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之執着的海瑞

縱觀歷史,但凡能青史留名者,絕非等閒之輩,或才華卓越,名滿天下;或公而忘私,捨生取義;或又賢又能,萬衆歸心;或壞事做絕,罪大惡極……像海瑞這樣憑一己之力在污濁世界蹚出一條大路,自始自終保持潔身自好者,堪屬鳳毛鱗角,正因爲如此,他成爲了人們心中的一座豐碑。

說起海瑞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作結:想開創清明世界,想做個最好的自己。

01  初試身手,名動江湖

明正德九年,海瑞出生於海南瓊山的一個書香家庭,只是隨着父親的離世而家道中落。時值四歲的他與母親相依爲命,生活全賴母親做針錢活貼補家用。

母親是個明事理的人,她知道改變孩子命運的唯一辦法就是讀書,於是,儘管生活拮据,儘管受人歧視,海瑞卻在母親的陪伴與監督下學習了經詩子集,儒家經典,爲後來走上仕途奠定了基礎。

海瑞的最高學歷是舉人,此後再無精進。在明代,舉人是可以做官的,只不過是ting缺候補隊員,即使有幸出缺,也是個不入流的小官。

海瑞的笫一任官職福建南平縣教諭便是這樣取得的。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卻被海同志幹出了大名堂。初到崗位,海瑞狠抓紀律作風,以身作則,按時點卯,不講情面,一年下來,得了一個“海閻王”的名號,此後每到一地,都令混喫等死者、偷機取巧者聞風喪膽,以個人言行震撼了官場之風氣,真可謂正氣凜然。

對待下級可以這樣理直氣壯,那麼對於比自己官階高的領導,海瑞是怎麼做的呢?話說一次有位巡按御史來視察工作,各地知府誠惶誠恐,小心伺候,生怕影響仕途。只有海瑞不僅不盡心招待,連起碼的硊接儀式也取消,如筆架一般直直挺立,並聲稱“教育官員只跪聖人”,讓御史大人尷尬而去。

海大人的壯舉還不止於此,像抗倭總督胡宗憲之子及嚴黨紅人鄢懋卿在他這裏也沒討到便宜,當然這兩次是以智取勝,對位高權重的大人們,海瑞還是要給對方留點臉面的,畢竟同朝爲官,低頭不見擡頭見,只要把事辦好,方式方法就不用計較了。

由此可見,海瑞雖直,卻不傻。他的不諳世事是骨子裏帶來的,誰又能奈他何?

02  登峯造級 ,清史留名

海瑞敢於碰硬碴兒的特殊個性及超強的辦事能力一時間名動朝廷,這使他成爲解決地方難政的最佳人選。

嘉靖年間,由於皇帝長年修道不理國政,致使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國家事務無法正常運轉。爲了緩解虧空,朝廷準備在浙江一帶實施“改稻爲桑”,以增加賦稅收入。

此時,海瑞被破格提升爲浙江淳安知縣,他實地考察,瞭解真相,弄清了其中有人故意炸燬堤岸,讓洪水淹沒農田,然後賤買農民土地榨取利益的陰謀。因爲氣憤難平,遂提筆寫下了大罵嘉靖皇帝無道的《治安疏》,並義無反顧地爲自己備好了棺材。

這就是海瑞,下收拾貪官污吏,上敢罵九五之尊,不得不說,他的敢爲天下先的勇氣無人匹敵!

海瑞在詔獄裏靜靜地等待着,等着他捨生取義的那一刻,嘉靖皇帝最終沒有下令殺他,用行動表達了對他的肯定。是啊,嘉靖明白,這個世界需要海瑞這樣直諫的臣子。這個決定是嘉靖對自己的帝國唯一溫情的感動。

03  空有抱負,遺憾離場

由於海瑞的剛正不阿,得罪了地方權貴,他們互相勾結,彈頦海瑞,致使海瑞被罷官回鄉,真應了那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賦閒在家的海瑞依然過着清貧的生活,時刻等待着朝廷起用,這一等就是十幾年歲月的蹉跎,直到萬曆十三年,小皇帝重新啓用海瑞時,他已是72歲高齡的老人,辦事多力不從心了,於兩年後病逝於任上。

堂堂二品大員,遺物卻只有八兩銀子和幾件舊衣,爲官清廉如此,已非榜樣可比擬,而成爲了一座無人企及的山峯,這或許就是他爲自己取字爲“剛峯”的真正用意吧。

海瑞的一生,開始用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後來用這面鏡子反照整個官場,雖對官場現狀改觀不大,卻起到了震攝作用。

創清明世界是海瑞畢生的追求,然而個性的不善通融讓他被同僚們孤立,抱負難以施展,空留一腔愛國之志,怎不令人唏噓?

好在公道自在人心,海瑞去世後,萬曆皇帝爲他舉行了祭禮,百姓們白衣相送綿延百里,這就是人們對海青天最終的蓋棺定論。

詩人臧克家寫到: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




海瑞就是那個活在億萬百姓心中的人。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