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0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01

如果讓你一個月,只能帶一樣東西,你會帶什麼?

也許你會選擇帶手機,的確,沒有手機,我們就像丟了魂一樣。

帶手機,可能沒有網絡,或者欠費,也會沒有電。

我會帶兩本書。只有有光,那就可以了。

02

這些天,過得有點混沌。

瘋狂看電影,看了有二三十部。

終於明白,豆瓣評分還是靠得住的。有的國內新上映的電影,儘管票房很高,其實真的很無聊。比如甄子丹主演的《搜救》,一個孩子失蹤,數百人地毯式搜索,遭遇雪崩,湖面冰裂,孩子困在汽車裏一天多居然安然無恙,故事太離奇了。

還有那個《李茂換太子》,我想說,演的什麼玩意兒啊。

還是看看豆瓣評分超過8.5分的電影吧,不會讓你感覺在耗費時間和生命。不論是看書還是電影,想看看評論再說。

1949年拍攝的電影《哀樂中年》,至今仍值得一看。


03

一位今年剛參加老師跟我說,他們學校的校長每人發了一本書,就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她讀了,沒有什麼感覺好在哪裏,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她感覺自己很鬱悶,都說這是教育經典,可是自己怎麼就讀不懂呢?

我在想,不是書的問題,也不是人的問題。是讀書的時機不對。再過三五年,你再讀蘇霍姆林斯基寫的這本書,或許就深有感觸了。剛參加工作,工作中一定遇到很多問題,班級管理方面的,學生不聽話,家長不信任老師,對教材不熟悉,這些都夠焦慮的了。

再者,不是每一本書我們讀完之後,就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就能消除我們的困惑。首先要想清楚,我們遇到了什麼問題?對照這些問題,再去找相應的書籍閱讀,這樣纔會效果好一點。比如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一線帶班》,吳小霞老師的《創意班主任》,這些都比較適合剛參加工作的老師。如果不知道如何讀書,也可以讀一下熊紀濤老師的《教師高效閱讀祕笈》。

只有做好持續的主題閱讀,我們基於問題的專項閱讀,纔能有所收穫。

剛參加工作,迷茫和焦慮都是人之常情,這是成長中一定會遇到的。只有不斷閱讀,不斷反思,才能救贖我們自己。

04

一位朋友酷愛書法,從二十多歲就開始潛心練習。前段時間說送我一副作品,我不太懂。請書協的一位專家看他的作品,專家說,從字體看這幅作品的作者至少有二十年的功力。

會看看門道,不會看看熱鬧。的確,這位朋友練習書法已經二十五年了。

那天坐出租,司機師傅開車動作嫺熟,完全不用導航,我一問,居然開了三十年出租車了。難怪對道路這麼熟悉。

我在想,馬上我就要從教三十年,我能不能做到像初中時的數學老師一樣,不要教材就能講課呢?能不能讓人一聽聲音就知道是任教多年的老師呢?

都說時間不會撒謊,可是我們沒有用心在工作上付出,我們的能力沒有提升,若干年之後,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我們的價值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