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文閱讀的理論與實踐》內容梳理(第一章)

第1章,閱讀與閱讀教學:全文閱讀的出發點

第1節閱讀的本質追問

詮釋學的立場,閱讀就是讀者對文本的理解過程。

一、什麼是理解

(一)關於閱讀理解本質的不同學說

1.理解即接受。接受說認爲閱讀就是讀者從文本符號中提取意義的過程,以文本爲中介,作者傳達,與讀者接受構成了閱讀的本質關係。

2.理解即互動。認爲閱讀是讀者、作者、閱讀對象發生聯繫和相互作用的過程。

3.理解即建構。這一學說認爲閱讀理解絕不僅僅在於讀者對文本知識信息的獲取,更應該是讀者對各類文章主動的理解解釋與建構的過程,就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的過程。

(二)對閱讀理解本質的思考。

從接受說到建構說,可以發現人們對閱讀理解的理解是從以文本爲中心,向以讀者爲中心的滑動過程。

閱讀理解從本質上來說,應該是文本和讀者的雙向進入,也是二者意義的重構。

1.文本作爲難以獨存的主體,召喚讀者解讀。

2.讀者作爲沒有完成的主體,需要文本來豐富自身。

3.理解是通過不斷循環的視域融合而形成的意義重構。

視域融合是閱讀之前讀者的視域與文本所提供的視域之間的融合。

二、什麼是文本

(一)文本是理解視野下存在的對象。

(二)文本的構成要素:物質結構(內容結構語言)、作者、歷史背景和閱讀境遇。

文本作爲進入理解視域中的存在,超越了其物質存在,成爲物質存在、作者、歷史背景、閱讀境遇相互交融的一個整體,共同成爲讀者理解的對象。

三、什麼是讀者

(一)讀者作爲閱讀的主體。

(二)讀者在閱讀中建構自身。

讀者是在閱讀中逐步構建出來的:

首先讀者的錢理解是由閱讀所建構的,沒有閱讀也就沒有錢,理解沒有足夠的錢,理解讀者就難以進入某位新的文本。

其次讀者通過文本的閱讀進入解釋學循環,通過適於融合不斷髮現自身,不斷豐富自身,不斷拓展自己的意義世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自己作爲讀者才被構建起來。

最後閱讀打造了讀者的精神家園。

(三)意義建構的可能與侷限。

文本限定了解讀的可能尺度超過,這個尺度的解讀無非是讀着自己的獨斷和臆想。

任何衍義都必須以文本的本義或作者的原意爲基礎,沒有本義的閱讀實際上已經不能再成爲閱讀了,本以是衍義產生的前提。

四、對閱讀的新思考

(一)閱讀最爲重要的目的在於構建思維方式。

(二)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的相互對話、進入和生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