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三个月,这是推陈出新的季节,即生发之季,天地间充满生发之气,所以万物显得欣欣向荣;这个时间,人应该天黑即睡,早点起床,披头散发,衣着也要宽松的,然后在庭院内慢慢散步,保持心胸开阔舒展。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春天,经过一冬的能量积蓄到了一个临界点,然后就破发出来,这种无形的能量是通过天地间万物来散发的,所以万物得到了能量,然后就开始生长,因此这时候,就不要再给能量设障,所以要早睡早起,早睡才能保证白天有精力,然后头发也不要束,为什么要缓行?因为缓行有助于气血流通,但又不会干扰天地之能量的自然速度,如果强行快行,则就干扰了自然速度,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这也是不要给能量设障。另外不要杀生,为什么不要杀生,杀生者,就是中断生发之气,而不是让其生发。

如果违背了春天发陈之道,那会如何?就会产生堵塞,郁结,物别是肝系统。而肝系统产生结节,那冬天吸入的寒气就不能被驱散出去,生长气不能充至全身各地,这样到了夏天,生长之气就不足了,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这就是阴阳相结合),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就如果树,没有能量,当然果实就长的不好,良。因为获得的储备能量不足,冬天会再次发生疾病。

夏季,是万物生长最顶盛的季节,天气地气结合的时节,万物开花结果的季节,这个季节,是能量最足的时间,也是结果的时间,所以更加需要保持气机畅快,不能生气发怒,这样易伤心脏系统。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秋天就易得疟疾,冬天还会再次发生疾病。所以才有冬病夏治之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是消化不良而导致泻泄的疾病。

秋天是收获之季。但是能量快速消失的季节,寒气,而且是干燥之气开始盛行了。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差不多,保持神专安宁,减缓这个季节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冷、干之气,对肺系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保持心神安宁,平心气和,否则就易伤肺,为冬天准备的能量也会不足,冬天就会拉肚子。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开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气"指春夏秋冬四时之主气,表现为生、长、化收、藏;"清净"指安定、守常、逐渐之义,"天气清净"是指四时主气变化循序渐进循环不已,是常气而非变气.变气是客气系统加临主气系统形成的气交变系统,即下文的"天明则日月不明"."光明",即由微而著,日复一日,逐渐蓄积,以至盛极之意."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解释了天道渐渐蓄积升迁,永不停息,有天行健之意味.整句经文揭示了时空变化和因时因地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养生、防病治病的理论依据,从而也体现了中医的时间医学和生态医学特色.。

这一句总的来说就是要有规律,有秩序,而且是缓缓渐进的,且能持续不断的。这个是主系统,这是正常的状态。天气,这儿其实是天之气,不是我们现在人说的天气预报的那个天气。天道气运,是有明显的规律的,根据四时循环演进,由寒到热,由热到寒,这个有点象太极阴阳鱼一样,渐渐变化,循环不止。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这一句是承上一句,前面讲了,天气是有规律的,力量缓慢释放的,但如果变的没规律,哪怕是短暂时间的过分暴发,也会使日月失去光辉,甚至昼夜不分,使邪气充满天地之间,酿成灾害。因而,使流畅的阳气变得闭塞不通,沉着的阴气遮蔽住光明,出现云雾弥漫,而无晴朗之日,正常的雨露不能按时而下。地气不升,天气不降,阴阳上下不能交通,所有万物生长发育不能进行。这样,即使是巨大的树木也会死亡。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逆了秋收之气,太阴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泻泄等疾病。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锥,不亦晚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