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事】這些年,我的書事云云

       我從來沒有懷疑我是一個熱愛讀書的人。我讀的書未必多,但我都力求讀懂,把自個兒代入書中某個與我生命高度契合的角色,然後付諸行動。我讀書,從來不是在熱淚盈眶,心潮起伏之時,撫胸感嘆:我覺得,我認爲,我一定,我想要……然後心血回潮,無動於衷,讀書後的我,與讀書前的我,依然如故。我絕不做這樣的讀者。

      我既然要讀書,那就要有所得!你可以說我功利,也可以說我目的性太強,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我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哪怕微乎其微,也要有才行!

      回溯我的讀書經歷,概括起來有四個富有特色的階段:

       一、中學時代,浸泡在言情與武俠小說中。我的中學時代是20世紀80年代,求學於偏僻貧窮的鄉村中學,課外讀物非常匱乏。我能找到的小說就兩大類:瓊瑤、岑凱倫的言情小說;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不管是瓊瑤們的言情小說,還是金庸們的武俠小說,我都沉醉其間不能自拔。那個時候,我有很多女同學讀瓊瑤小說都讀成了瓊瑤腔,對愛情的認知也是瓊瑤式愛情,其中還有不少女同學因爲瓊瑤式愛情毀了自己一生。我雖然也沉迷於瓊瑤的小說,但我只是沉醉於瓊瑤對文字的運用,對男女之間的愛情並不感興趣。我總覺得書中人物的愛情很虛幻、浮腫,特別假,不是我想要的那種並肩前行的愛情。倒是讀金庸的小說時,我把自己完全代入到了書中那些刁蠻機靈,任性聰慧,理性善良的俠女身上。我一定要做個除暴安良、拔刀相助的俠女。我整天都做着俠女夢,看見男生欺負女生就要上前助陣,看見不公平現象就要一聲吼。那時,我深受武俠小說“毒害”,完全把自己俠女化了,班上的男生看見我就害怕,哪裏敢向我射出丘比特之箭,他們唯恐被我的穿雲箭射中,避之猶恐不及。青春年少,情竇初開,沒有男生喜歡我,說起來是一件很丟人的事,但現在想來,這又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正是因爲沒有男孩喜歡我,我的青春期無比安靜,我在這段安靜的時光裏,讀了很多書。不僅把教材讀透了,成了名副其實的學霸和考霸,也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小說讀了個七七八八,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認知。我那時懵懂地知道,我不屬於我所處的羣體,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想過我的同學所渴望的生活,我要的是另外一種生活,儘管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但我知道特別不想要什麼生活。

      後來中學同學聚會,不少吃盡愛情苦頭的女同學問我:“那時大家都讀瓊瑤,爲何我們深陷其中,你卻能抽身而出,並且滴水不沾呢?”爲什麼呢?這個答案我早就找到了,那就是我當時不止讀瓊瑤啊,我還讀金庸,我想做的,不是隻有了愛情就滿足的小鳥,而是可以搏擊長空的雄鷹。青春年少不知天高地厚,好高騖遠,盡做白日夢,但也幸虧我當時做了這樣的白日夢,我纔沒有掉進生活的陷阱。雖然我現在也沒成爲搏擊長空的雄鷹,但至少我活成了我自己喜歡的樣子,我當下的生活與工作在別人眼裏或許很平凡普通,但這都是我自己的選擇。這一切,我自己可以隨心掌控。

       二、大學時代,浸泡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我學的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加上從小就喜歡讀書。讀書不僅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專業。由於愛好與專業匹配度一致,所以不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對我而言,都是一種享受。

      回想那個時候,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沒有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也沒有感情的牽絆,每天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教室學習,讀書館閱讀,宿舍休息。

      我最初是迷戀古代文學,尤其是明清時代的小說,四大名著自然是必讀書目。馮夢龍編撰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還有凌濛初編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都是我非常喜歡的話本。話本中很多內容我都記不清了,但我知道,我的很多人生智慧都來源於這些話本。我最喜歡的還是《古代白話小說選》,這套書有上下兩冊,至今還珍藏在我四川老家的書架上。此書中有一篇《快嘴李翠蓮記》,我非常喜歡。至今我都還清楚地記得李翠蓮這個人物形象,她雖然嘴快,逮誰罵誰,但不可否認,她是一個敢於向既定統治秩序挑戰、敢於蔑視封建禮教、敢於爭取獨立人格的光輝女性形象,她給我的影響蠻大。

       我不僅喜歡閱讀古代文學,也喜歡閱讀現當代文學,還喜歡閱讀世界名著,尤其是英國小說家寫的文學名著。

       現當代文學中那些名作家寫的文章,我幾乎都有涉獵過。魯迅的《阿Q正傳》,茅盾的《子夜》,沈從文的《邊城》,老舍的《駱駝祥子》,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施蟄存的《梅雨之夕》,穆時英的《白金的女體塑像》,蕭紅的《呼蘭河傳》,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丁玲的《夜》,曲波的《林海雪原》,汪曾祺的《受戒》,阿城的《棋王》,鐵凝的《孕婦和牛》等,其中,莫言的小說,那是每部必讀。

       現在我很難評估這些書究竟給了我多大的精神價值,但不可否認,我當初讀這些書時,精神一定被滋養了。那時我物質上非常貧困,但我一直覺得自己精神上很富足。還有一點,我必須要承認,正是因爲有這些書籍的浸潤,我纔有提筆寫作的底氣。

我很多同學認爲,中國人必須要讀好中國書,至於外國文學嘛,讀起來彆扭,不讀也罷。我承認,或許是文化背景的差異,也或許是翻譯水平參差不齊的緣故,很多外國文學讀起來,確實顯得有些生硬,表達上與我們的閱讀習慣存在差異。但我還是很喜歡閱讀,我想要通過文字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生活習慣。我沒有辦法用腳去丈量這個世界,但我可以通過這些文學作品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

       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司湯達的《紅與黑》,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特別多,篇幅所限,難以一一陳述。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簡·愛》和《飄》,這兩本書中塑造的獨立、勇敢、理性、智慧的女性形象對我影響很大。捫心自問,我在求學時代,沒有遇到可以在精神上引領我的老師,但我非常幸運,在書中找到了許多偶像,我把自己代入進去,照着她們的樣子去活,果然越活越通透,越活越達觀。

       三、爲師時代,浸泡在教育類和心理學類的書籍中。這個階段,我讀書就很功利了,基本上需要什麼就讀什麼。我是一個教師,我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把書教好,是我的頭等大事,也是我在學校安身立命的本錢。於是我就必須針對性地讀教學指導這類書籍,比如如何寫教學設計、如何管理課堂、如何提升教學技藝,如何進行作業設計等書籍,是我的首選。我是一個語文教師,很自然地,於漪、錢夢龍、程紅兵、王榮生、韓軍、高萬祥、鄭桂華、餘映潮等語文名師的書就擺上了我的案頭。同時,我還是一位班主任,我想成爲一名優秀的班級建設者,更想成爲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能夠對學生進行精神的引領。於是,陶行知、陳鶴琴、魏書生、李鎮西、李希貴、吳非、萬瑋、杜威、盧梭等教育名家的書就成了我的必備工具書。

       除了教育類書籍,我還很喜歡閱讀心理學方面的書。我是一位癡迷助力學生精神成長的班主任,我必須要全方位地瞭解我的學生。因此,即便我是心理學的門外漢,我也要走進這個大門去看一看,哪怕學得一點皮毛,對我的工作也有幫助。

       於是我係統地讀了阿德勒和塞利格曼的心理學著作,對於培養學生積極的解釋風格和教出樂觀的學生,我非常認同並且付諸實踐。因此,我帶出來的學生,心態都很陽光,個性都很熱情,對未來都充滿了期待。

       除上述兩位心理學家的書外,我也接觸了羅傑斯(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尤其是他的“需要層次論”,我非常認同並喜歡。我本人,也是一位“人本主義”的擁躉者。最近幾年,我也關注了國內一些有名的心理學家,比如武志紅、李松蔚、陳海賢等,他們的課和書,我都會買來聽和讀。從中也獲得了不少知識,確實提升了我的認知,撐大了我的格局,讓我一個普通的一線班主任,能夠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運用課程教學和班級管理進行五育並舉,切切實實地“爲黨育人,爲國育才”。

       四、現階段,浸泡在跨界閱讀中。最近五年,我讀書,完全跳出了功利圈,也走出了盲目區。我現在非常明白我需要什麼,我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必須跳出教育看教育,我要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要看到未來社會對人的需求,我培養出來的學生,未來要掌控自己的職場和經營自己的家庭,要成爲一個有能力獲得幸福生活的人。那我就不能只讀教學類和教育類的書了,我必須要知道各行各業的精英們都在做什麼,想什麼,他們在爲未來做哪些鋪墊,我必須洞悉到各個行業的祕密,解開成長的密碼。否則,我教出來的學生就只能成爲“小鎮做題家”或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於是我開始跨界聽課,我聽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聽香帥的“財富管理課”,聽賈寧的“財務思維課”,我想知道錢從哪裏來,我更想教給我的學生正確的金錢觀。我還聽萬維鋼的“精英日課”,古典的“超級個體課”,老喻的“人生算法課”,我想從這些行業精英的課程裏聽到他們與衆不同的思維方式,以提升我對教育的認知。我不僅只是聽課,我還反覆閱讀這些課程的講義文稿,買整本的書來閱讀,比如吳軍的《態度》《見識》《格局》《元智慧》《軟能力》,萬維鋼的《萬萬不可能》《高手》,古典的《躍遷》,武志紅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自我的誕生》,陳海賢的《了不起的自己》,採銅的《精進》《精進2》《精進3》……

       跨界閱讀的量大了,我對教育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加有前瞻性。我知道如何在我的課堂上和教室裏進行微變革,更知道如何給學生的未來人生做好鋪墊。我不再急功近利,也不再只有結果導向,我還要問題導向,我會更加重視過程,對學生進行增值性評價,我更願意去激發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培養學生的行動力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跳出教育看教育,讓我看到了教育當下的弊病,也看到了教育未來的希望。我不想吐槽,也不喜批判,我只想守住我的教室進行改革和創新,我想交付給未來社會的,是一羣有責任,有擔當,並且能解決問題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書讀得多了,我的內心不僅更加充實了,需求也更大了。我不滿足於只讀書了,我想自己寫書,我想傳播我的思想,推廣我的做法,想影響更多的人,也想幫助更多的人變得更好。

       那麼我寫什麼呢?我最熱衷的是教書育人,最熟悉的也是教書育人。我最喜歡的是學生,最熟悉的也是學生。那我就寫我與學生的故事,寫我如何做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寫我如何帶着學生建設美好的班集體……我寫出來的東西,不僅要給學生讀,還要給家長讀,更要給我的同行讀。讓學生可以從文字中覆盤自己的成長過程,也讓家長從字裏行間看到孩子的無限可能性,更讓同行從文段篇章中學到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教育者和班級建設者。

       那麼這些年,我究竟寫了哪些書呢?

       2010年,我出版了兩本教育專著,分別是《教育西遊記——我和“後進生”的故事》和《治班有道——班主任智慧手冊》。這兩本書分別由萬千教育書系和大夏書系策劃並出版。前者寫的是我在四川農村學校與一羣后進學生互相成長、互相救贖的故事,後者寫的是我在海南一所私立學校當班主任時,與學生鬥智鬥勇的故事。這兩本書的內容,既有生動有趣的敘述,也有跌宕多姿的情節,還有一做就見效的方法,更有我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我還寫了一本《班主任德育預設技巧66招》,我自認爲這本書寫得並不成熟,但這本書陳述的內容卻是我的“德育預設”教育理念形成的過程。也正是這本不甚成熟的小書,讓我懂得了教育中“預設”是一件極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事情,我也基於這個理念,在後期的教育中,開發了一套適合青春期學生成長的班本課程,該課程由大夏書系策劃,2023年出版。

       我還專門爲學生了寫3本書,分別是《一起走向美好——意搏班的故事》《孩子,這不是你的錯》《陪你走過初中三年》。這3本書,要麼是爲一個班的學生而寫,要麼是爲一個學生而寫,要麼是爲青春期學生羣體而寫,不管寫作對象是誰,這些書的讀者對象都是學生、家長和老師。我相信,學生閱讀,能從中找到成長的方向;家長閱讀,能從中找到與孩子的相處之道;老師閱讀,能從中獲得育人和治班的實操手法。

      我甚至還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爲主線,專門爲我的母親寫了一本書,書名是《我的母親不是神》,此書重點探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我把這本書寫完,纔算真正讀懂了我的母親,她真的是一位充滿教育智慧的民間教育家。我是多麼幸運,能擁有這樣一位偉大且智慧的母親。同時,我也看到了我的自生長能力超出一般的同齡人。我能成爲一個自律且有行動力的人,與我母親的刻意訓練有關,與我從小就具備的自我成長力有關。

      其他書籍,皆是我站在班主任的工作立場,從班主任的專業角度出發,爲一線班主任寫的,讀者定位是班主任羣體。如《一個學起打造優秀班集體》《這樣做班主任才高效》《教育讓希望重生》《新入職班主任專業成長百寶箱》《中學起始班級高效帶班策略》《做個能說會做善寫的班主任》《高效帶班——如何帶好“問題班”》《乘風破浪做好班主任》等。

       這些書的寫作切入點,都是從方法論的角度伸出觸角,把深奧的教育理念揉碎、打散,然後藏在具體的做法背後。因此,每一個突發事件處理起來,既新穎,又有效,同時又很熟悉;每一種教育方法,既平常,又獨特,同時又不陌生。不論是班級團隊建設,還是班級文化建設,抑或是問題學生的轉化,以及班主任自身的專業成長,這些書裏都有拿來即用,一用就見效的方法。

      我一直都秉持一個觀點:好的讀者,是能讀出作者的真實用意,並且能把知識變現,給作者一個滿意的交代;而一個好的作者,是能把深奧的知識寫簡單,困難的做法寫容易,抽象的文字寫生動,給讀者一份善意的饋贈。這些年,我傾盡全力想要成爲的,就是這樣的讀者和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