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請你停止毫無意義的內疚!

30歲,勸你一定要培養自己去閱讀。

爲什麼要多去閱讀?

在閱讀中,我們可以找尋到許多答案。這樣的道理我們都懂,可是依然有些小夥伴,不願意浪費時間和精力去閱讀。

拿起來書就犯困,是許多人的常態,甚至也是我曾經的常態。

不知不覺,閱讀習慣的養成,讓我變的異常的清醒,認真。

我買了兩盒熒光筆,產生觸動和有意義的答案,我通常會畫下來。

我究竟發生了多大變化,有時候講不清楚。

只覺得但凡讓我產生負面情緒時,我都會很快遠離,或者短暫的離開。

很奇怪,一家人難得相聚和聊天時,我發現自己始終格格不入,甚至我在裏面聽着講話就好,不用表達自己,交流下來也覺得非常的疲憊。

職場裏,出現問題溝通問題,關係近一些的同事就多聊幾句,倘若需要迎合的同事關係,講什麼都覺得是一種消耗。

還有一些親戚朋友的微信消息,我常常會停頓個把小時,纔想去回覆。不舒服的關係,我變的一刻也不願意隱忍。

多讀書,讓我更加的尊重自己的感受,聽取內心的聲音。

我的冷漠和冷淡,已經無法調動主動的狀態去維持某種情感上的秩序。

被抽走的自信,小心翼翼的看臉色度日,害怕尷尬努力找話題的無奈,似乎佔據了我30多年的時間。

有時候覺得這樣的隱忍也挺好,可是覺醒之後,看到生活的真相,愈發覺得殘忍,痛苦。

心理學書籍說,你想咋辦,30多歲的人了,難道一直打算做一隻鴕鳥嗎?

我喫驚,什麼是鴕鳥?

心理學上有一種方法,叫鴕鳥法,是指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裏,以避免看到令自己恐懼的東西。

是的,我當了很多年鴕鳥。

心理學書籍說,切,你何止是鴕鳥,還是一種螞蟻,可憐的螞蟻。

螞蟻跟我有什麼關係?

關係當然很大,你總是習慣討好,盡其所能的讓周圍的人開心快樂,希望避免任何壞事發生。如果你的努力失敗了,你就會極度合作,極力取悅他人。

你不是螞蟻,誰是螞蟻呢。

真的不想知道這些道理,可是發現自己越陷越深,想更多的瞭解自己,想看看自己還有哪些問題,還需要走多遠的路才能改善自己,就越想接觸心理學書籍。

我好期待有一天坐在人羣中,跟所有人能夠良好的溝通,不出現任何的臉紅,緊張,像一個正常的人一樣生存下去。

會的,你是個善良的人,有良知的人,只是你的良知過剩,常常拿一些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來懲罰自己。

我明白它的意思,有一本書我看過,《被討厭的勇氣》,叫不要干涉別人的課題,你的父母,領導,同事,朋友對於你的看法和評價,是他們的課題,我不應該將他們的課題強加在自己身上,替他們去思考。

心理學書籍說,不是,這次我要推薦給你另外一本書《內疚清理練習》。

我去搜索了這本書的作者伊爾斯·桑德,他的《高敏感是一種天賦》非常有名,上個月書籍採購一口氣買了三本,從從認知,踐行到溝通。也因此,我改變了對敏感的看法,最近他出了一本新書《內疚清理練習》。

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的封面非常素淨,密密麻麻的大字和小字積壓在一起,並沒有獲得初次相見的好感。

但閱讀的開頭,就刷新了我三觀,原來的認知被震裂的細碎。

在相處的關係中,因爲搞砸了一些事情,我常常會陷入內疚中,不斷的自責。

就比如之前跟領導相處,說錯一句話,一整天都會不開心,下班後也不會放過自己,一直處於一種負面的情緒當中,責罵自己真笨,真傻,爲什麼要多說這麼一句話等等。

比如自己超負荷的負責一些工作,導致我已經沒有餘力再繼續工作下去。當領導幫我解決掉問題,將部分的內容轉移到同事處,讓同事面露難色時,我也非常的愧疚和自責。

再比如沒有更好的陪伴孩子,導致孩子生病,心裏也會不停的咒罵自己。

還有一些跟自己毫無相關的事情,比如別人丟了東西,內心也會油然產生一種臉紅,害怕,擔心別人將自己當作小偷,而產生一種恥辱感。

有些內疚,是可以促進自我的反省,思考,但有些內疚,跟自己沒有關係,也會良心不安。

讀了《內疚清理練習》,認識了一句話,叫作做一個有界限感的人。

當你有了界限之後,你才能夠去分辨,哪些是我的責任,是我該負責的;哪些不關我的事,我得把責任還給別人。

意識到自我攻擊是很重要的,想要改變自身狀態,這樣的意識尤其必要。

書中還分享了方法,有機會再分享,希望今天的一些小知識點,能夠幫助打破我們部分的認知。

停止自我譴責,有些事你並沒有錯,而是有些固有的習慣,思維,讓我們延用了曾經的經驗,但我們可以再過去的經驗中修訂,更新,重新輸入屬於自己的東西。

閱讀中,我們要學會給自己鬆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