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而陶聊茶:七十四.安化黑茶獨嚴冷(4)





  安化黑茶,起源於敷溪鎮資江北岸的苞芷園。傳統的安化黑茶,是以當地大、中葉羣體種作爲原料,現在多見的櫧葉齊品種是六十年代從雲臺山大葉種中選育而來的優良品種。“茶品喜輕新,安茶獨嚴冷。古光鬱深黑,入口殊生梗”、“斯由地氣殊,匪籍人工巧”,清代名臣陶澍的這幾句詩文即是安化黑茶品質特點的準確寫照。

  “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安化黑茶叫做“道地茶”,彭先澤先生的《安化黑茶》對此有詳細說明:“道地茶,即安化境內所產之本地茶……資水南岸產量既多,品質亦優,而尤以濂溪鄉之思賢溪,西迤至辰酉鄉之辰溪一帶,如思賢溪內之火燒洞,竹林溪內之條魚洞,大酉溪內之漂水洞、檀香洞,黃沙溪內之深水洞,竹坪溪內之仙缸洞,皆爲南岸有名之黑茶產區,俗有‘六洞茶’之稱。此六洞又以條魚洞所產爲各洞冠”。

  條魚洞就在現今竹林溪流域的洞市鄉,跟有名的洞市老街離得不遠。洞市茶山衆多,植被茂盛,荒山野嶺上的野生茶樹多分佈在海拔高的山林間,採摘難度大,但品質極好。洞市傳統的七星竈焙茶尤有特色,過去茶商收購安化黑茶,有“見洞市茶漲一級”、“洞市娘子貨,見茶漲一等”的說法。洞市茶是安化黑茶中的明珠,它有松煙香、甘蔗甜、薄荷涼的特點,亦有樟木之香,廣受茶友追捧。

  彭先澤先生也推崇安化高山茶,他說:“品質亦特佳,俗稱‘高山茶’也,如資水南北之辰山、芙蓉山、臺甲山、高家溪、馬家溪、蔡家山、巫雲界、楠竹園、插花嶺、馬頭門、香爐山、雲霧山、牯牛山、湖南坡一帶所產,葉狹面長,宛如柳葉,故有‘竹葉茶’之稱,葉片嫩者薄,老者厚,呈烏油色,梗黃,水色栆紅,每碗泡水四五次,猶不減色,本年釆制者,水常濁而澀苦,貯囤一年以上者,味甘而水清”。

  現今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種有“三磚、三尖、一卷”,即黑磚茶、茯磚茶、花磚茶、天尖、貢尖、生尖、花捲茶。

  黑磚茶。1939年湖南省茶葉管理處爲了改變安化黑茶袋、簍裝茶之運輸不便的情況,便於遠銷西北、出口蘇聯,就委派彭先澤去安化建廠,研製磚茶。彭先澤(1902年-1951年),湖南省安化縣小淹沙灣人,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畢業後從事水稻及茶葉研究。他的父親彭國鈞老先生即是中國最早的茶葉學校 “湖南茶葉講習所”的創辦者。彭先澤著有《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磚》、《茶葉概論》、《鄂南茶業》、《西北萬里行》等書。他是中國黑茶系統理論研究第一人,安化黑茶里程碑般的人物,被後人譽爲“中國黑茶理論之父”。

  彭先澤先生到安化後,經過實地考察,租賃了位於江南坪的德和慶記茶行作爲工廠,並於1940年壓制出了中國的第一塊黑磚茶。當時的貿易委員會對黑磚的評價是“樣茶色味俱佳,速洽茶商,集資建廠,大量壓制。”。建國後,工廠又遷到安化小淹的白沙溪口,成立了白沙溪茶廠。1953年湖南的白沙溪茶廠又創造了一個奇蹟,他們打破了數百年以來只能在陝西涇陽加工茯磚茶的神話,做出了湖南的第一塊茯磚茶。糾正了“沒有涇陽水不行,資江水不能發花”的謬論。

  涇陽,位於陝西省中部,“八百里秦川”腹地,是咱們國家大地原點所在地。涇陽不產茶,歷史上安化的黑毛茶被裝在大竹篾包裏沿水路由南向北運到涇陽,在那兒卸船,走陸路繼續向西北前進。其時,茶葉在人背馬馱下,要經過平原、山地、丘陵、戈壁,客觀上就要求減小茶葉包裝體積,便於陸路運輸。於是聰明的茶商跟善於脫坯打瓦的涇陽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散茶就地壓制成了磚茶,這樣不但減小了體積還使得單位體積內重量得以增加。

  沿水路而來的湖南安化粗老茶本身含水率就高,在涇陽壓磚後的陸路運輸中,北方氣候乾燥,磚茶內部溼,外面幹,通氧量適宜。在這樣的條件下,空氣中的冠突散囊菌在黑磚茶內部就開始斑斑點點地生長繁殖起來,形成了黃色的冠突散囊菌羣。這就是過去人們說的“自古嶺北不出茶,唯有涇陽出磚茶”、“茶不到涇陽不發花的”的根本原因。

  所以,金花不神祕,無非就是一個在適宜的溫度、溼度、通氧量條件下產生出來的菌類。它是一種強勢菌,因爲有這種強勢菌的存在,抑制了粗老茶葉內部的其他有害細菌的生長。並且冠突散囊菌羣在產生、生長的過程中從茶葉中獲取營養物質, 又通過自身代謝產生多種酶類促進茶葉的氧化水解,自然而然地參與了黑茶的後發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黑茶的口感滋味與品質。金花在六堡茶上亦有,反觀普洱茶則很少見,這應該與雲南海拔、氣候、光照及普洱茶餅體積扁薄有一定的關係。

  1958年白沙溪茶廠基於生產花捲茶費工費力、季節性強、生產效率不高的原因,就把花捲茶改制,用其原料壓制茶磚,因磚面周邊壓有花紋,故而稱其爲花磚茶。

  天尖、貢尖、生尖均以湘尖茶傳統加工工藝製成,區別是所用原料等級不同。天尖以特、一級安化黑毛茶爲主要原料製作;貢尖,以二級安化黑毛茶爲主要原料製作;生尖以三級安化黑毛茶爲主要原料製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