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40 ||《一溪清蝦一溪牛》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離家在外的人總有“月是故鄉明”的感觸,不由自主就想起故鄉,特別是想起童年的一些趣事。

我老家在偏遠的山區,層巒聳翠,風光優美,是著名的茶鄉。但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梯田並沒有種上茶樹,而是種滿水稻,還是春秋兩季都種,因此家家戶戶都養耕牛。記得還有人開玩笑說“寧做內鄉牛,不做內鄉媳婦”。因爲有些梯田很小,耕地用不上牛,得用鋤頭翻地;又山多草茂,牛有得喫。所以,覺得做我們那邊的牛,少做多喫,很幸福。那些用不上耕牛的田地,就得小媳婦用鋤頭一寸一寸地翻過來,能不辛苦?當然,那時我還小,這不是我關心的事。我最開心的是暑假放牛的日子。

我家有三頭牛,牛爸爸、牛媽媽和牛娃,一家三口;我們村裏有幾十頭牛。每天早上,大大小小的孩子,趕着一羣牛從村裏浩浩蕩蕩出發,經過榕樹下,下了一道坡,趟過小溪,爬上山嶺,但見山上翠竹瀟瀟,林深木茂,林下綠草如茵,牛兒歡快地喫着。而我們或嬉鬧,或打牌,或挖筍,或尋野果,打鬧一番後開開心心地回家。等到下午,我們就相約上山,把自家的牛兒趕回小溪泡水,我們也在溪裏戲水。那是我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只見清澈的溪水從上游平緩地流進一口形如大布袋的長潭裏。潭的後半部分水不深,但怪石林立,石隙之間,一頭頭牛兒泡着水,露出背脊和腦袋,嘴巴一動一動地,像在咀嚼什麼 ,不時愜意地甩一甩長尾巴。布袋潭的前半部分潭面如鏡,波光粼粼,夕陽給清澈的溪水鍍上一層金光,而孩子們的到來打破了小溪的寧靜,都迫不及待地脫光了衣服,跳進水裏逞英豪。雪白的身子在水裏翻滾,“浪裏個浪、浪裏個浪”,一個個歡快的樣子就像是小精靈。孩子的泳姿千奇百怪,各具特色,但以狗爬式居多,哈哈,畢竟“自學成才”嘛!有一些初學者,兩手勾住潭邊的石頭,雙腳拍打着水面,兩三天後就學會浮水了。於是追逐打鬧的孩子越來越多,小溪就像是燒開的沸水,浪花四濺。

一些不甘寂寞的牛寶寶也從下流循水而至,加入了我們的遊戲。一些調皮膽大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竄上牛背。我也一樣,趴在牛背上,肚子緊貼牛背,在親密接觸中感受牛背的光滑和溫暖,雙手摟住牛脖子,仰着頭隨着小牛一起前進、後退、轉圈,當它要潛水的時候,總用小尾巴輕輕地拍在我背上,似乎在提醒我不要嗆水。我們親密無間,共享清溪。直到牛媽媽“哞哞哞”地叫喚時,才戀戀不捨地陪它回到牛媽媽身邊。

玩着鬧着,肚子餓了,咋辦?沒事,就地取材。只見溪旁淺灘上,一條條火柴棒大小的透明的蝦兒往外爬,一些年紀稍大的孩子左手掌彎成碗狀,然後抓住幾隻小蝦放着,爲了防止小蝦逃脫,右手掌迅速彎曲,迎着夕陽,一下一下地拍打在左手掌上。很神奇,不一會兒,掌中鮮活的小蝦彎曲了,顏色變紅了,抓蝦者一把往嘴裏塞,哇,滿嘴鮮嫩甘甜,味道好極了!有樣學樣,一時間,“啪、啪、啪”的拍掌聲響遍小溪,和着孩子們清脆的笑聲,匯成一支歡快的鄉曲。夕陽落山了,突然有孩子驚叫一聲“我得回家收稻穀了”,又一聲怪叫“我要回家煮飯了”。一時間,孩子們才意識到要回家做點什麼,都爭先恐後地從水裏跑出來,慌亂地爭着、搶着穿衣服,然後急急忙忙地趕着自家的牛兒回家。

據大人說,那些溪裏的小蝦鮮美又營養,還能清熱解毒,可治好流鼻血。又說,小蝦放在手掌心之所以拍着拍着就變紅了,是因爲夏天天氣熱,掌心溫度高,又在陽光的照耀下,把它們給烤熟了。哈哈,好新奇的事啊!

現在的小溪已經隨着生態環境的變化而變成一條小水渠了,溪裏的小蝦早就絕跡了。家鄉到處是茶園,不養耕牛,孩子們也不用放牛了。他們的樂趣大多在《王者榮耀》上吧!嗚呼,哀哉!

但我每次回家,總喜歡帶着孩子到溪旁逛逛,給他講講我與小溪的故事,把自己童年的快樂分享給他,也因此留下一些打油詩。

1.攜小兒回家遊宜溪

一彎山花一道家,一壺清茶一溪沙。

水清藻綠魚逐浪,山深林茂鳥沖霄。

拉下綠藤編細網,兜起金光洗腳丫。

亂石橫臥潺潺水,蒼蘆斜窺落落花。

2.回家過年

還家攜妻又帶娃,家鄉山水美如畫。

潺潺細流小黑鴨,一對白鵝出幽峽。

蔥蔥翠竹長勢佳,綿綿羣峯向天涯。

天涯雖遠須還家,懷抱藍天頭枕霞。

3.故園秋

最喜故園幽僻地,石白溪清茶成畦。

彩蝶戀花忙採蜜,頑童過溪摘黃菊。

坐看遠山白霧起,靜觀近水戲游魚。

忽聞鄉鄰盼秋雨,秋香不泛心慼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