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青銅面具——古代青銅器名品集錄(十五)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可分爲三種:一種是人面具,1號坑出土1個,2號坑出土20個,一共21個。這兩年發掘的其他6個坑也有面具出土,但材料未發表,就不提了。

另一種是縱目面具,2號坑出土了3個。

再一種是獸面具,2號坑出土了9個。

12、小型人面具

商後期  四川廣漢三星堆1號坑出土

現藏:三星堆博物館

這是三星堆出土的唯一一件小型人面具,寬9.2釐米,厚0.4釐米,寬臉粗眉大眼,大嘴緊閉,兩雲雷紋形小耳,耳垂穿孔。風格上簡樸樸實,是三星堆文化早期的面具。

人面具  這是2號坑出土的人面具,半圓形,通寬40.8釐米,重6.05千克,神態威武豪放。

這些人面具總體上造型誇張,威嚴生動,部分人面具在眉部和眼眶眼球處,用黑色顏料描過,還在脣間塗朱,突出了裝飾效果。

面具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的儺[nuó]文化,人們戴着面具跳舞來驅疫、逐鬼、祭神,是原始巫教的儀式。進入青銅時代,人們用青銅來作面具,它們是祭祀活動中的供奉和道具,是代表人類崇拜的神靈偶像,又或者是體現某種觀念習俗或特殊身份的象徵。

人面具是如何使用的呢?

大體上有以下幾種說法:1、用手捧着,作爲舞蹈的道具。

2、作爲祭祀的對象懸掛使用。

3、多件串起來作圖騰柱用。

4、是被祭祀的對象——泥質或木質偶像上的裝飾物。

第4種說法最爲可能,人面具又大又重,不適合佩戴,根據面具內側發現有紅褐色十分堅硬的泥土,推測面具是鑲嵌在以木棍爲骨架的泥塑身軀上的,構成了三星堆人祭祀的對象。

縱目面具

商後期  四川廣漢三星堆2號坑出土

現藏:三星堆博物館

半圓形,寬138釐米,高66釐米,眼球突出眼眶16.5釐米,前額正中鑿有一豎長方形洞。

縱目面具出土了3個,突出特點就是高出眼眶10多釐米的“縱目”和誇張的“大耳”,表現了古蜀人對“千里眼”、“順風耳”功能的崇拜。

另外兩個體型小一些,前額中間的方孔中安裝有龍形飾件,龍頭與鼻樑相接,龍尾上翹捲曲,龍飾件高66釐米,通高82.5釐米。

三星堆對眼睛的突出表現隨處可見,昭示了三星堆人對“雙目”特殊的信仰和崇拜。

記載古蜀歷史的典籍,主要是西漢楊雄的《蜀王本紀》和西晉常璩[qú]的《華陽國志》。《華陽國志》曰:“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名蠶叢,其目縱,死,作石階石棺”。有學者認爲縱目面具表現的就是蜀王“蠶叢”。

獸面具  獸面寬28釐米,頭上出兩捲雲形角,雙眉斜出向外,大嘴,嘴角下勾,上下兩排牙齒緊咬。

獸面具共9件,都出土於2號坑,薄片狀,淺浮雕,似獸非獸,似人非人,其誇張神祕的風格正是古蜀國的特徵。面具的四邊有小圓洞可以穿系,可能是供巫師祭祀時佩戴之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