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摘抄

自古以來,都流傳着"文人相輕"這句話,在民國這個新舊交替的年代,這四個字更是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張愛玲覺得冰心流於做作,冰心覺得林徽因不夠矜持,楊鋒又認爲張愛玲太愛出風頭.....

所以她們對於世人的排名總是不滿意,如張愛玲便曾說過:"如果必須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麼,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爲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是我甘心情願的。”不得不說,蘇青和張愛玲這對曾被稱爲上海文壇"雙壁"的姐妹花,在人生經歷中,有着驚人的相似:同樣前半生風華絕代,後半生落魄難當;同樣未遇良人,掙扎於一段錯誤的婚姻。

不同的是,張愛玲一生糾結於愛,蘇青卻一生困於金錢之中,就連婚姻也不例外。那麼,蘇青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雖然缺少父母的陪伴,蘇青的童年卻並不缺愛,外公外婆對蘇青很好,身爲舉人的祖父,對蘇青也很寵愛,還爲她取名爲"和儀"。蘇青本姓馮,名字讀起來就是"馮和儀",與那個"有鳳來儀"的古語相近,可見重視程度。

到了上學的年紀,蘇青跟着母親來到馮家大院。

也是在這段時間,八歲的蘇青見識了舊式婚姻醜惡的一面。蘇青的母親是接受過新時代教育的,但面對父親喝酒、賭博、養女人等惡習,依然只能忍氣吞聲。

後來父親因投資失敗憂憤而終。失去經濟來源的母親不得已之下,便帶着孩子回到寧波老家,艱難度日。

日子就這樣一日一日往前推着,眼看就到了蘇青上高中、弟弟上初中這樣的接口,爲了讓孩子們都能完成

學業,蘇青的母親匆匆爲蘇青訂下一門婚事。

對方是一個家庭不錯的男孩,名叫李欽後,是蘇青的同學,雖然兩個人也有年少情懷,但在兩家人的眼中,這是一場有目的的婚姻:李家看重馮家的門第,

馮家看重李家的金錢。

當然,再怎麼看重錢,母親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她要求等蘇青大學畢業後再結婚。

李家自然一口答應,就這樣,蘇青順利上了高中,因爲熱衷於參加各類活動,又擅長寫作,很快便稱了風雲人物。

那真是蘇青肆意飛揚的一段時光,她的數學很差聯合其他同學反對會考,最終讓數學的分數僅考,而不再影響畢業。1933年,蘇青如願考進.的中央大學外文系,李欽後則考進上海的東吳大學法

律系。

張愛玲自己也認爲,蘇青用《結婚十年》和《浣錦集》這兩部作品,喚醒了古往今來無所不在的妻性母性的回憶。

的確是如此,她的文字,沒有技巧、沒有忌諱,卻全是她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生的感悟。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一書一經問世,便被一搶而空,收穫粉絲無數,讓蘇青成爲紅極一時的作家。只是相較於張愛玲的子然一身,蘇青身上的擔子太重了,除了撫養孩子,她還要寄錢給母親,關照弟弟,所以她又在機緣巧合下,彙集當時衆多知名作家,做起女性出版第一人。從約稿到雜誌送貨上門,蘇青每件事都親歷親爲,真正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支隊伍,當然這樣的努力也讓蘇青的事業很快便有了起色,一時間名利雙收。然而,人生如坡,起起落落皆爲尋常,晚年的蘇青,再次因爲政治敏感事件跌落谷底,蘇青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筆,改回原本的名字,只能去劇場幫人看門,去公用廚房與人整一方天地;後來,她拿着43塊多的退休費,與小女兒和外孫,擠在十平方米的屋子,相依爲命。

1982年,身患糖尿病、肺結核等多種病症的蘇青,永遠地閉上眼睛,享年69歲。彌留之際,她想再看一眼自己的著作《結婚十年》,家中卻找不出一本。

縱觀蘇青一生,自稱俗人的她,被世俗之事所成就,亦被世俗之事所束縛。但她留下的不多文字,卻依然成爲一扇難得的大門,讓我們從中窺得,那個燦爛年代中的女性,是如何一步步覺醒內心,走出家庭,掙脫身上的妻性,蛻變爲獨立女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