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我只是个有点写作资质,又得到幸运眷顾,再加上几分坚持的普通人

01

在普通中探寻自己的路

在三十岁之前,村上春树确实是个很普通的人,他早早地结了婚,大学读了七年才勉强毕业。

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想创业,自己到处筹措资金开了一家小店,店里放着他喜欢的爵士乐,提供咖啡、小菜、酒水等等。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过得很潦倒,连温饱都存在问题。

有一次要还银行贷款,怎么也筹不到钱,夫妻俩低着头走在深秋的路上,没想到竟然拾到了一些皱巴巴的钞票,正是这点钞票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一直生活得非常艰辛。

但是哪怕这么穷困潦倒,他仍然在每天小店打烊之后,在厨房昏暗的灯光下写小说。

《且听风吟》就是在厨房写的,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青春题材,也是他的处女作。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这篇小说获得了第二十三届《群像》新人文学奖!

这对于村上春树是个极大的鼓励,他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那就是写小说,因为他觉得写小说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他说:

写第一部小说时感受到的创作的舒爽与快乐,直到今天也基本没有改变,我为此感到喜悦。

因为明确了自己的喜爱,他转卖辛苦经营的小店,全职写作。

当时他的小店经营已经步入正轨,营业额稳步上升,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时候卖掉实在是可惜。

有人建议他把小店包给别人,自己仍然可以当老板享受小店带来的利润,有的人建议他边经营边写作,两头不误。

但是他为了自己心爱的写作事业,坚决放弃了小店的经营,尽管这个时候正是赚钱的阶段。

他很明白,选择也就是意识着放弃某些东西,他只想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写作中,做个职业小说家。

02

永葆一颗谦卑之心 

《且听风吟》获奖后,社会各界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其中除了欣赏、追捧之外,也有打压的声音。

年轻的作家默默地承受着,但连他身边的朋友也表达了对这部小说的不屑时,他的心里也不可避免地欣起了波澜。

有一天,一位高中时代的同学来他的店里,说了句:那种玩意儿都行的话,我也能写出来,说完就走了。

说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当时他心头火起,但很快他就把这火苗掐灭了,转而想:好吧,说不定真是如他所说。我仅仅是运用简单的文字,把脑子里想的东西记录下来罢了。

当然,那位老同学并没有写出自己的小说,村上春树在书中自嘲道:也许他不屑于动手写那种空洞的东西吧。

还有一位当时在日本声名显赫的文艺批评家,曾严厉批评《且听风吟》:如果诸位以为这种水平的东西就是文学,那可就令人尴尬了。

受到如此评介,村上春树并没有怒火中烧,反而老实地认为:“嗯,各自对所谓文学的理解不同,大概也会有这样的意见吧。”

后来村上春树的作品远销英美等国,日本又有评论家说:主要是他的作品容易翻译。

他听了也是一笑置之。

村上春树的读者甚至也会直白地告诉他:你这本小说我不喜欢,但我仍然会买你下一本。

他认为这是读者对自己的肯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03

坚持原创写作

村上春树认为写作应该是一件有规律的事,需要长期坚持 。

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十页稿纸,一页稿纸是四百字,哪怕是哪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

写得顺手时趁机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要像打卡考勤那样。

村上春树算了笔账,一天写上十页,一个月便能写出三百页,半年就能写出一千八百页,他写的《海边的卡夫卡》的初稿就是一八千百页。

他职业写小说三、四十年时间,就按这个写作频率,写出了多部短篇、长篇小说,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而且,他保持了自己基调轻松、平淡有趣的写作风格,没有冗长的优美文字描述,只有轻快的语言叙述。

虽然受到了关于“村上春树的小说其实就是外国小说的翻版,这种东西最多只能在日本通行。”等评价,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风,并使自己的读者数量逐步增长。

但是当他的作品在海外畅销的时候,日本国内又有人说话了:村上春树的作品在海外卖得好,是因为他的故事外国人更容易看得懂。

好的作品总是饱受争议,优秀的作家也容易招致批评,但不管外界评价如何,从没有动摇过村上春树写作的信心和坚定自己的风格。

他的文风也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们的认可:总之村上的作品很有原创性,和别的作家写的小说都不一样。

这种令人欣慰的意见占大多数,作者认为只要是认定原创,认定特有的风格,就是对他胜过一切的赞美。

03

村上春树是个普通人吗?

广义上看,他是!因为他并没有天赋异禀。

从某个角度上看,他又不是,因为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作为一个著名作家,他无非就是做到了:热爱、谦卑、坚持!

当然,还有对上天,对命运,对读者的感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