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進”到“走近”,關於網絡思政教育的探索實踐(一)

網絡思政教育已經從事了有些年頭,於2012年12月開設“飛哥在線工作室”微信公衆號,創立《飛哥週記》《我們的故事》《輔導員案例集》《輔導員眼中的節氣人生》等特色品牌,藉助全媒體傳播的優勢,將此平臺建設成爲師生校友關注的多位一體的在線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平臺。

我之前也僅僅是QQ愛好者而已,也會開展一些學生活動,但是有的時候,學生願意通過不見面的網絡方式和你交流,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想,要創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體,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和語言將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思。

很多全國各地的輔導員和青年大學生關注了我的這個微信公衆號,有的還成爲了很好的微信好友,用大家喜歡的方式和語言去溝通,這樣的育人效果會更加明顯。

我也堅持:學生在哪裏,我們工作的平臺就在哪裏,學生需要什麼,我們就要提供什麼。

學生所處的位置就是我們這些高校思政工作者工作的最前方。


在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幫助青年學生築牢思想根基。

和我關係最多的就屬《飛哥週記》,已經成爲了我的一個“標籤”,其從培養大學生愛校情懷出發,培育他們的愛黨愛國情感。

週記也摒棄傳統說教,通過身邊鮮活的故事培養當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相融合,貼近大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既有輔導員職業發展的思考,也有和同學談心談話的具體案例,還有勵志成長的工作記錄,有感而發,有思而寫,有想而悟。

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篇篇輔導員工作日誌,也是一篇篇輔導員個人的成長記錄冊,字裏行間體現出高校輔導員對職業始終如一的熱愛和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用輔導員週記的方式映射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着力打造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微陣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師生頭腦中“落地生根”,寓精神激勵於週記中,對社會熱點展開理性評析,觀點明確,說理充分,旗幟鮮明地傳達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性思考,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激發當代大學生心繫社會、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

《你曾披星戴月,必定霸氣凱旋》鼓勵學生走向考研戰場,《自己降低了標準怎麼可以實現夢想》分享瞭如何清晰的認識自己,實現自我成長的夢想,《跌倒是真的,成長卻從沒有停歇》《平凡的中間羣體,向上的堅定生長》《結果不會演戲,努力還得繼續》更是勵志同學們奮鬥的青春有未來,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一份“心靈雞湯”。

還有一個是團隊作品,連續3年開展《輔導員眼中的節氣人生》,傳承傳統文化,勵志節氣人生,感悟古語詩詞,書寫青春成長,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讓輔導員的節氣詩詞傳承傳統文化。

學生勵志成長的瞬間躍然於互聯網上,《我們的故事》已經推送300餘期,在廣大輔導員和青年大學生中間也引起強烈反響。


會將故事,講好故事,講好身邊故事,用底蘊深厚的文化活動去講,用有聲有色的校園社會實踐去講,講出歷史厚重感、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深耕學生精神家園。以經典的形式彰顯真理光芒,以故事的形式涵養家國情懷,使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伴而行,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讓青年學生於故事中受教、德育中育心、踐行中鑄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