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游戏都可能是联结的开始

前几天,我听到一位十岁男孩的妈妈说,儿子与自己并不亲密。我问她:你会经常拥抱他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我十分讶异。她说:几乎不,我不喜欢抱他,而且孩子也似乎很反感。

很显然,这位妈妈与孩子的联结出现了问题。虽然联结—断裂—重新联结,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断地循环重演,但如果联结断裂到了极端,会导致孩子的孤独感、退缩、自我封闭以及对父母和外界的愤怒甚至是仇恨。作者在帮助监狱那些暴力罪犯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对“断裂”有非常深刻地体验。

心理学家经常谈到的来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的儿童依附理论,主要有安全型、逃避型、焦虑型和紊乱型。所谓依附,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特定他人的情感连结。研究认为,抚养方式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20%-50%的影响。

关于这个理论,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很形象: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一个杯子,需要不断蓄水。饿了、累了、寂寞、伤心时就是杯子空了,要蓄水了——意味着孩子需要被照顾、被抚慰了。

具有足够安全的依附感的孩子,杯子总是保持蓄满状态,并且他们可以从朋友、生活兴趣、掌握新知中蓄满自己的杯子。而那些焦虑、黏人、退缩或自我封闭的孩子,无论在哪里,即使是在最亲近的人身边,也找不到安全感——他们的杯子要空了,或者已经空了。他们通常会用抱怨、对抗这样的方式蓄杯,从而引起父母的关注。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乖张行为背后的需求,用打骂、严加处罚或者不予理睬的方式来处理,会让孩子的杯子空得更快。要是用冷漠或是虐待的方式,结果会更糟糕——父母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抚慰好孩子深受伤害的心灵,甚至要接受心理治疗。

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但这种联结不是一次性地投入,而是需要在细微的日常生活互动中持续不断并且要坚持多年。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孩子持续地得到心理满足与心理营养。

互动的最好方式便是游戏。比如书中介绍的镜子游戏——就是模仿孩子的动作,来与孩子建立联结与同盟,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与父母的亲密感。除了镜子游戏,作者还列举了蒙猫猫、追逐、木头人、捉迷藏等各种游戏,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随时建立亲密感。

这些游戏让我想起了在孩子幼时,雨天不能出门玩,我就带着她在家将报纸剪成各种大小的圆圈,缝起大小不一的沙包,再将沙包丢到圈圈里。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孩子在两岁多一点时,大动作发育达到了三岁小孩子标准,身体的协调能力特别好。到初中时跑起1500米,把班里的一众男生甩得远远的。

任何游戏都可能是联结的开始。在游戏中,不仅能产生联结还能帮助孩子发展各种能力。作为父母,不管孩子年龄多大,要随时与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加入孩子的游戏当中,才能成为孩子永不枯竭的蓄水池,随时为孩子蓄杯。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从父母这里得到源源不断的爱的滋养。

                   ——读《游戏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