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马戈:我的小说,不过是世界的一个缩影罢了

萨拉马戈说:“我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我的小说不过是世界的一个缩影罢了。”


瑞典文学院评价:“萨拉马戈的作品极富想像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使人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这个唯一的葡萄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视为与马尔克斯、卡尔维诺齐名的大师。


若泽·萨拉马戈是葡萄牙作家,主要作品有《修道院纪事》《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


其中,《修道院纪事》是他在花甲之年出版的小说,一举奠定了他在葡萄牙文坛的“大师”地位。


《失明症漫记》曾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一个正在等红灯的司机突然失明,失明症而后快速扩散和蔓延到人群中,更多人被感染,整个城市也由此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萨拉马戈虚构了一个离奇荒诞的故事,却无情地揭露了真实的社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同时,他让人们意识到,当处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中时,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会暴露出来,但也会有美好夹杂其中。


《失明症漫记》当中,当局试图隔离突然陷入白色黑暗中的患者,却不自知这一决定的荒谬,没过多久看守也都成了盲人。


白色盲症明显具有比喻义,第一个失明者向医生描述症状时说更像是灯亮了,意味着其实这次失明给了原先在社会意义上看不见的人们认清自我从而“看见”的机会。


正如故事告诉我们的: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故事中,医生的妻子是唯一一个没有失明的人,看似幸运,然而她“只是个生来注定目睹这悲惨场面的人”。


在第一批失明的人被隔离的时候,她照顾他们,帮助他们逃离隔离区的死亡,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她担负起了莫须有的责任。


故事的最后,人们纷纷复明,但她却陷入恐慌,害怕轮到自己失明了。


阎连科称,凡是喜欢《百年孤独》的人,都可以读一读《失明症漫记》。


萨拉马戈善于用荒唐而无理取闹般的逻辑展开叙述,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他如何吊诡和荒诞,他说的都是相当严肃的事,奇怪的逻辑里有他想让读者看见的事情真相——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蔓延


他说:“作家和其他人一样,会梦想。”


他正是从自己一次治疗眼疾的经历中,梦想出了《失明症漫记》这个充满爱与恨、善良与邪恶、痛苦与欢乐的故事,于是有了这部小说。


作家苏童这样评价: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


当世界需要批判观念的时候,文学不应该遗世独立,萨拉马戈做到了。阅读他的作品,就是重新看见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