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擷趣 · 行“裝”

行者無疆tj 文/攝影

(穿着這身行頭在布達拉宮前留影)

人配衣服馬配鞍。

莊重場合要西裝,居家生活要常服,打工賣力要工作服,士兵突擊要作戰服,武生登臺要長靠短打,賽場比拼要號衫球褲,當然,出去旅行也要穿着得體且實用的服裝。

行裝行裝,出去穿什麼就要從“行”和“裝”兩方面考慮。

比如“行”,首先要便於行走,合適是第一要素。

長短軟硬肥瘦都需兼顧,長一分則拖沓,短一分則寒涼,軟一絲則無形,硬一絲僵勁,肥一寸則臃腫,瘦一寸則箍身。

其次要功能突出,實用是第二要素。

出野外的要耐磨堅固,玩攝影的要懸掛多兜,冬要保暖透氣,夏要排汗速幹,能防割防紫外線更是優選。

比如“裝”,又涉及到色、款、價。

行裝的顏色因人而異,全憑愛好,但因“行”而“裝”,就有特殊性,略略趨豔,比如紅色,爲的是曠野裏“顯眼”,容易辨識,太過暗淡,拍照不覺靚麗,叢中不驕身軀。

行裝的款式因需而置,城市遊走首推休閒,荒野徒步直奔專業,衝鋒衣、速幹褲、硬(軟)殼衫、抓絨服、登山靴(鞋),都是必備之需,至於背囊腰包等物更是不可馬虎。

行裝的價格,得根據消費能力,有“腰纏”之巨的,信手高端,僅“溫飽”之力的,退求實用。

如此“行而裝之”,玩,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上手的第一雙專業登山鞋)

天津有句老話“沒有鞋,窮半截。”我的行裝起步,竟然是從買一雙鞋開始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工作多年,積了些散碎銀兩,又夢想着從“玩”到“玩家”,從“旅行”向“旅行家”的貪念,出去玩時,不滿足於一般的旅遊鞋了,有了專業的覬覦。懵懵懂懂地聽說點兒專業字眼,比如Gore-Text面料,Vibram橡膠大底,高中低幫等,就想着入手一雙。那時赤峯道有家店叫“XX地帶”,門口放一輛碩大的坦克模型,老闆是個玩家,專營戶外用品。我供職單位與其毗鄰,無事常往閒逛,一來二去混個臉熟。偶爾試試“腳感”,滿足下高攀欲,但真到出手,又暗忖自不量力,每每作罷。老闆精明,我的小心思他一覽無餘,但不道破,總是說“有合適的給您留着”。

一天,店中人稀,他從庫裏取出一雙鞋,是廠家的“樣鞋”,號碼適合我,只是略有瑕疵(內襯的針腳不規範,起了褶子),其他質量沒得說,又是大品牌,而且穿在腳上,誰會看到那些針腳?價格只是正品對摺。老闆問我要不要,我喜出望外,立馬掏錢買下。從此不下腳地就是十年,踏破此鞋尋覓處,行川入藏走江南,不再擔心鞋的跑膠開裂,不再畏懼山的崎嶇,路的溼滑,從此腳底有根。真是那些球鞋、旅遊鞋、高仿鞋不可同日而語。


(專業的戶外行裝,穿起來輕鬆跳躍)

我盛遊的某個階段,忽然對“軍品”萌發興趣,想來與父輩的軍旅背景,自己的報訓生涯有着淵源。那時出行以穿着一件美M41野戰夾克,一條傘兵褲,一雙沙漠戰靴爲榮耀,雖非原品,且形式混搭,但也樂此不疲。喜歡它是因爲耐磨實用,兜多能裝,且顏色禁黵,穿着隨便,往往一個行期不用洗滌,摸爬滾打地無所顧忌,於一衆色彩繽紛的衝鋒衣中,竟有一派返璞歸真的質地。


(走累了,脫去衝鋒衣休息一下)

後來,因過了“壯懷激烈”的飢餐渴飲的年齡,漸漸喜歡“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飢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向莎茵臥。”的意趣,戎裝戰靴束之高閣,偏了休閒舒適的喜好,一件保暖透氣防風的衝鋒衣,一條塑身速幹吸汗的軟殼褲,一雙輕便防水抓地的徒步鞋,一款簡單實用的小背囊,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登程而去了。

夏天,幾件品牌的速幹T恤輪流換,一把水洗出來,一陣風吹乾,全沒有“捂汗”的感覺;

雨天,衝鋒衣+衝鋒褲+防雨鞋全副武裝,小雨不撐傘,大雨不成“(落湯)雞”,少了雨傘收放,雨衣捂汗的煩惱;

冬天,穿起衝鋒衣三件套,禦寒防雪,抓絨衣褲,保暖貼身,再加上手套頭套登山靴,漠河都沒問題。

(穿着具有城市休閒功能的服裝在日本旅行)

“踏遍青山人未老”,幾十年下來,行裝爲我的行色添彩不少。

不管是高原御雪,沙漠抵風,抽緊風帽就是周身溫暖;

哪怕是豔陽暑熱,大汗淋漓,敞敞衣矜就是涼爽入懷;

雨霏霏,霧濛濛,那防水透氣的衣衫外溼內爽;

路崎嶇,山崢嶸,那減震防滑的登山靴足力飛奔;

行篋在肩,囊衣物,負詩書,遊走抒壯志;

綸巾纏罷,掩額紋,攏蒼鬢,談笑憶青春。

真乃:行裝不負我,我亦不負行裝哉。


(穿着這身衣服去陝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