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8)

想起七爺手把手地教我敲小鑼的事,我就想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問題。是的,我後來把小鑼敲得很好,把譜子也背得滾瓜溜熟了,可是有什麼用啊?沒有那個劇團或者戲班子願意聘請我去敲小鑼,事實上,劇團和戲班子好像突然之間都消失了。甚至,連我自己,在匆匆歲月裏,也逐漸淡忘了。只有在電視裏看京劇演出時,那"彩彩一彩一彩彩"的小鑼聲,纔會喚起童年許多苦澀的記憶。缺少羣衆基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憑着什麼去傳承啊?

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有許多瑰寶。老一輩人,非常看重這些東西。他們或許認爲,那是傳家寶,是"根"一樣的東西,所以就傾其所有去保護她,傳承她。他們並非出於什麼階級覺悟家國情懷,只是出於發自內心的熱愛。沒有了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從何談起呢?

現代化裹挾着我們走進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裏,這是歷史的必然吧。我們既不能抱怨起來沒完,也不能隨波逐流。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心裏要堅守什麼。

我去各地旅遊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最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不是思想文化界,而是旅遊界。幾乎在每個旅遊景點,都有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從絲綢、蠟染、銀器製作到書法、繪畫和刀劍的製作,舉凡可以歸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都可以在旅遊中看到,氣象萬千,不一而足。

然而,這統統都是政府資金支持下的生意行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裏不過是一種手段,如何向遊客兜售非遺產品,纔是目的。和非遺的傳承沒有什麼關係。這裏根本就看不到非遺的羣衆基礎,更看不到對於非遺的熱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