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2——如何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是,到了中学就出现了学生成绩不良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地基”没有打好,作为一名预备语文考试,我主要是语文角度来进行分析。

我认为任何知识都具有衔接性,而语文学习是处于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什么意思呢,比如数学课上可能你打了一会儿盹,走神了一会儿,可能就听不懂了,但是语文课上可能你开了一会儿小差,但是回归课堂你还是能听懂,语文是最需要地基的学科,若是你地基牢固,那么语文课如鱼得水,语文成绩也优秀,而语文成绩也是最难提升的,若是想短时间提高语文成绩那是必不可能。

苏霍姆林斯基就“地基”提供了几条建议,我把起归于两点就语文学习上进行阐述。

第一,灵活运用学生记忆里。

语文知识不同于其他知识,需要考记忆和背诵的有很多,很多关键性的知识都需要考学生记忆。而根据心理学知识,记忆又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那么如何储存呢?语文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板块,首先是字词句运用,包括词语、成语、古诗词、文言文字词等的含义理解,这些都是需要记忆的,老师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前几分钟时间内让学生齐声朗读所记忆的内容,让他们对于这些词语含义进行思考,这项任务花不了多少时间,却能培养学生记忆的良好习惯,能积少成多,长期坚持会有巨大效果,其次语文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每天睡觉前和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想当天课堂上所齐声朗读的内容,科学表明,睡前和早上醒来的片刻记忆效果最好,因为不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

第二,扩宽智力背景

智力背景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指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我看来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图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智力背景之于学习,如同土地之于种子,若是种子种在沙漠里就别指望它有什么好的收成,若是学生的脑子如同沃土,那么老师随便点拨,变就通窍。

智力背景取决于学生的大量阅读,读书大家都知道好,那么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些都需要老师指导。

这也就谈到语文学习的关键性知识——对于情感的掌握,语文学习无外乎对于作者的情感的把握,对我学习着自身情感的表达,前者提现在阅读中,而后者体现在作文中,这都是语文学习关键性知识的一大板块。

学生对于情感这些若是没有好好体会都是模糊的,若是不理解什么叫做豪气万丈,又怎么能理解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若是不懂父亲的爱,又怎么能读懂朱自清的《背影》,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的脑子里面已经有一张知识的地图,而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只是地图上的一部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