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岸邊康王村史話

我是淮陰市洪澤縣黃集鄉康王村康姓一平民,雖然撤縣變區,改鄉爲鎮,並村聯組,硬把我變成了淮安市洪澤區高良澗街道清澗村人,但我在骨子裏仍然記着我出生時的那個地名--洪澤縣黃集鄉康王村。

洪澤地名,始於隋朝,隋唐元明清,洪澤浦、洪澤鎮不絕於史。洪澤是這些朝代中的繁華一鎮。洪澤地處淮河之濱,歷來也是我大漢民族南北人口交融之處,淮河岸邊城鎮更是南北兵家必爭之地,我祖居住的康王村便是在這民族大交融中建立的一個淮河岸邊的普通村落。

洪澤康王村這一門康家現有康氏人衆1000餘口,這是我在去年春節期間因疫情無事編纂本族家譜時統計得來的,在這次修纂本族家譜時,已經無人能夠準確說出我們這一門康家何時來此古淮河(廢黃河)之畔安家立業的了。

雖無準考,但問我族人和當地百姓,卻亦有一些關於我淮河岸邊康家的傳說。

相傳,我族始於西安康門。我始祖原不姓康,且是關外異族,因始祖帶兵助大唐開國皇帝攻佔長安有功,賜予康姓,並在長安(後爲西安)封將建府,傳下我們這門康姓子孫,門中唐宋數代世襲,多出行伍將才。

後唐有這門名將康志忠,其子康再遇又跟隨趙匡胤開建了北宋,康再遇之子康保裔更是北宋名將。康保裔便是我們江浙一帶道家廟宇供奉的仁聖元帥---康王真君。

據我省文化廳某考古名人考證,北宋末年“泥馬渡康王”的故事就發生在我族居住的康王村一帶,並與康王真君和康王村名出處有關。

據傳,北宋末年金兵追殺宋庭康王趙構,康王趙構由北一路逃到了淮河岸邊,這時夜色已晚,趙構又累又餓,便倒在一處廟宇裏休息。就在趙構睡得朦朦朧朧之際,有一聲音在他耳邊響起:“陛下快起!陛下快起!金兵追來了!金兵追來了!臣康保裔已備下北龍駒,快快騎上渡過河去!”

趙構一驚醒來,只聽不遠處遼兵舉着火把已經追來,他急忙爬起,跑出廟宇,見廟宇外面果然有一匹白馬,但觀四周卻無一人。趙構也不待細想,急忙騎上白馬向淮河岸邊跑去。

一路追來的金兵,見到騎在白馬上的趙構,便一起舉刀喊殺向他追了過來。趙構慌不擇路,隨大白馬直竄入滔滔淮水之中。白馬在滔滔淮水中劈波直行,讓康王衣衫竟然滴水不沾。就連追到淮河岸邊的金兵射向康王的劍雨也被白馬劈出的浪波隔阻在外,傷不得康王分毫。

康王到了淮河南岸,見那些追兵對他已經無可奈何,他便下了馬,整理起衣衫。待康王整理好衣衫,再看自己身邊,哪裏還有剛纔的白馬?站在他身邊的原是一匹塗上白色顏料的泥馬。

康王於是對此泥馬拜了又拜後,向不遠處的一座閃着燈火的村莊走去。康王到了一戶亮着燈火的人家,他這時腹中飢餓,便顧不得臉面向村民討要喫物,順便也打聽一下這裏是否有金兵來過。

康王來到的這個村莊便是康家莊,他去的正是一戶門頭書着"康宅"的康姓人家。康王心知這家姓康,他便藉着自己分封的名號稱自己也姓康。這戶康家夫婦見同宗上門尋食,他們便給康王下了一碗雞蛋掛麪,予以殷勤接待,並告訴康王,在個把時辰前有幾十個金兵騎馬來過,還向他們打聽被追捕的大宋康王的下落。康莊村民被金兵禍害已久,他們知道被金兵追捕的人一定是好人,於是他們便哄騙那些金兵說康王已經騎馬跑過去很久了,那些金兵聽了後,便掉轉馬頭向北折走了。

康王趙構逃到臨安後,做了皇帝,建立了南宋。康王安頓下來後,他想起了助他渡河的泥馬,想起了夢中叫醒他的康保裔,以及飢腸碌碌時供他一碗雞蛋麪的那戶康姓人家,他便尋找並重用了康保裔的後人康繼英、康繼彬,還專門派人重修了淮河岸邊的那座廟宇---康王廟,並賜那個供過他麪食的村叫康王村。

據我省這位專家對“泥馬渡康王”傳說的考證,也許這是我族淮河岸邊康王村最早的來歷了。

過了隋唐,到了明清,我族村落也許歷經淮河一帶戰火摧殘,古老村舍已難見分毫。現在唯有“豬(朱)喫糠(康)”的傳說和一個方圓數千平方米的朱家毫宅遺墩--"大惡慶",還在告知我們族人已經過去的那些史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