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可悲的天才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国著名作家。出生于法国鲁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


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福楼拜除了早期创作的作品《狂人之忆》(1839)、《斯玛尔,古老的秘密》(1839)之外,重要的作品有《包法利夫人》(1857)、《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和《圣安东的诱惑》(1874),另外有短篇的合集《三故事》,还有一部未完成的小说《法布尔和佩居榭》等。


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认为福楼拜是“自然主义之父”;而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派又把他称为“鼻祖”。


01 他既是白痴,也是天才


福楼拜的父亲是香槟人、母亲是诺曼底人,他具有这两种民族的特征:性格开朗,同时具有北方民族的冷漠;同时,福楼拜本性之中,还隐藏着忧愁,向往一种追寻不到的理想。


他的父亲是法国西北部诺曼第地区鲁昂市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福楼拜从小在医院的环境中长大,对解剖尸体习以为常,这种环境培养了他对宗教格格不入的思想。


在他之前有两个哥哥相继夭折,父亲甚至已经为小福楼拜准备好了一小块墓地。但没想到这个孱弱的孩子竟然活了下来。


不过小时候的他反应迟钝,总是把手指放在嘴里,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脸上是一副傻乎乎的表情,家里人都视他为白痴。


最早把他引向这个绮丽世界的是女佣人玉莉。她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小福楼拜喜欢听她讲故事,从小就受到浪漫幻想的薰染。


1830年,福楼拜9岁入学时刚刚认识字母。


在常人眼里,福楼拜智力低下,却又显露出文学天赋。


他自幼喜欢文学,阅读了大量名著。


他十分情绪化,也很有想象力,就像许多敏感的孩子一样,他也为内心深处那种注定与他相伴终生的孤独感所困。


1834年,13岁的福楼拜编辑了一份手抄小报《艺术与进步》。


15岁开始文学创作,任凭激情在笔下流淌,下笔非常之快,也赢得了“早熟的天才”美誉。


1840年,福楼拜按照父亲的希望和安排在巴黎大学法学院注册入学,但他从小便偏好文学,对法律丝毫不感兴趣,所以大部分时间仍住在鲁昂,很少去课堂上课。在巴黎文艺界,他结识了仰慕已久的雨果。


1843年至1845年,二十出头的福楼拜写出了《情感教育》,1848-1849年又写出了《圣•安东的诱惑》。1872年最后定稿,这期间三易其稿,1874年出版。


福楼拜曾一次次开始写作这部小说,又一次次搁笔,欲罢还休。圣安东尼诱惑了福楼拜达25年之久。


福楼拜自己说过,圣安东尼就是他自己。圣安东尼是基督教古代隐修院的创始人,他一生曾抵制过魔鬼的种种诱惑。


一八五一年,时年三十岁的福楼拜正式开始着手写作《包法利夫人》。当时他的密友路易·布耶给他讲了欧仁·德拉玛的故事。


德拉玛是一名实习医师,他在鲁昂医院担任住院内科或外科医生,在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也有诊所。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个比他年长许多的寡妇,她一去世,德拉玛就娶了附近一位农夫家年轻漂亮的女儿续弦。她自命不凡、生活奢侈,很快就厌倦了自己乏味无趣的丈夫,一连找了好几个情人。


她买起衣服来从不考虑自家的财力,债务很快就积累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她最终服毒自尽,随后德拉玛也自杀身亡。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福楼拜对这个不幸的小故事非常关注。


5年的时间,几度放弃、无数个手稿的废弃、上千个不眠之夜,这位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作家最终完成了一部真实再现社会风俗的现实主义小说。


假如没有波耶的话,《包法利夫人》可能根本就不会被写出来,或者至少不会是如今看到的这幅面貌。正是波耶在漫长的争论之后,劝福楼拜把故事大纲写出来的。


《包法利夫人》面世伊始,社会哗然,福楼拜遭到了起诉,小说被指控为“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但没多久,法庭宣判他无罪。


这毕竟已经是1848年欧洲大革命之后的事情了,而这次官司反而成了对福楼拜最好的宣传,他因此声名鹊起,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


福楼拜写作靠的不是灵感,而是勤奋、好友的建议和忠告,以及敏锐的观察。

他苦下功夫,追求的是一种理想文体。


福楼拜不允许自己在同一页上两次使用同一个词。


福楼拜重视艺术语言的锤炼。他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


他曾让弟子莫泊桑终日观察,就是为了寻求那恰到好处的唯一的一个文字,这即后人所谓的“一字说”。


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苛求与福楼拜严谨的、爱憎分明的性格有关,他十分痛恨资产阶级性格的“半”。


1853年8月,福楼拜写信给高莱女士,“啊,我开始认识资产阶级这片化石了,怎样的半性格,怎样的半意志,怎样的半热情。”


他自己从不苟且,是即是,非即非,绝无所谓唯唯诺诺,或者许身理想,或者嘲骂现世;千万不求折中,不求妥协,不和资产者一样,凡事求个平庸。


表现在文学语言的追求上,也是如此,一定要找到那能十分精当地表述思想的唯一的语言文字。他自己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福楼拜是一个纯粹的作家。


他没有工作和职业。


创作是他的生活,而艺术是他整个的生命。


他说:“人生如此丑恶,唯一忍受的方法就是躲开。要想躲开,你惟有生活于艺术,惟有由美而抵于真理的不断的寻求。


他不出卖文字,更不出卖灵魂,他用许多年写一部小说。


他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有的小说完成一搁便是20年,修改后再发表。



02. 充满矛盾性格的个体


一八四四年,23岁的福楼拜癫痫病第一次发作,只好中断了他在巴黎的法律学业,常年住在父母的克鲁瓦塞庄园。 


此后便专心致志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病严重地持续发作了一段时间。


在随后的几天中,他崩溃的神经让他几欲疯狂。


他的疾病一直笼罩在一片谜团之中,医生们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这个问题。


有些断言他得的一定是癫痫,他的朋友基本也持这个观点;他的侄女在回忆录中对这个问题缄口不言;雷内·杜梅尼勒先生撰写过一本研究福楼拜的重要著作,他本人也是一名医生,他宣称福楼拜的病并不是癫痫,而是所谓的“癔病性癫痫”。


然而不管那是什么病,治疗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福楼拜先是用了几年大剂量的盐酸奎宁,之后又改用溴化钾,并且终身都没有摆脱这种药物。


由于疾病的发作无法预料,他的生活方式也必须因此发生改变,他决定放弃法律学业(不难推测,他这么做倒一定是心甘情愿的),并下定决心终身不娶。


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些东西,如今疾病限制了他正常的生活,他便决定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


他在一楼有一间很大的工作室,窗外就是塞纳河与花园。


他也建立了一套十分规律的生活习惯:十点钟起床,读信件和报纸,十一点时吃一餐简单的午饭,饭后去露台上散步,或是坐在凉亭里读书。下午一点钟开始写作,一直工作到七点钟吃晚餐为止,之后再去花园里走一走,回来之后便一直工作到深夜。


他闭门谢客,只会和极少的几个朋友见面,他偶尔会邀请这几个人来与自己同住,并且一起探讨作品。


这样的朋友总共有三位:阿尔弗雷德·勒·普瓦特万,他比福楼拜年长不少,是他们一家的老友;马克西姆·杜坎,福楼拜是在巴黎读法律的时候认识他的;以及路易·波耶,此人靠在鲁昂教拉丁语和法语的微薄收入度日。


这三个人都喜爱文学,而波耶本人还是个诗人。


福楼拜是一位一生都面临着巨大矛盾的作家,甚至可以说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组合体。

就连福楼拜本人在自我剖析时也不得不承认他自己是一个性格中充满了矛盾的“整日醉醺醺的奇怪的动物”。

早在他29岁那年,当他母亲催促其尽快结婚时,他便称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但身体里又流淌着沸腾的血液、头脑中满是充满激情和躁动的想法,时而安静时而激奋。

十年后,他又一次向龚古尔兄弟告白了自己的个性:“我的身体里住着两个人。一个是你们现在看到的,紧缩的上身、沉甸甸的屁股,生来就是为了伏案写作的人;另一个喜欢游荡的,一个真正的快乐的游荡者并且迷恋着充满变化的生活。 

福楼拜是个非常极端的人。

在他思想中,他认为爱与憎同样至高无上、不容妥协。

福楼拜在1866年12月13日写给尚特比(Chantepie)小姐的信中提及他对于友情的理解:“我们所喜爱的无论是某一种动物还是一个人(其实,人与动物的差别并不大),这种感情的美就在于我们懂得爱。我们自身的价值就存在于爱的力量。”。

对他而言,这种对友谊的珍视绝不仅限于言语中,在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做的。

医院环境影响了他对人生苦难的看法。

福楼拜小的时候时常看到病人瘦削的身影、苍白的面孔,显得那么痛苦、忧伤、孤独。

他自己所患的疾病,也给他带来了的痛苦。

他父亲和妹妹相继死去,让他感受到生命的短暂。

可以说,病人的情景、自己的病痛、亲人的死亡,使福楼拜的心里充满了无名的悲哀和惆怅,这造成了他对人生的悲观失望。

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使福楼拜看到了生活的黑暗。

福楼拜经历了法国七月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帝国等。

他看到了社会繁荣的背后是政治腐败、物欲横流、道德堕落、人与人之间只有尔虞我诈而没有真诚与信任。

因此,他对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的女性的一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理解。

他看到女性地位低下,也发现很多底层女性的美德。

福楼拜从母亲身上看到了女性的善良与正直、从身边一些女子的身上发现了女性的温柔与勇敢,因此,他对女性身上体现出来的某些品质特别给予肯定。

福楼拜“拒绝一切派别”,憎恶现实主义之类的称谓。他什么党也不加入,什么社团也不感兴趣。他恨现实主义,所以他才写《包法利夫人》。他倡导“作家隐匿”的写作原则。

03 一生未婚,但感情生活丰富多彩

福楼拜虽然一生没有婚娶,过着独居生活,但他的感情生活仍然丰富多彩。

他生命中有五个重要的女性:爱丽莎·施莱辛格、傅科夫人、路易丝·高莱、玛蒂尔德公主和朱丽埃·赫尔贝尔。

特别是他对施莱辛格夫人的初恋,代表了他“整个生命中的一项伟大的爱”和“唯一的激情”。

在与这些女性的交往中,他对女性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有了深入了解。因此,他能够站在女性的立场来体察女性。

十五岁的时候,他恋爱了,确切来说,是陷入了一厢情愿的单相思。那女子叫爱丽莎·施莱辛格。

福楼拜全家在那年夏天去了特鲁维尔,彼时那里还是个海边的小村庄,村里只有一家旅馆;他们正是在那里遇见了莫里斯·施莱辛格,他是一位音乐出版商,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冒险家,当时他正带着妻儿在那家旅馆下榻。

当时二十六岁的爱丽莎正忙于照料她的幼子。福楼拜非常腼腆,若不是因为她的丈夫天性热情快活、很容易跟人交上朋友的话,他根本鼓不起勇气和她讲话。

莫里斯·施莱辛格带着这个男孩一起兜风,有一次三个人还一道乘船出海。

福楼拜坐在爱丽莎身边,两人肩膀挨着肩膀,她的裙子紧紧地贴着他的手;她用低沉而甜美的嗓声对他讲话,可是他心乱如麻,一个字都没能听进去。

夏天结束的时候,施莱辛格夫妇离开了,福楼拜一家返回鲁昂,古斯塔夫也回到了学校。

十九岁那年,为了奖励他入学考试通过,父亲送他跟一位姓克劳盖的医生去比利牛斯山区和科西嘉岛旅行。

从科西嘉岛返回的路上,这对旅伴在马赛稍事停留,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位名叫尤拉莉·傅科的女子,并且度过了激情似火的一夜。离开马赛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但是这次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十五岁那年,他在帕拉迪尔的工作室认识了一位名叫路易丝·柯莱的女诗人。她拥有一家许多精英人士光顾的沙龙,名为“缪斯”。她的丈夫希波利特·柯莱是一位音乐专业的教授;而她的情人维克多·库辛则是一位哲学家兼政治家,她已经与此人生了一个孩子。

在短短四十八小时之内,在福楼拜因为过于紧张而酿成的一次小意外之后,他就成了她的情人,不过他当然没能取代那位哲学家的位置,虽然根据路易丝本人的说法,此人与她的感情当时完全是柏拉图式的,但他们却依然维持着公开正式的关系;三天之后,福楼拜与路易丝挥泪告别,返回了克洛瓦塞。当天夜里他就给路易丝写下了一封情书,这是他此后写给情人的一连串古怪的情书中的第一封。

他们的友情/恋情持续了十年,约会频率大概是两三个月一次,留下了大量信札,是研究他的创作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路易丝曾两次向他求婚。

但是,他们俩在气质上几无相似之处,美学观点上更是水火不容,路易丝的信总是一如既往地盛气凌人、挑剔苛责,令人厌烦,而且信中的语气也变得越发尖刻,两人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终点。

在一系列让他既惊恐又羞耻的激烈争执之后,他告诉路易丝,自己再也不想见到她了。而她却没有气馁,还跑到克洛瓦塞闹了一场,他残忍地把她赶了出去,冷酷得连他的母亲都看不下去了。

虽然女性总是会执拗地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这位“缪斯”最终还是接受了福楼拜已经与自己彻底决裂的事实。

作为报复,她写了一本据说相当拙劣的小说,在书中把他写成了一个恶毒的家伙。

04 写在最后

1880年5月8日,福楼拜撒手人寰。他的好友左拉在吊唁信中不无揶揄地说:“鲁昂有五分之四的人不知道他,而其余五分之一的人则对他深恶痛绝。”


葬礼以后,共有13位诗人作家等文艺界认识前往鲁昂吊唁这位世界级大作家,当时的人追悼会主办方认为13不是个吉利的数字,派人到大街上搜寻多一个人,被拒绝几次后,终于找到一名度假中的士兵,但那个士兵并不知道福楼拜是谁,他只所以同意参加只是因为听说里面有他认识的一名诗人。


而福楼拜自己曾经价说过,他“是一条文学蜥蜴,在美的伟大的阳光下取暖度日,仅此而已。


这里说的“文学蜥蜴”,一方面说明他的写作是冷血动物式的,他追求的是对与世界对与认识客观冷静的描述;另外一方面,是对与他的写作态度而言,他的写作进程总是相当缓慢,他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精益求精,这也可以把他归为写作爬行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