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關於朋友,不要用借錢的方式去考驗

最近,因爲家裏有點事兒,急需用點錢。可是手頭暫時沒有,就想着找朋友們轉借點。找誰呢?

思來想去,就這幾個朋友常聯繫,可惜都是工薪階層,一家有一家的難處,供子女上學的,家有老人的,半年多沒有找到活幹的,生意受疫情影響的,誰的家裏都不富裕。要知道這兩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大家不是房貸車貸纏身,就是生意一半時間不開張。有時候張了口,怕人家拒絕,還害怕對方擔心還不上錢,怕人家夫妻吵架。

這才知道,借錢這事兒真的是太難了。誰家裏也不是有大把的錢在那裏放着,再加上圈子就這麼小。

想起小時候,一位表叔常去家裏借錢。孩子上學該交學費了,借50元。打算翻修房子,借100塊。表爺爺生病了,借80。有時候借50元,往往分五六次還,這個月還10元,下個月還8塊,最後還沒有還完,又開始借。至於是否還清了,家裏也沒有賬本。有時候表叔說,表哥,上次還欠10塊錢呢,加上這次的100塊錢,總共欠你110塊。父親擺擺手,以前都清了,不再說,不再說了,從這次算起。因此,我家和表叔之間,是一筆爛賬,說不清楚。

有時候家裏確實沒有錢,父親就讓表叔過一天再來,父親去別人家那裏轉借。爲此,我很不理解。明明咱們家沒有錢,直接就說家裏沒有,不借就完了,何必再受這麻煩?父親說,你不懂,你表叔能在鄰居家借來,還用跑這麼老遠上咱們家?

如今,我才明白了父親的做法。借錢人,在家也是想來想去,把親戚朋友考慮了一遍,才選定的目標,還要考慮借錢的理由是否合適,考慮是否能在家做得了主。有時候,理由可以說。也有時候,理由不夠充分,或者是不便於說。你不說清楚,對方感覺你不真誠,幹什麼事要借錢?理由也不說,不是不想說,而是難以啓齒。找誰借?如何借?什麼理由借?什麼時候一定還?這都是很爲難的事兒。

作家劉震雲在綜藝節目《有一說一》中說:檢驗朋友的方法,你可以用借錢的方式。除了父母之外,能接到1萬塊錢的,可以稱得上是過命的交情。

這話不對。可能在名人眼裏,錢沒什麼概念,一萬塊都是小數目。實際上,一萬塊錢,也許是有錢人一個月的零花錢,但對於工薪階層來說,是一個家庭半年多的積蓄,或者是人家的生活備用金。這年月,卡里沒錢心發慌啊。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只不過大家不願意說罷了。有頭髮誰也不願意裝。所以,不要爲了考驗朋友而借錢,也不要以爲拒絕借你錢的,就不是真朋友。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