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改變你的生活和思考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如果不是前段時間從《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的午餐》中瞭解到,關於MP3這樣一項硬核的音頻軟件壓縮技術的發明,是和心理學密不可分的,我是斷不會在簡書江雪閣伯樂推薦我參加《心理學》的閱讀時,馬上產生興趣的。

雖然知道在心理學領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榮格的人格分析等一些心理學大家的理論概要,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用些心理學常識兼混雜着些江湖之術來揣摩和猜測人心,但心理學對我而言,也就僅此而已,無關多少痛癢。

在我以前的理解中,也一直認爲像MP3這類技術純粹是屬於計算機科學類的。而至於如何用技術壓縮音樂數據,那就應該是屬於黑客和程序員們去研究的活,和心理學家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在《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的午餐》講述了MP3的發明是使用了”心理聲學”的研究成果,其技術的理論基礎是“心理聲學遮蔽效應”這一事實後,就完全顛覆了我對心理學的認知。



心理聲學討論的是聲學的心理學效應。那心理聲學又是如何支撐了MP3的發明呢?

一般來說,人的聽力頻率範圍是有限的,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而心理聲學的研究則表明,人類的耳朵由於自身結構,還有很多其他不爲人知的缺陷。比如,兩個同時發出的聲音,只有在相差一個半個音或以上才能被聽出來。相類似,如果兩個相近幾毫秒的咔嚓聲,其實我們只能聽到一個咔嚓聲。所以,像這樣一些音調很接近或間隔在毫秒間的聲音就能騙過耳朵,讓人以爲就是一個音。那麼,只要剔除掉其中真實存在,但卻無法被人類耳朵識別的聲音數據,理論上就可以實現對於聲音數據的壓縮。

按照德國心理聲學專家賽策的推算,在一張完整記錄整段音樂歌曲的CD內,能被人耳朵識別出來的有效數據最多可能只佔 CD容積的1/12。然後,他的學生勃蘭登堡,就沿着這套心理聲學的理論,帶着研發團隊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終實現出了一系列精準識別音頻算法,從而創造出了劃時代的音頻壓縮技術MP3。

現在,一首50MCD無損格式的歌曲能輕而易舉地被轉換成4M左右的MP3格式,但音質幾乎沒有什麼區別,這就是心理聲學的功勞。甚至喬布斯,也因此通過這項技術在本世紀初用Ipod引領了音樂世界的潮流。

原來,我還是誤解了心理學。

於是,當我看到這本由來自不同心理學領域的四個專家寫就,同時由白學軍等翻譯到國內的第十三版《心理學》時,完全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四位原作者的專業各有所長,優勢互補,其中卡羅·爾韋德,和卡羅爾·塔佛瑞斯在批判性思維及加強心理學教育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塞繆爾·薩摩斯來自社會心理學領域,而麗莎·申擅長神經科學。即使這是一本厚厚的專業書,知識廣博,但幾位作者在書中深入淺出的講解,旁徵博引的介紹,讓每個有機會來閱讀的人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心理學的科學性魅力,以至於完全不需要任何心理學的基礎,就可以順暢閱讀,也完全沒有啃大部頭專業書籍的恐懼感來影響閱讀的情緒。

手相,星座,塔羅牌,占星術,通靈術等在日常生活中很流行,爲什麼這些神叨叨的東西以及這樣一些預測未來的方法會受到大家歡迎呢?

實際上,我們人類的大腦總是試圖找到一些模式,而那些模式似乎可以讓我們感覺到對於世界可控性後獲得了某種安全感。在那樣的模式下,一方面由於對不可預測的世界提供了一個預測手段,給予了人們對未知的可預測和複雜世界的控制感。

另一方面,大腦似乎在用最節能的方式運行。但,爲了試圖建立這樣的運行模式,就往往讓我們的大腦很容易接受誤導,產生很多實際上不存在的幻象並構建了很多錯誤的關聯。

在沒有對心理學正確認知的前提下,我們以爲找到的心理安全,其實並沒有給我們提供任何安全。充其量,最多是心理安慰罷了。

也有很多人會以爲,心理學就是讀心、看姿態,觀表情、測謊,學了心理學就可以洞悉一切人性,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餘,其實也不然。心理學,並不能百戰不殆,創造神蹟。心理學只是一個研究思考和行爲的過程,研究並評估人的內部生理和思想以及外部環境對於心理的影響的科學。

所以,《心理學》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心理學不是玄學,也不只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常識,更是一個綜合的學科。書中全面涉及了心理學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基因與進化,腦與神經系統,感覺和知覺,意識和睡眠,學習與記憶,思考與智力,動機和情緒,壓力與健康,生命的發展過程,社會心理學,人格理論,心理障礙及其治療等等,幾乎涵蓋了心理學和人生的方方面面。

作爲一個非專業人士,我們未必能完全掌握什麼是心理學以及其中的各類理論和方法。但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卻完全有必要知道什麼不是心理學。這樣才能不至於產生一些偏見,也不至於被一些亂相引入歧途。《心理學》一書在心理學方面教授了我們各種科學而實用的知識,給我們提供了必要的思維工具,在當今網絡虛假信息漫天飛的情況下,尤爲珍貴,讓我們有機會用心理學的方法將事實與虛假,一廂情願與理智思維區分開來。

更進一步而言,通過此書的學習,在我們學會了像心理學家一樣思考的基礎上,更教會了我們如何進行批判性思維。而懂得批判性思維,纔是對人類知識進步更爲重要的方法基礎和思維範式。批判性思維,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否定句或者一組反問,而是指通過科學有效的思考後能對一個觀點或者結論做出一種全新的解釋或者獨創性的見解。

《心理學》一書作者們以睿智的洞察,認爲將批判性思維的學習無縫的融入在敘事內容中是必要的,所以在書中採用了一個三管齊下的方法:定義它,模擬它並在每個章節實踐它。並以此來強化批判性思維方法中的五個經典步驟: 1.提出問題; 2.定義術語;3.分析假設與偏見;3.檢查證據;4.權衡修正結論。

鑑於此,本書的學習過程可以不僅是心理學的學習過程,更是一個批判性思維的學習和實踐過程。可以說,《心理學》的閱讀學習,不僅在改變了我對心理學的認知,也在改變着我對世界的思考方法。

在心理學中,明白自己,理解他人,看穿謬誤,洞察世界,你的人生也許從此與衆不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