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音向湄洲

和音向湄洲

2021年,我做“百年百誦”,出版《新媽祖》。《新媽祖》歌頌“美麗莆田”,“臺灣統一”的主題,十章,一章十篇,豐富多彩的100篇。和音、和音,這麼多,莆田話叫萬代……莆仙方言有媽祖文化的意味,是媽祖話。做新媽祖,要藉助普通話,我作了一些努力,如八股誦,“水中花”普通話興趣小組,“臺灣”專欄,抖音、視頻等。和音流四海,瑞氣溢湄洲。我做新媽祖,基礎是和音、媽祖話。

我學得較好的一門課是《語言學》,也選修與莆仙方言有關的選修課。莆仙方言,媽祖話,與媽祖文化聯繫密切。媽祖話,是一種社會方言。不同年齡、性別、職業、階級、階層的人們,語言使用上,表現出的變異,就是社會方言。這些變異在語音、語法和語彙等,都可能出現。社會方言,最引人注目的是語彙。東風楊柳認春日,千帆和音向湄洲。媽祖話口語化強,“過爐”、“二媽龜”等,匯融生活中。

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新媽祖,傳遞和音。莆仙話帶有媽祖文化的意味,在“啊天”這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啊天是“啊,上天啊”或“啊,媽祖”的意思,類似於“阿門,上帝”。啊天,“和音”,用來表達感謝、感嘆、祝願、祈求、詛咒、指責、驚訝、惋惜等很多意思。春水行歌葉綠新,和音清軟十分真。“和音”可做一段話的開頭,也可做一段話的結尾,還可以單獨使用、連用。

和音是穿透歲月的記憶,是揹負天空的啓示;和音是植根於心的回憶,是融合於血的印記。啊天,“和音”,媽祖話的代表。啊天,也可以讀作毫斤、和金,有時也可寫作和音。和音是一種語流音變,成爲口語之後,有許多意義。和音彌散着媽祖的深沉情懷,使人的心靈在不經意中迷醉;和音凝聚着對生活和生命的深深思索,把人牽入五光十色百味雜陳的人生韻律之中,不時閃爍的靈光,令人驚喜,引人共鳴。

媽祖話,諺語,俗語,人民羣衆說的淺近通俗的話,直言其事,實實在在,有魅力。如“開聰明花”、“喫戲飯”、“九家親戚喫不到中飯”、“一個豬腳掉下井”……隻言片語中,體現出對於社會生活和文化現象的深刻認識和敏銳的觀察力。聽和音,念鄉情。美音縈繞耳畔,濃情溫暖人心。和音是蹣跚學步時的呢喃細語,是遠離故土時的遊子熱望。多少深情知不盡,和音相慰好成篇。新媽祖的散文,講求口語性。

淺近的和音,可表達日常生活中簡單的東西,也可以表達複雜的東西,如“守門圈”、“天貓天狗”、“鬧熱”、“金珠”……勞動人民富有智慧,創造出的“媽祖話”,絢麗多姿。語言反映着一定的社會的和自然的現象,社會和自然發展了,反映原來現象的語言,許多變成舊詞。媽祖文化讓許多舊詞煥發了新生,耐人尋味。和音是一杯淡淡的清茶,是一束芬芳的鮮花;和音是一陣柔和的清風,是一曲動人的音樂。

基督教中有二個常用的短語。哈利路亞,我們讚美上帝。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同在。基督徒經常使用,有妙用。心誠則靈。媽祖話,也是一把啓開媽祖之門的鑰匙。“和音”,簡單詮釋媽祖的同在。和音是伴着故土烙在身上的印跡,和音是融在血脈裏汩汩流淌的血液;不負湄洲香親進,和音專待寄來鴻。想家鄉,念鄉音。只有身在異鄉的遊子,才能理解,“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和音”,好!我鑽研《語言學》,但與人民羣衆相比,是“小學生”。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做新媽祖,就是虛心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從“和音”開始吧。甜不甜,故鄉水;親不親,家鄉人。暮天江色裏,田鶴稻花中。和音是莆田人零距離交流的媒介,是媽祖在心中紮下深根的明證。啊,和音!和音是理解奉獻思念呵護,是聖潔寬容接納和諧。啊,和音!和音是欣賞溝通謙虛厚道,是心心相印海角天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