和心灵层面的。

物质上的富,肉眼可见,肯花钱就行,只要能挣钱没啥技术难度,当然失去也容易。

精神上的富,一眼看不出来,但想做到必须用心,还得有足够的眼界和高度。做到不容易,却绝对经得起时间考验。

若让孩子自己来选择,恐怕他们更愿意选择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开启和规划人生。

大家一定会说:孩子懂什么,孩子太任性,孩子考虑事情不现实。

能由着孩子性儿的家长真的太少了。

而在我看来,由着孩子性儿去发展,这恰恰是最最难得的富养!

由着性儿,不等于不去规划人生,不等于不去学习和进步,更不等于选择了混吃等死。

我说的“由着性儿”,是真正以孩子为本,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兴趣和擅长,尝试和规划一个真正适合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还真就不信,人生的幸福就只有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光鲜工作这一条路?

能拥有视野宽阔、心胸开阔、思维开放的父母,实在是孩子莫大的幸运。都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儿,确实是。

今天闲话就扯这么多,下面跟着简报截图看个热闹吧。为避免法律风险,照片里所有人物面部都做过虚化处理,名字也马赛克了。

下图的year 9女孩儿(澳洲初中和高中不分家,都叫中学,九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三),在新州爱尔兰舞蹈比赛得了第五名,接下来会去外州参加全国比赛,有可能会代表澳大利亚参加世界比赛。

 下图十年级(相当于高一)的女孩儿,在体操多个项目中在州选拔中排名第一第二。



下图的高三男孩在悉尼市政厅接受了新州教育部长颁发的优秀学生奖。今早送女儿上学,车开到校门口时,女儿指着路上一个大男孩的背影说:“那个就是某某,得奖那个。我们以前还是朋友。” 一问才知道,七年级新生入校时,学校都会安排十年级的学生来一对一地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因此,女儿认识所有十年级的学生。当时的十年级,现在已是高三毕业班了。

在成就介绍中,重点强调了他在学生会和各种协会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只看成绩评奖。让我想起许多从政的官员之前都是在大学里积极投入各种学生组织的。

 下两图是高一至高三的学生在工业技术课中,手工制作的家具。

下图是绘画和雕塑。每周会展出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

小秀一下,下图的左上是女儿在美术课上的素描作品,素描并不是她最擅长的,但所有学生必须跟着教学计划走,那个学期的内容是静物写生,老师还专门带了好多道具,故意摆出复杂的层次和造型。

 下两图是艺术设计课上,孩子设计和制作的滑板装饰图案。能猜出哪个是我家娃儿的作品吗?

 不卖关子了,答案是:上图第一排第一个。

仔细看带帽男士身影正中有一个点燃的蜡烛,我猜会不会是为了纪念前阵刚去世的一个游戏播主而设计的。那是女儿挺喜欢的一个游戏主播,才二十多岁就突然死了。也让女儿有机会感慨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为了表达心中的悼念,女儿关着门在屋里,用小半天时间画了一幅油画。未经许可,我也偷偷放上来见笑,大家保密哈。

 下图是乐队表演。

下图是食品工业课上的作品。

学习也不都是枯燥的,学校会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寓教于乐。

下图是历史课的外出活动,参加了一个中世纪和古代中国历史日活动。

下图是科学课的外出活动,在大自然中学习科学。澳洲中学的科学课就是中国的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在低年级没细分就统一叫科学(science)。

 下图是地理课的外出活动。

下图是农业课的活动。

当时女儿执意要选这个学校,而放弃了我们给她安排的女子教会学校,就是喜欢这学校的小小农场,里面养着几只小羊呢。再就是这个学校都是一层平房,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旁边巨大的绿地公园树木茂密,感觉很贴近大自然,女儿说这让她感觉很放松舒服,高楼让她感觉紧张。

我想这是我遗传的吧。想当年在广州,我上班的地方在当时最高的写字大厦里,高得每天上楼还得换乘电梯。每天一下车,看到眼前的高楼大厦,走在西装白领们行色匆匆的现代街道上,我总感觉血压升高,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那时很羡慕老公的办公室,那时他刚创业,为了省钱,租在一个破旧的居民楼,连电梯都没有那种。

 下图是露营的照片。全年级在外集体露营三天。虽说是露营,其实住的是像宿舍那种双层架子床。和同学们一起过夜,想必给孩子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

 下图是给高二学生提供的急救培训,比如心肺复苏CPR、外伤包扎、休克处理等等。这个我今年也学过,在外面自己学是要花钱的,虽然培训只有一天,我觉得特别有必要。每个人都掌握最基本的急救知识,未来很可能会救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命。

 最让我感动的是学校对残疾孩子的公平对待和特殊照顾。

每个公立学校都必须允许学区内的残疾孩子来入读。可以入读普通学校的残疾程度界定有具体标准。

能和别的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上学,而不是残疾人的特殊学校,或许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会多些自信。

而其他学生也有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帮助,让平等和关爱的种子在潜意识中扎根。

每天早上都能看到有三辆面包车从学校开出来,是上门去接残疾孩子来上学的。因为要上下轮椅,所以必须是专门的面包车。我不知道这些是不是政府免费的服务,真是让家长省了很多事儿。

看下图,每期简报都有专门报道残疾学生们的活动。有球类运动、有体育比赛、有外出郊游等等。

 这,就是一个普通公立中学的日常。孩子们将带着这些美好的记忆毕业。看看高三学生的毕业典礼照片吧。

澳洲从小学开始,就有毕业派对,每人都穿着派对服装出席,男生衬衫西装,女生怎么漂亮怎么来。高中毕业生,外表看起来已经跟大人差不多了。希望他们都能拥有如礼服一样缤纷的未来!

(全文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