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革

明天開始《得到》的很多節目就要改版了,徐玲的《得到頭條》和羅胖的《羅胖精選》都要被李南南接管,徐玲將要去“通識課程部”擔任一號工位。據說這一次《得到》的組織架構大調整已經醞釀了四年,是跟“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校長學的,爲的是進行組織大變革。從以幾位創始人爲核心發動機,轉變爲各個一線業務單元。

北京十一學校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呢?爲什麼它值得得到公司模仿和學習?

第一,這裏的每個個體,都有高度的自驅力。“老師上下班從來不打卡,但每個人都非常敬業,每天上課、備課、個性化診斷、個別化輔導,從早到晚,把自己全部的時間都用在了陪伴學生成長上。”

第二,組織的各個部分,能夠自發展開協作。十一學校基本不開全校大會,平時開會也不用簽到,老師來去自由。神奇的是,就算不開會,崗位和崗位之間、部門和部門之間也能自發完成協作,不會出現各自爲政、相互扯皮、推卸責任的現象。

第三,組織的所有資源,能夠自發流向一線。這裏沒有“衙門”,像行政辦主任、財務總監、人力資源主管這些職能口的負責人,都不是“官”,而是支持人員,他們天天琢磨的是,我怎麼爲我的“客戶”,也就是那些工作在業務一線的同事提供更好的服務。

巧合的是,我今天正好聽了一場數字化轉型的在線培訓課程,裏面也提到變革和創新。站在新舊百年交替的十字路口,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無論是人工智能、電動車、節能減碳,還是物聯網、元宇宙和生物科技。一切都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發展,就像20年前,互聯網、超市、網上購物、電子商務、智能手機等新興科技對於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時髦詞語和未來幻想一樣。再過二十年,也許我們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像現在的手機一樣人手一臺,腦機接口會像超市一樣到處可見,元宇宙就像是我們的另一重人生。

現在認爲遙不可及的一切,都將成爲現實,而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瞄準未來發展的方向,做好準備,積極應對,這樣才能在下一個風口來臨時,搶佔先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