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與思考24 |下一屆,我還可以做些什麼調整

上一屆教學中,我側重節拍教學,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到六年級,重點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拍,並由此引導到其他音樂要素的感知與表現上。學生的節拍感建立後,其他的音樂能力隨之跟上來,讓我欣喜不已,到了中高段側重和聲意識的培養,當年寫的論文都獲得不錯的成績。

這一屆根據上一屆的教育教學經驗,依然從節拍感抓起,慢慢地琢磨出豐富的節奏感可以順勢培養。經過教學,明顯這一屆的節奏感更好,對典型節奏型更爲理解,並會運用。從四年級開始,學生考覈內容以識譜爲主,強化識譜後,他們的識譜能力、聽音能力也比上一屆要好。

因爲節奏教學的不斷深入,這一屆從中段開始嘗試編創節奏與旋律,也取得了比上一屆明顯的進步,有許多學生編創的節奏符合節拍要求,編創的旋律能夠節奏多樣,甚至有學生每節課下課拿編創的新曲給我看,她寫起來是一頁又一頁,驚歎她的創作熱情。

這一屆有保留上一屆教學的良好經驗,同時也開創了新的舉措,目標設定更立體。從一年級開始,做的比較好的方面有:

一、首先抓上課習慣養成。聆聽必須安靜,演唱輕聲自然,隨時關注我的手勢語。用手勢替代語言,就是爲了保證課堂音樂不被打斷,安靜的課堂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我身上。

二、以終爲始,圍繞畢業生該具備的音樂能力,從一年級開始培養,逐步遞加,一個要素的培養橫跨數個單元,不再以單元作品學會爲首目標。

三、重視識譜教學,刻意練習、強化練習,不放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四、節奏型的重點教學,讓學生認識並會運用。大膽介紹,大膽說,讓學生從記住名字開始,再設計動作表現,最後編創。

五、任何要素的學習,最後環節均爲編創。以創造實踐,以運用來真正掌握音樂要素 。

不足方面:

1.每一學期都要筆試,從低段開始熟悉筆試的方式。

2.欣賞作品要積累,重視了表現能力的鍛鍊,不能忽視欣賞能力的培養。臨考前,花了許多時間在欣賞曲目的積累上。如果每一個學期期末欣賞曲目做出表格,形成整體記憶,且作品單獨欣賞時,可選重點樂段欣賞。

3.聽音能力還要加強。這個得琢磨學習一下,如何有效提升學生聽音能力。

4.音樂的文化知識不能忽視。將文化知識滲透在技能學習中,增加對音樂文化的體驗。

5.從低段開始重視後進生的學業成績。這一屆,我比較關注後進生學習的態度與興趣,整個年級沒有態度惡劣,沒有過分懈怠,沒有嚴重違紀的學生,但是學業上的關注還要加強,不要臨到考試了,再發現哪些是真正學習能力弱,學業差的學生。

下一屆,教學目標將更爲多元,基於已有的良好教學經驗,培養好新一屆學生的節拍感、節奏感之後,識譜能力落實到每一個學生,三年級就要擁有較好的基本識譜能力和聲部意識。教學中繼續並更多地以編創促成基本能力的鞏固。

簡單來說,就是學生最後能擁有較強的節拍感、節奏感、識譜能力和合唱能力,以及音樂語言的運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