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摘抄

面對生活的苦難,沒有人能夠幫你逆風翻盤。能救贖我們的人只有自己。

曹雪芹在心中修禽種菊,譜寫人生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救贖。

經歷了生活方的大起大落,體驗了世間的人情冷暖,從富貴到落魄,他看透、放下後,懂得了如何用無分別心書寫故事。

他用畢生心血書寫的《紅樓夢》,更是帶給世人諸多啓發。是一部能夠治癒人的經典之作。

最終夢醒,譜寫紅樓

"滿徑蓬蒿( hao )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這兩句詩描述的就是曹雪芹窮困滌倒的後半生。

乾隆十二年(1747年),曹雪芹三十三歲,這一年他移居到北京西郊一帶,正式開啓了隱居生涯。

從此以後他以賣畫爲生,住草菴,賞野花,飲酒食粥是他的生活常態。

或許是出生豪門不擅喝,或許是受家庭背景影響,他賣畫的錢常常難以解決溫飽。不是賒酒賒粥就是靠

親友的救濟渡日。

"勸君莫彈( dan )食客鐵( jia ),勸君莫( kou )富兒門。殘羹( geng )冷炙( zhi )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這是敦誠安慰曹雪芹的話語。

他看透了罪臣之後的曹雪芹仕途之路無望,所以勸解友人不要再做無用功。勸他把自己身上的才華放在寫

書上。

曹雪芹聽了友人的建議後,覺得非常受用。於是搬到了僻靜的西山居住,一門心思寫書,10多年間,他將

舊作《風月寶鑑》"披閱數十載,增刪五次"寫成了鉅著《紅樓夢》。

爲了更好的尋找寫作素材,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十五歲的曹雪芹重遊江寧。

有人說他看望了離散的族人,遊歷了名山大川。也有

人說他是爲了回味過往的種種。畢竟,他在紅樓夢中譜寫的每一個段落都是栩栩如生。想來,那些該是他的親生經歷。

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62年,曹雪芹南遊歸來,繼續譜寫《紅樓夢》。可誰也不曾想到,這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因嗜酒如命,導致身體欠安。因爲貧病無醫,在這一年的除夕夜,他與世長辭,享年48歲。

生於江寧,長於北京,"著"在西山。前半生錦衣玉食,後半生窮困潦倒,大起大落的經歷讓他對富貴和貧窮有了新的領悟。

也正是因爲曹雪芹浮沉的人生經歷,成就了這部經典長篇小說。如今只要一提到曹雪芹,我們就會不自覺想到《紅樓夢》。一提到《紅樓夢》,我們又會不自

覺把書中的內容聯想到曹雪芹身上。

出生窮苦的人描繪不出富貴人家的奢華景象,出生富貴的人表達不出窮苦人家的那種悲涼際遇。這也是曹雪芹身上非常引人入勝的地方,也是我們爲之折服的地方。《紅樓夢》是他一生的心血,裏面的《好了歌》批註像在寫賈府,何嘗不是在寫曹家,又或者說何嘗不是在寫世間萬物萬事的繁華與衰落之間的一學更替:

陋室空堂,當年滿牀;

衰草枯楊,曾爲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囊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

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伽槓,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

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