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古道(上)

2014年9月8日,國際古道聯合會(IAU)同衆多機構一起發佈了“世界十大古道”的備選名單,其重要依據,是專業戶外人士吳濤在幾十年的戶外探索過程中,逐步挖掘和整理出來的十條具有戶外探險價值和豐富歷史內涵的著名古代線路等。

1.絲綢之路(亞非歐)

絲綢之路(Silk Road),常簡稱爲絲路,此詞最早來自於德意志帝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圖集。他把這個商道命名爲Die Seidenstrasse (絲綢之路),神祕且令人浮想聯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製作的示意圖。

絲綢之路是指從長安或洛陽出發,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歐洲,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最初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爲起點,最遠到達西亞諸國的陸上貿易通道,到東漢時班超再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並將路線東端延伸到東漢京師洛陽,西端延伸到歐洲(羅馬),這是目前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線。這條道路也被稱爲“陸路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爲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但實際上,絲綢之路並非是一條 “路”,而是一個穿越山川沙漠且沒有標識的道路網絡,並且絲綢也只是貨物中的一種。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約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宋初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爲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舉行的第38屆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絲綢之路同京杭大運河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遺產。

BBC中國歷史紀錄片:絲綢之路_59分鐘視頻 (https://ent.ifeng.com/c/7w0uvZaeYRE

2.乳香之路(亞非歐)

乳香,一種充滿神祕色彩的異域香調。據聖經中《馬太福音》所述,公元前5世紀左右,耶穌誕生當夜,東方的三位智者看到古城伯利恆(靠近耶路撒冷)天空的上方劃過一顆星星。他們追隨星辰的方向來到聖城耶路撒冷找到了耶穌,並送給耶穌三樣來自東方的禮物:黃金、沒藥,以及乳香。黃金寓意着王權,沒藥象徵着人終有一死,而乳香,則被視爲一種神性(as to a God)。

乳香之路又稱乳香貿易遺址,是阿曼古代和中世紀乳香貿易的場所,這個場所主要種植乳香樹,並保留有歷史上進行乳香貿易的綠洲遺蹟,在阿曼發現的考古遺址羣中可以發現當時乳香香料生產和貿易的繁榮興盛。乳香樹和商隊綠洲遺蹟可以證明,此處的乳香貿易在多個世紀內一直繁榮,因而這一地區在當時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阿拉伯,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就使用了乳香,直到公元400年羅馬大帝君士坦丁下令禁止使用火葬之後,乳香市場才逐漸消失。乳香在古代是一種極昂貴、極奢侈的香料。乳香是一種飄着淡雅清香的樹脂,過去常常被用作薰香和醫療道具,受到古埃及、古羅馬及其他國家人民的高度讚美。阿曼是乳香、芳香樹膠的古老產地,這些產品一度被認爲比黃金更爲珍貴,阿曼文化可以上溯數千年,這裏曾經是乳香交易的中心。阿曼乳香之路的四個遺址於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它們是盛產乳香的杜克河谷,它距離阿曼著名城市薩拉拉約40公里;出口乳香的霍爾羅港口;保留古代往來沙漠商隊足跡的綠洲敘氏爾,它位於魯卜哈利沙漠的南端,距離薩拉拉城170公里;位於佐法爾省的巴利迪城。200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iii)(iv),乳香之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爲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BBC探索系列:乳香之路,詳細瞭解乳香的前世今生_45分鐘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k4y1C7vA/?vd_source=98c6b1fc23b2787403d97f8d3cc0b7e5

3. 朝覲之路(亞非歐)

朝覲(阿拉伯語: حج, Hajj),指的是伊斯蘭教徒到麥加的朝覲,這是每年全世界穆斯林最重要的聚會,也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號稱地表上最大規模的宗教活動之一。依據朝覲規範,每一個身體健康經濟良好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須朝覲一次。伊斯梯塔(istita'ah)指的是身體及經濟能力皆可進行朝覲的狀態,達到此狀態的穆斯林稱爲穆斯塔梯(mustati)。朝覲是穆斯林團結及順服真主的一種展示。朝覲字面意義是“參與一個旅程”,這意味着外在行爲的旅程及內部心靈的旅程。

每年朝覲的日期是伊斯蘭曆12月的第8日到第12日。由於伊斯蘭曆法是陰曆,每年比公曆少11天,朝覲日期在西曆中年年都不同。朝覲期間,朝覲者的衣着要求及身心狀態稱之爲“伊蘭”(Ihram)。 朝覲與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生息息相關,但穆斯林認爲到麥加朝覲的儀式可上溯到數千年前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年代。朝覲那一週,上百萬朝覲者同時在麥加聚集,並進行一系列的儀式:每個人逆時針方向繞行卡巴天房七次,這個立方形的建築也是世上所有穆斯林祈禱時的方向;在薩法(Al-Safa)和麥爾瓦(Al-Marwah)兩個小丘間來回走動;飲用滲滲泉的井水;去阿拉法特平原守夜;在投石儀式中向魔鬼擲石塊。然後朝覲者剃髮,進行動物獻祭的儀式,並慶祝全球性的宰牲節。

朝覲之路上非洲的馬裏曾經是西非三個重要文明古國加納帝國、馬裏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域。公元十三世紀,隨着撒哈拉商道黃金貿易的興起,馬裏古道曾經非常繁榮。馬里君主“曼薩”(意爲“衆王之王”)曾建立的西起大西洋,東至加奧,向北深入撒哈拉的強大國家,並創造出輝煌的歷史文化。1324—1326年,曼薩·穆薩曾經率領龐大隊伍去麥加朝覲。這支隊伍中前面有500名手執金仗的奴隸開道,隊伍後面後有80頭駱駝,滿載着金燦燦的黃金,聲勢浩大。曼薩·穆薩沿途施捨,慷慨大方,揮金如土。據說他們途經開羅時,他賞賜埃及官吏的黃金,竟然引起開羅黃金價格暴跌,可見當時他所擁有的黃金數量之巨。那時候馬裏富強之聲譽,遠揚歐洲。

《朝覲之路》紀錄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五洲傳播中心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聯合制作。本片以2010年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組織中國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覲爲主線,從朝覲活動的組織者、朝覲成員以及各類服務人員中選取有代表的人物,分別講述每個人的故事,於2012年2月5日上映。在上萬名朝覲者中,節目選取了分別來自不同地域和生活背景的北京、寧夏、新疆、雲南的五位穆斯林,跟隨他們從國內出發直到在麥加完成朝覲夙願。五位朝覲者經過多年的嚮往與努力,終於來到伊斯蘭教的聖地,激動之情在環環相扣的朝覲歷程中轉爲心靈的淨化與昇華;全篇在朝覲高潮中結束,數百萬穆斯林身着白色戒衣遊轉天房的景象宏偉壯觀,令人心靈震撼……
央視網紀實頻道(https://jishi.cctv.com/2013/07/02/VIDE1392371845769269.shtml)1小時30分鐘

4. 朝聖之路(歐洲)

傳說:
相傳在公元九世紀,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就是照着星星指引的方向抵達了聖地亞哥,在此找到聖雅各 St. Jac 的遺骸,從此,就成了天主教徒們重要的朝聖道路之一。這條路就這樣從中世紀流傳直到現在,由一開始原本都是宗教關係的朝聖者在走的,到現在此條路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帶着自己的故事和原因上路的旅人們,一路上遇到有人從瑞士走、從巴黎走、從荷蘭走、從德國,甚至從以色列走的都有,哪裏都可以是你的起點。

西班牙“聖地亞哥之路”,是世界三大朝聖之路中最著名的一條,這條路的終點爲西班牙西北方城市聖地亞哥,它的路線有千千百百條,每年都有許多朝聖者們從四面八方,往聖地亞哥的方向彙集而來,就像銀河系一樣,羣星彙集的中心,所以聖地亞哥又被稱爲「繁星原野聖地亞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

最早出現於公元9世紀,從西班牙境內的潘普洛納到聖地亞哥-德-康波斯特拉長達約800千米的聖地亞哥朝聖之路,是歐洲最著名的文化之旅路線,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條線路的終點亞哥-德-康波斯特拉的大教堂,是繼耶路撒冷和羅馬之後的天主教第三個最爲重要的聖城,所以被譽爲朝聖之路。

西班牙國家旅遊局相關介紹:
https://www.visitspain.com.cn/itineraries/theme/pilgrimage-to-santiago-de-compostela.html

電影:《朝聖之路》
主演:馬丁·辛/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黛博拉·卡拉·安格導演: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地區:美國/西班牙類型:劇情簡介:湯姆是一名在美國工作的醫生,在他的兒子不幸在法國遇難之後,他動身前往法國取回兒子的遺體和遺物。他的兒子死在了比利牛斯山,在去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朝聖之路上,他遇到了暴風雨,然後就這麼平靜地離開了人世。這條通往教堂的路,又被叫做“聖雅各之路”。最初,湯姆的目的只是取回孩子的遺體,但是在到達了法國之後,湯姆卻決定要將兒子已經走過的和沒有走完的路重新走一遍,以更好地體會兒子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在重走聖雅各之路的過程中,湯姆遇見了三個從不同國家來到這裏的“徒步旅行者”,他們都在尋找着生命力更大的意義,並希望通過徒步重新在世俗的世界裏得到心靈的慰藉。
優酷(1小時32分鐘):
https://list.youku.com/show/id_z1070c890e18b11df97c0.html
B站完整版(會員2小時8分鐘):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430832?theme=movie&spm_id_from=333.337.0.0

5. 菩提之路(亞洲)

藍毗尼(Lumpinī)又譯爲嵐毗尼、臘伐尼、林微尼等,梵語可愛之意。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處於尼泊爾西南和印度交界處,在魯潘德希縣境內,距加德滿都360公里。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蘭毗尼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藍毗尼又被稱爲“佛祖的故鄉”。這裏民風淳樸,大部分地區是鄉村,生活着極其頑強的塔魯族人民。他們世代務農,生活的環境是炙熱的南部平原,塔魯族人大多生性樂觀,隨遇而安。作爲佛祖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宗教聖地之一。佛祖最終在菩提樹下求得的正果使世界上多了一種熱愛和平與思索的哲學。他於公元前563年5月誕生於藍毗尼的娑羅雙樹下。相傳釋迦牟尼在入滅之前,曾對弟子阿難陀說,當他入滅之後,佛教徒們會懷着虔誠的好奇心來拜訪四個地方——他的出生地、覺悟之地、初轉法輪之地、以及涅槃之地。如今,這四個地方真的成了佛教聖地。而作爲佛陀誕生地的藍毗尼,自然是佛教信徒們的首選地,千年以來,無數信徒不遠萬里來此朝聖。

比如在公元403年,藍毗尼就曾迎來一位佛學大師:來自中國的法顯。史料記載,法顯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蔥嶺,經印度來到藍毗尼,是訪尼外國人士中有真實記載的第一人。在藍毗尼,法顯第一次將釋迦牟尼的誕生寫入文獻,這也成爲目前最早的朝聖文獻記錄。在那個時代,藍毗尼似乎是一個相當荒涼之地,因爲從法顯的記載來看,當地還並不習慣朝聖者來訪,同時法顯還警告遊客,要小心附近兇猛的野生動物。法顯之後,藍毗尼逐漸走向輝煌,甚至連印度的君王們都要前來拜祭,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作爲虔誠佛教信徒,他甚至下令免除了藍毗尼的苛捐雜稅。現今,人們在這裏可以看到考古學者發現的阿育王石柱,上面的碑文對佛祖出世,以及阿育王的朝拜故事有詳細記載——印度古代歷史多沒有準確的記載,但這根石柱不僅確定了藍毗尼爲佛陀誕生地,也第一次讓人知道釋迦牟尼是歷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物。

在中國封建史最爲強大的唐帝國時期,那位著名的唐僧——玄奘法師也曾在西行途中專程來到藍毗尼。他在《大唐西域記》中對藍毗尼流傳的神話進行了記錄:古老的娑羅樹下佛陀誕生了,樹的東邊是阿育王塔,塔下有泉,兩條龍在這裏爲新生的王子沐浴……玄奘筆下釋迦牟尼沐浴的水池還在,人們甚至可以親手觸摸到池中那“神聖之水”,用它來澆灌菩提樹。而在考古學家的勘查發掘中,這水池附近還曾發現過許多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時期的朝聖遺物,每一件器物似乎都在向外界述說和證實着這片古老土地的神聖面目……

對古人來說,前往藍毗尼的道路非常艱難:從加德滿都進入尼泊爾南部的特萊平原後,人往往會被當地特有的炙熱空氣所包圍,再加上道路多爲山路,路側往往是陡峭的懸崖,行人稍不注意就會掉下懸崖,粉身碎骨。不過,艱險的道路從來都未能阻擋那些朝聖者。他們歷經艱險,從世界各地前往藍毗尼,只爲心中的信仰,只爲在那棵見證佛陀誕生的娑羅雙樹下,澆注一壺靈泉……

好看視頻:佛祖出生地藍毗尼_10分鐘(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6878210148007673226

相關鏈接:《世界十大古道(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09602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