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普遍不够自信吗?

最近网上总是看到有人说中国的孩子不自信?这个言论真的对的吗?

这个话题的核心就是,看外国的小孩他们再糟糕都可以被任何鼓励,而我们再优秀却仍然觉得不够。

其实这个话题很好解释啊,大概延伸一下就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孩子普遍不够自信?

那么首先我们得知道,自信所代表的概念,通俗来讲就是相信自己,觉得自己能行是一种信念。

如果单纯以这个概念为出发点,中国孩子甚至包括成年人确实不够自信,就算做到了行业顶尖,就算颜值倾国倾城,可当有人称赞的时候,通常情况下,称赞的那个人所得到的答案往往不是一般一般,就是还有进步空间,或者就是被称赞的人反过来称赞对方,认为对方才是行业顶尖,对方的颜值才是倾国倾城,自己还差很远。

毕竟以自信的定义,只是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啊。如果不能坦然接受别人的称赞,又怎么能称得上是自信呢?

可大家结合实际,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吗?

表现出这个原因的根本情况是因为在中国这庞大的文化体系里,还存在着一个名为谦虚的概念,它不像西方文化体系所表现的那样,如果不能做到绝对坦然接受别人的称赞,那就是自卑的表现,

而我们却是我自己相信我自己能行,是有着足够能力的,但是我不指望你因为我自己相信我自己,所以就觉得我能行。至于我到底行不行,实践出真知,干出来才知道,这是中国的处世逻辑,自己到底行不行,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方能知行合一,即使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是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不能单纯的以表达上的不自信就认为这是自卑的表现,这是不正确的看法。

那我们回归主题,中国的孩子只是因为表达上的不够自信就能认为中国孩子不自信吗?还是普遍的不够自信?或者这话题本意,外国的孩子普遍都阳光自信。

这个普遍的结果是怎么得出来的?有足够的调查数据支撑吗?还是单纯的就是一个文字游戏?

当然,自信也有真正的自信盲目自信的区别。所以有能力的自信才是正确的自信,也就是确实能信,基于能力不足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是自负的表现。

但这里有个前提啊,自信是一种对自我认知以及能力水平的感性评估,是基于自身所做的准备,从而对未来能不能成功所提前做出来的一个判断。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人们办事之前对自己的信心,其实就是把做事成功后的情绪提前释放了出来。

可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那种能绝对办成的事情吗?

并没有啊,就算是弯腰拿着苹果,都还可能因为脚下踩了果皮而不小心滑倒,就算是想对枕边人表达自己的喜欢,都还可能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喷嚏而打断,就算是想要喝一口水,都还可能因为水太热或者水太凉而呛的。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意外这个概念,那就不存在绝对意义上能办成的事情。那么从逻辑上来讲,就算是基于足够能力做足了准备,所谓正确的自信也依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所以大家会发现啊,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知和行这两个概念从来都是一起出现的。

《周易》里边的君子藏其于身,但是而动,《尚书》里边的非之之间,行之为简,《左传》里面的非之之时呢,将在行之。正如《朱熹》所说的,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相信自己,对自身能力有足够的自信,这个很重要,但真正的重点其实是实践。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也曾经说过,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这是好事,但这也只是为人处事的出发点,只有真的办成了,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才算真正的成功。人常说中国人比较务实,就是这么来的。

不光注重理论,同样注重实践,这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口头表达上的自信和谦虚代表不了什么,更不代表我不自信。只是事情办成之前,谁也不能保证就绝对百分百的能办出来,反正都是要干,那我又何苦逞一时口舌之快,直接用成果来说话不行吗?更何况万一自己放出了话,胸脯拍的震天响,结果却因为意外没有办成,这不是让自己下不来台吗?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培养跟西方父母对子女的培养完全就是两个概念。西方世界普遍推崇利己主义啊,个人利益大于一切,这是他们培养子女的出发点。所以在小孩犯错或者办不成什么事情的时候啊,西方父母首先想到的是把个人放在外界影响因素之上。

通俗来讲,不是小孩不行,而是那个事情太难,千错万错,反正不是我家小孩有错,但还需要成长。所以他们需要用鼓励或者认可的手段来引导小孩,让小孩明白现在办不成事情只是暂时性的办不成,没有谁生来什么都会,只要努力学习,以后肯定能办成,这也是西方快乐教育的底层基本逻辑。

想必大家也清楚,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力对外界所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而现实世界不存在大片的超级英雄。

中国父母不一样,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就是实践出真知,更加注重现实因素,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所以中国小孩犯错或者办不成什么事情的时候,中国父母首先想到不是事情很难,而是小孩儿不行。比如小孩考试满分100分,小孩考了98分,除非出题老师故意的,否则不可能存在小孩儿只能考98分的问题啊。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以小孩儿的学习进度是能够考100分的,结果考了98分。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可以考100分,小孩为什么只考了98分?中国父母就会想,是不是小孩粗心,亦或者是不是小孩贪玩,耽误了学习,自然而然也就会想办法予以纠正,反正怎么能让小孩接受教训怎么来。所以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小孩考了98分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什么中国父母依旧觉得不够?

就是因为在中国父母的心中,觉得小孩是有能力。拿到丢掉的那两份呢?这就是中国式培养,希望小孩在为学习付出努力的同时,也能够切实有效的收获到学习成果。

之后随着小孩的成长,慢慢也就养成了没有足够把握绝不轻易下承诺的性格,视为君子藏器,这才是中国小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