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內向的人,都可以做自己的開心果

我們所處的世界,對內向者而言,似乎總是不太公平。


特別是在職場中,性格內向的人即使順利進入職場,可能也會因爲所謂的“不合羣”而影響升職加薪,比較偏負面的社會評價,是所有內向者要面臨的第一重壓力。


有數據表明,人羣中大概有1/3的人是內向的人,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的外向者顯然是一個體量更加龐大的存在,內向者似乎成爲了“小衆“,不得不接受外界對自身的定義。


在人們普遍的印象中,內向者似乎是“不合羣的”,“奇怪的”,甚至是“沒有朋友的”和“心理不太正常的”,這些負面的標籤,不僅困擾着內向者,也給他們帶來巨大壓力,剝奪了他們很多的發展機會。

久而久之,甚至連內向者自己都覺得自己好像真的有問題,自我認同發生了動搖,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還有投資大師巴菲特,曾曾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性格內向,他們更喜歡獨立思考,更喜歡把時間花在閱讀而非社交上。


無論是實驗研究,還是現實狀況,都表明內向者並非一無是處。相反,只要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他們能創造出更加耀眼的成績。


雖然很多信息都在告訴內向者,不必過分焦慮,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內向者還是要面臨來自各方的誤解和壓力。


在內向者中,有一部分人不得不戴起成熟的面具,迎合別人,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可自己的問題和痛苦卻只能藏在心裏。


而這些人,也渴望做自己的觀衆,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假裝自己很外向》一書中,作爲資深心理諮詢師,作者指出:有些人表現出自己外向的一面,甚至假裝自己很外向,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是不要否認自己的內向,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裏,更不要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


對於內向者來說,怎麼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更好融入環境呢?


作者給出了3點建議:

1.不要試圖去改變自己的性格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施瓦茨通過實驗發現,內向者之所以內向,是因爲其大腦皮層和杏仁覈對外界的信息更加敏感,屬於高度應激羣體。


但是,內向者通過學習完全能夠掌握外向者的一些技能,讓自己更好地融入環境。因此,內向者無須讓自己改變性格。


2.選擇那些更符合自己性格的職業


性格內向的人有更好的創造力,他們更善於獨立工作、深度思考,在人際關係方面更樂於進行1對1的交流。


因此,那些需要高度專注的寫作、設計、編輯工作,或者是需要深度交流的諮詢工作,就很適合內向者。


3.發自內心地欣賞自己的性格,肯定自己的價值


一個人只有發自內心地欣賞自己的性格,肯定自己的價值,才能勇敢地撕掉外界貼在自己身上的負面標籤,停止向別人證明自己,才能夠真正地綻放自己。


內向的凡·高、貝多芬、愛因斯坦,他們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內向者不是不夠好,只是好得與衆不同。


《假裝自己很外向》告訴我們,內向並不是內向者的阿喀琉斯之踵,也不是致命的軟肋,內向的人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


當全世界都在爲外向歡呼喝彩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淡定地說:內向,也挺好。


除了內向者的自我治癒和社交關係,這本書還談到了情緒控制,親密關係中的邊界問題、相處之道,以及原生家庭中的重塑自我


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負面情緒,識別自己內心的需求,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怎樣正確恰當地處理界限關係,人生有哪些必修課……


這些人生中會遇到的難題和必修課,在這本書中,作者都用具體的案例引出,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這本書的作者說:人生難題特效藥,一種叫“幹吧”,另一種叫“算了吧”。


前者是在痛苦中激發勇氣並且實現絕地反擊的人,這些人是勇士;而那些對人生難題說“算了吧”、與自我和解的人,他們是智者。


願我們既能當鬥士,也能做智者。希望我們能夠經常開懷大笑,不是出於假裝,而是因爲真心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