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與思考24 |存在即合理

六年前第一次經歷帶學生複習音樂知識,迎接區音樂抽測。個人情緒很大,爲了備考,完全改變了上課的模式,讀、記、背、考代替了隨樂舞動,隨樂演奏,隨樂自由想象的學習方式,大家看我每次一疊試卷一個水杯,戲稱“教授”上課。

複習階段,我對這樣的新舉措抱怨很大,爲什麼體驗性的審美學科要拿分數來衡量,學生讀讀背背就能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了?

當一些知識點,學生反覆沒有記住,我一遍遍地“炒冷飯”,這更是加劇了我對筆試考覈的“敵意”。甚至天真地想,待考試結束,我要洋洋灑灑寫一篇駁文給校長。

當然,最後一個字都沒寫,寫了也是白寫,這不是他能決定的,整個教育趨勢就是這樣,爲了以考促進教學的規範,讓體藝學科正常開齊開足,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藝素養。

不可阻擋的教學改革舉措,只會“加碼”,不會暫停。這不,從去年開始,增加了實踐考覈——抽測班級合唱。今年又加大難度,由一首合唱曲增加到每個班準備兩首,由考覈老師現場抽籤定出哪個班級哪首作品。音樂老師不僅要重視音樂知識的落實,還要加強學生的演唱能力。懂了更要會。

同事很早開始着手每個班級的合唱訓練,每天早上經過她的教室,聽聽陣陣歌聲,在樓上備課,樓下教室傳來音程練唱,狠命地抓學生聽和唱的能力。臨近考試,她也每天加課,將每個班級訓練過去。真的是辛苦。

那麼站在學生這一頭看呢。

筆試的準備,讓他們在短時間裏積累了許多音樂知識,從樂理到欣賞內容,釐清了很多音樂概念。光光靠考前加急灌輸,肯定是不行的。平日教學中,對一些重點、難點知識展開多方式的教學,旨在日常就搞懂、記住。

從五年前接手一年級新生開始,常態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圍繞音樂素養檢測的內容展開,節拍、節奏、旋律、音高、力度、速度等所有要素的重點感知和表現,每一次課積累一點點,不是衝着學會一首歌曲,聽懂一首作品,就是在學習作品的過程中,通過體驗、感知、表現、評價等手段中培養各種能力。光靠六年級考試前的抓不僅非常辛苦還很低效。

由此,這一屆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確實比上一屆要強。我的指導思想變了,教學目標更爲清晰,始終圍繞所有音樂要素展開,他們對這些音樂要素比較熟悉,感受力強了。臨考前,我和學生遠沒有六年前那麼辛苦。所以,他們基礎在,我的心態也就比較平和。再加上對分數的態度也轉變了,不能衝着自己的面子上課,還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展開教學。

考試,真的是累贅嗎?

考試,真的沒有幫助嗎?

顯然,爲考試做兩個月的準備和足足準備五年,是完全不同的。

擺正認識,存在即合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