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2——如何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

一條特殊的教育學規律是,到了中學就出現了學生成績不良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因爲學生的“地基”沒有打好,作爲一名預備語文考試,我主要是語文角度來進行分析。

我認爲任何知識都具有銜接性,而語文學習是處於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什麼意思呢,比如數學課上可能你打了一會兒盹,走神了一會兒,可能就聽不懂了,但是語文課上可能你開了一會兒小差,但是迴歸課堂你還是能聽懂,語文是最需要地基的學科,若是你地基牢固,那麼語文課如魚得水,語文成績也優秀,而語文成績也是最難提升的,若是想短時間提高語文成績那是必不可能。

蘇霍姆林斯基就“地基”提供了幾條建議,我把起歸於兩點就語文學習上進行闡述。

第一,靈活運用學生記憶裏。

語文知識不同於其他知識,需要考記憶和背誦的有很多,很多關鍵性的知識都需要考學生記憶。而根據心理學知識,記憶又分爲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作爲老師或者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將關鍵性知識儲存在長時記憶中。

那麼如何儲存呢?語文中的關鍵性知識我們可以分爲幾個板塊,首先是字詞句運用,包括詞語、成語、古詩詞、文言文字詞等的含義理解,這些都是需要記憶的,老師可以在每節語文課前幾分鐘時間內讓學生齊聲朗讀所記憶的內容,讓他們對於這些詞語含義進行思考,這項任務花不了多少時間,卻能培養學生記憶的良好習慣,能積少成多,長期堅持會有巨大效果,其次語文老師可以提醒學生每天睡覺前和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想當天課堂上所齊聲朗讀的內容,科學表明,睡前和早上醒來的片刻記憶效果最好,因爲不受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影響。

第二,擴寬智力背景

智力背景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指的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在我看來這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的核心概念——圖式,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智力背景之於學習,如同土地之於種子,若是種子種在沙漠裏就別指望它有什麼好的收成,若是學生的腦子如同沃土,那麼老師隨便點撥,變就通竅。

智力背景取決於學生的大量閱讀,讀書大家都知道好,那麼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些都需要老師指導。

這也就談到語文學習的關鍵性知識——對於情感的掌握,語文學習無外乎對於作者的情感的把握,對我學習着自身情感的表達,前者提現在閱讀中,而後者體現在作文中,這都是語文學習關鍵性知識的一大板塊。

學生對於情感這些若是沒有好好體會都是模糊的,若是不理解什麼叫做豪氣萬丈,又怎麼能理解李白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若是不懂父親的愛,又怎麼能讀懂朱自清的《背影》,這些知識都需要學生的腦子裏面已經有一張知識的地圖,而老師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只是地圖上的一部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