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一格》:从同龄人的生活中回望自己,找到共鸣

《人间一格》的作者是80尾的格子,促使我看这本书的原因是作者跟我同龄,80末,简介里写着青年作家,知名媒体人,首部随笔集。我带着羡慕的眼光进入书的世界。

本书由30多篇小故事组成,第一篇《回刘村》,回家的过程,一草一木,看到的是现实,心里想的却是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事。

你站在这里,穿越时空,看到的仍是儿时模样。记忆深刻,历历在目。

让我想起第一次出远门的时候,三年归家,回到乡村,晚上没有灯红酒绿,只有漆黑一片,早早就上床睡觉,清晨被麻雀的歌声吵醒,一点点阳光,比城里的似乎要新鲜很多。

乡村的清净,成为一种记忆里的想念。

作者说刘村可能不会存在太多年了, 40岁以下无人留在村里。这种现状是农村普遍现象,年轻人能打工赚钱,还能有几个人留在老家继续修地球呢?

社会在发展,经济来源在改变,回老家看到那些老人佝偻着身子耕种时,唯一的念头就是让时光再慢些吧,让这岁月静好再多些盼头和念想。

回到故乡,有些人不得不提起。比如父母和儿时伙伴。亲情和友情,在童年时代占绝大部分的记忆,难以忘记。

《随父羡渔》,父亲爱上了钓鱼,走到哪里都会跟别人学习如何钓鱼,开始的时候,一直钓不上鱼,直到多年学习以后,才钓上鱼。

父亲的爱好,在城里显得如此地可爱,作者在此期间,跟着父亲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爸不钓鱼,怎么让他学都不去,我公公钓鱼,半夜都要起来去钓鱼,一钓一整天,废寝忘食的地步,可见爱好一事,对于人来说,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力量。

《树上的男孩》,母亲干农活时,把孩子放在土边。有一天,孩子玩得好好的,母亲发现孩子旁边有一条2米长满是斑纹的蛇,她拿起铁锹,活活把蛇打死了。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记忆。那天,正在吃晚饭,电视里上演《游龙惊凤》,男主掉落山崖,女主悉心照顾,一条蛇隐隐约约地爬出来,准备做点什么。

正在这时,我家的窗台上,伸出一个蛇头,吐着性子,试探性地张望,我大呼,蛇。我妈不信,跑到窗户外面去看,果然,好大一条蛇。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娃,农村里,夜深人静,没办法,只能自己上阵,那些扁担就开打。蛇一疼,就钻进屋子,我妈关门跟蛇打了几个回合,最后蛇死了。我妈害怕,把蛇拿到竹林烧成灰烬才回来。

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这是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也觉得我妈是女汉子,真厉害。

作者写故乡的人和事,也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像一个老朋友,正在跟你讲这些年来他发生过的故事。

他写的故事,我有同感,有共鸣,还有一种感慨。都是农村出生的娃,但生活却是千万种。每个人所经历的生活不一样,肉眼可见的是物质层面,看不见的是内心成长。

虽然我还是一个无名之辈,虽然我没有家缠万贯,但是在阅读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真实的作者,同样感受到真实的自我。

大有不同,也可能最后殊途同归。原来一切都是准备好了的,但愿你在来时路里马不停蹄,春风得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