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塔記

幾年前,聽說要建文筆塔公園,我是非常興奮的。一方面,居住環境得到了提升,家附近已經有蘇頌公園、溪邊公園,現在又增這處文筆塔公園,將來親子游樂,又多了一處選擇。另一方面,文筆塔及周邊建築極富歷史價值,是古同安縣比較完整的古官道。這些歷史遺蹟過去被私建的民房、廠房所遮蔽,如今終於要重見天日了。

文筆塔,同安人又稱之鳳山石塔,因地處鳳山頂峯而得名。據《同安縣志》記載,文筆塔爲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同安縣令洪世俊倡建。洪縣令感於同安“自蘇丞相後,大魁鼎輔尚爾寥寥”。以爲是“學宮之前文峯不卓”。遂倡言“建塔城東南隅鳳山之巔”,希望能“助風氣,幹昌運”,並且帶頭捐出俸金。同安民衆風從響應,耗時七月建成此塔。塔成之後,同安文運大振。當年同安學子在鄉試中八人中舉。第二年會試,又有三人中進士。鳳山石塔於是名聲大噪,成爲地方的風水塔,又稱文筆塔、魁星塔。

站在文筆塔下,我不禁要感嘆古人高超的建築技能。這座石塔,完全由花崗岩以中國傳統卯榫結構搭建而成,歷經四百多年風吹雨打,地動山搖,文筆塔依然巍峨不倒地屹立在鳳山之巔。我不禁驚歎,數百年前,在沒有機械助力的情況下,先民們是如何在短短七個月內,就建成如此壯觀的石構建築。

文筆塔爲六角五級實心石塔,通體都由花崗岩所建,這是閩南一帶常用的建築材料。石塔通高14.25米,每層出拱挑檐。第二層放置有鏤空魁星雕像,雕像兩側鐫刻楷書對聯:“鬥氣護金輪,頻見五雲捧日;文峯參碧水,永爲一柱擎天”。第三層正立面嵌一方石匾,鐫刻楷書“山斗具瞻”四字。“山斗具瞻”正是儒家傳統文化下,文人能夠到達的最高境界。山斗,喻爲世人所欽仰的人;具瞻,謂爲衆人所瞻望。這是文筆塔興建的初衷,勉勵莘莘學子要以“山斗具瞻”爲人生目標。

站在鳳山之頂,文筆塔下,遙望同安城,可以望見飛檐斗拱的孔廟,和城牆邊湍流不息的東溪。當年洪縣令就站在孔廟內,在講經授課的閒暇時,遙望鳳山。他發現這裏山水環繞,風水極好,從而決定在此建塔。古同安的學子們進京趕考,洪縣令也該是在孔廟內祭祀歡。學子們背上行囊,從孔廟出發,走出古城門,穿過鳳山鍾秀坊,興許在甘露亭歇歇腳,再繞過文筆塔,拜過東嶽行宮,走出績光銅柱坊,前方就是通往泉州府的古官道。

文筆塔公園不僅有歷史,風景也是絕好的。古同安有“輪山八景”,“東溪塔影”就是其中之一。後人徐輝有詩頌道:“尖抽凌漢塔,溪影倒文峯。波上雙橋鎖,東皋起臥龍”。生動地描繪了文筆塔倒映在東溪中的幽幽美景。

如今的文筆塔公園內,芳草茵茵,綠樹成蔭。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建築掩映其中,書法碑林文化牆內,既可觀摩也可休憩。兒童公園區域,兒童滑梯也是閩南紅磚鋪築而成。而最讓人們趨之嚮往的,還是公園中心的那一片碧水清湖、卵石灘岸和石板古橋。

這片水域叫“春草池”,池邊楊柳依依,樹下種植着各類水生植物,顏色各異,錯落有致。池邊還有一片卵石灘,在一個個巨大的卵石上跳躍,是孩子們熱衷的遊戲之一。我最愛的是池中古香古色的石板橋,石板看來是有些年月的,撫摸着有如玉般的質感。

春天裏三四月,春草池中游滿了小蝌蚪,這是孩子們的節日。他們提着水桶,舉着網兜,蹲在岸邊,聚精會神又不知疲倦地網着,池水打溼了鞋襪褲腳而不自知。到了六月盛夏,池中的荷花相繼綻放。碧綠的大小圓盤般的荷葉中,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黃蕊粉瓣,嬌嫩如少女。八月過後,花兒相繼凋謝,只留下一個個碧綠的蓮蓬頭。到了十月,荷葉也漸次枯萎,翠綠的蓮蓬變得烏黑,倒可以摘回家插在花瓶裏做裝飾了。

站在石板橋的這一頭,朝文筆塔望去,荷葉影影,柳岸春絛。遠處的文筆塔,在繁茂的綠樹中傲立着。恍惚中,竟有身處西子湖畔之感。

來到文筆塔公園,我總要繞着公園步道跑上幾圈。跑在公園內的各個角落,總能感受到不同的溫馨與生動。文筆塔下,嬉鬧的孩子們在爬坡,滑草。春草池邊,大人們鋪開野營墊,擺上水果點心,舒適地曬着太陽。兒童遊樂區裏,家長們圍坐在一旁,一邊聊天,一邊注視着滑梯上撒歡的小孩。石板橋上,絲巾飄飄的大媽與搖曳生姿的少女們,各自專注地自拍着。我朝對面偶爾跑來的跑者點頭致意,所有人在這裏都能自得其所。

我們何其幸運,能夠徜徉在綠水青山與幽幽古韻之中。一邊攜手孩童,盡享天倫之樂,一邊仰望石塔,聆聽歷史迴響。如今,我們已經不需要文筆塔來興文運,而文筆塔卻更深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